本报讯记者陈伟蕾 实习生徐婕报道:“僧多粥少,纺织服装市场乱成一团!”当得知商务部7月9日公布的输欧盟十类纺织品2005年度第一次分配方案后,广东省丝丽国际集团服装责任有限公司的唐经理很恼火地对《民营经济报》记者说,“全乱套了!我们公司今年拿到的配额仅仅是去年的几十分之一!”根据刚刚出台的《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暂行)》和《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商品目录》的规定,纺织品输欧盟出口配额全国范围的大幅减少,几乎所有涉及纺织品进出口的企业都叫苦不迭。
计算方法对中转企业不合理?
按照商务部公布的计算方法,临时出口许可数量以相关商品出口实绩为依据,经营者的出口可申请数量将参考今年1-5月对欧盟的出口实绩和去年6-12月的全球出口实绩,两者分别占70%和30%,同时今年1-5月对欧盟的出口实绩不能为零。“这个计算公式对我们企业来说并不合理,而对他们合资,外资企业比较有利。”全国进出口企业最大200家之一的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的负责人严先生告诉《民营经济报》记者:“因为之前我们出口到欧盟的纺织品很大一部分的报关单都是填写到香港,通过香港中转到欧洲,所以虽然我们实际出口欧盟的数量很大,但获得的配额却很少。今年的输欧盟纺织品配额比去年减少了9成。”政策出台前不都要公示一段时间的吗,为什么公司没有采取事先的预防措施呢?对于记者的疑问,严先生只有苦笑。“公示?它提前一个月告诉你,但是却要按照前12个月的业绩来算,这有什么用呢?”
采取多种措施应对新变化
面对配额急减,市场竞争加剧的境况,严先生说:“我们只能打起十二分精神了!”各个纺织品出口企业也开始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搬出十八般武艺以应对出口形势的新变化。最常规的应对举措是调整目标市场、整合产品结构。主要是积极寻找欧美以外的其他地区客户,增加纺织品对非欧美市场的出口份额;增加轻工、机电产品的出口。一些企业则通过各种渠道开源节流,为其他出口企业代加工,熬过“困难时期”。广东省丝丽国际集团服装责任有限公司就表示打算花三五年的时间在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地区建立新的市场,同时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品种,开发新产品。而作为纺织品出口龙头企业———上海东方国际集团近日研究确定了应对欧美设限的4条调整之策,包括积极扩大欧美市场非设限产品的出口;扩大对非欧美市场的出口,发展新客户;转换贸易手段,开展出口代理业务,为明年设限品种的出口打好基础;扩大机电、轻工产品的出口,特别是努力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以弥补纺织品出口的损失。(子琦/编制)(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