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汉青 通讯员 张祥
对于珠三角“缺工”的企业而言,泛珠劳务合作犹如一场“及时雨”———自去年7月份泛珠三角区域劳务合作全面启动以来,广东与泛珠三角区域内其他省区联合举办了20多场大型招聘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0万多个,现场招聘就达6万多人。
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泛珠三角区域劳务合作启动一年以来成效显著,早已不局限于缓解“缺工”,彼此的劳务合作逐步正走向纵深。
劳务输出“度身订造”
“缺工”、“招工难”、“民工荒”,近一两年来,这些字眼牵动着珠三角不少企业的神经,而实际上,广东及邻近各省并不缺少劳动力,单在贵州,就有530多万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对此,专家把相关的自发低效的劳动力流动方式比喻为“盲嫁哑嫁”。
据介绍,泛珠各省区在举行连场招聘会的同时,还在努力推进基地化运作,加强定向培训和输出力度———一种由“盲嫁哑嫁”向“度身订造”全面转变的长效机制,已经在泛珠三角劳务合作中逐渐成型。
据广东省劳动保障厅的初步统计,目前泛珠三角区域劳务输出省份已建立劳动力培训基地60多个,劳动力输入省已建立企业接收安置基地近150多个,仅深圳市就有50多家企业成为接受贵州劳动力的“输出就业基地”,最大一家基地企业有员工6000多人,其中5500人来自贵州毕节地区。
广州市劳动力市场服务中心一位负责人曾多次联同企业参与泛珠三角劳务合作,他颇有感触地说:“带几个企业到邻近省份招工,那只是解决缺工的燃眉之急;而通过订单式培训,内地技校培训的学生不愁在广东找不到工作,广东相关企业也不愁找不到技能人才!”
劳务合作走向全方位
事实上,劳务对口输出仅是泛珠三角劳务合作的一部分。
广东省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主任王观玉介绍说,广东是流动就业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到2003年末在广东就业半年以上的跨省流动就业人员就达1300万人,其中来自泛珠8个内地省区的超过1000万人。过去广东与邻近省份也长期进行“华南省际劳务合作”,但基本是在劳动部门层面上,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局限。而泛珠三角劳务合作总体目标,就是尽快建立起9+2区域的统一有效的劳动力市场体系,这意味着,与过去相比,泛珠三角劳务合作将从比较松散型向更加紧密型发展,从零散的合作项目向全面合作发展,从自发式运作向有组织的规范化运作发展。
王观玉说,这种合作不仅是涉及招聘会,还有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以及培训、技能鉴定、权益维护、远程见工系统、劳动力信息收集发布、企业与劳动力资料库等等,这是一种全方位多领域的深层次合作,“与过去相比,力度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多,影响也更大了!” 上图:2005年6月18日,泛珠三角区域九省区人才服务合作第三次联席会议在湖南长沙召开,求职者利用网络进行求职。
(Robby/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