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牛奶业黑幕频现孰之过(行业焦点)(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8日 10:44 人民网-市场报
牛奶业黑幕频现孰之过(行业焦点)(图)
  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怀宝通过对郑州光明山盟乳业调查后,否认了光明山盟乳业用变质牛奶再加工,他表示:此事“从理论上就不成立”。但随后的及光明乳业的人士都未提及那些过期牛奶的具体处理细节,消费者仍是一头雾水。因此,大多数消费者只好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而业内人士称,乳业在2002—2003年进入快速兼并期后,在磨合阶段难免出现管理不善的问题。难道要让消费者的胃陪着乳业一起磨合吗?请让我们尽快喝上一杯放心奶吧!

  ———编者

  连日来,乳业市场遭遇的“多事之秋”,令国内外多家乳业知名品牌先后“陷落”。虽然名目繁多的致歉宣言层出不穷,但乳业公信力一落千丈已是不争的事实。风雨飘摇的乳业市场,再次遭受了沉重的一击。

  奶业:出现信任危机

  从2001年以来,乳品行业“有抗奶”、“还原奶”、“毒奶粉”各类丑闻接二连三,最近几大知名品牌又东窗事发,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导致消费者的“牛奶恐慌”,更引发了对乳品行业的信任危机。我们不禁要问:乳制品行业究竟有多少鲜为人知的内幕?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喝上一杯“放心奶”?

  事件一:5月25日,浙江省工商局公布了近期该省市场儿童食品质量抽检报告,“雀巢”奶粉被列入碘超标食品目录,抽检报告提及标称(黑龙江)双城雀巢有限公司生产的“雀巢”牌金牌成长3+奶粉,元素“碘”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要求。

  事件二:6月6日,一篇标题为《记者暗访变质光明牛奶返厂加工再销售黑幕》的文章令社会哗然: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用过期变质的“回炉奶”重新加工成乳制品。10日,光明乳业杭州生产基地再爆黑幕,常温奶的生产日期提前3天标注,虚标生产日期的“早产奶”浮出水面。

  事件三:6月16日,“不仅上海维他奶的大豆水分超标,整个集团买的黄豆水分都是超标的。”一段维他集团高层的录音,将维他的造奶黑幕公之于众:故意使用水分超标大豆,并涉及霉菌超标116倍的霉变豆粉。

  事件四:7月5日下午,天津河西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执法人员在“三鹿酸牛奶”批发点内查获了近900箱涉嫌超前标注生产日期的酸牛奶。

  根源:原奶紧缺 污染严重

  中国乳业市场潜力巨大,增长迅猛,但尴尬的是,奶源奇缺,且分布极不均衡。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在接受采访时说,乳制品行业的繁荣存在着一定的虚假成分,发展空间巨大与奶源奇缺之间矛盾尖锐。他指出:由于近年来市场销售增长在30%以上,而奶牛增长幅度只是10%,未来3-5年中国奶业将出现前所未有的奶源短缺局面。

  奶源争夺的加剧导致了奶源质量无从保证。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近年我国的乳业发展很快,一些大型乳品企业在抢购奶源的过程中,大部分用的还是农户散养奶牛的原奶,这些奶源在进入生产线前污染严重,这是导致奶产品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饲养奶牛的过程中,有的农户为提高产奶量,会在饲料中添加重金属添加剂,导致奶源含有超标的钾、汞等重金属。

  检测:成本过高标准混乱

  在雀巢事件中一些专家认为,结症在于雀巢明知原料奶可能存在碘含量波动的情况下,未对原料的碘含量进行检测,出厂前也没有对碘含量进一步检测。牛奶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为必检指标,而碘的含量只是抽检指标。有关人士表示,“因为和蛋白、水分比重检测相比,碘的检测所需的设备和药品的成本更高,如果要想做到每日检测,投入很大,所以比较困难。

  我国目前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存在着三大强制性国家标准。国家乳品质量监督中心原主任王心祥曾指出,这三大标准部分内容重叠,部分内容前后不一致;再加上乳品行业自订标准等,涉及法规、标准数量多达30多个。虽然标准繁多,然而有些领域却是空白;在一些对人体安全造成潜在威胁的环节,也没有标准来限定门槛,如原料奶抗生素残留;药物过量,以及重金属过量问题等。

  法规:免检成为保护伞

  据了解,从2002年开始,双城雀巢有限公司生产的奶粉就名列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免检产品名单,有效期3年。在此期限内,雀巢奶粉可免受各地区、各部门各种形式的质量监督检查。而这次,恰恰是免检产品在检测方面出现问题。有评论认为,免检的头衔有可能成为企业掺杂使假的保护伞,损害消费者权益。

  另外,由于目前的《食品卫生法》卫生的概念外延太大,很难落到实处。参与《食品卫生法》前期讨论的公元律师事务所刘宁透露,目前,《食品安全法》已经在制订之中。业内人士大多希望能将《食品卫生法》废除,而制订较为严格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监管范围、检测机构、检测标准以及食品安全监督部门的权责分工,危机处理、责任追究等作出明确规定。

  市场:恶性竞争的结果

  乳品行业遭遇的一波又一波的信任危机,与该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毛利率集体下降有着必然的联系。

  据有关部门统计,乳品行业整体毛利率2004年下滑至25.5%,不及两年前的近35%。“竞争加剧意味着产品价格无法提高、意味着销售成本的提高,此时一些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压缩生产成本才能保证盈利,此次郑州光明的‘回炉奶事件’很可能就是压缩成本的表现。”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时卫干做出如是判断。

  对于恶性竞争导致的种种恶果,乳品企业也并非视而不见。他们也采取一些行业自律措施,但都流于形式,而在实际行动上则大打折扣。2005年4月,光明、三鹿等10家乳品企业共同签署了“2005中国乳业质量诚信北京宣言”,并向行业发出倡议,诸如严格质量管理、信守承诺、公平竞争、共同维护中国乳品行业的公信力等等。这并不是乳业第一份诚信宣言。早在2002年、2003年一些乳品企业就发布了类似的诚信经营宣言。去年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后,全国各地的乳业诚信宣言更是此起彼伏。但“诚信宣言”似乎已经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对于乳品企业而言,兑现承诺远远不像发布宣言那样轻而易举。

  问题:仅是冰山一角

  “雀巢、光明、三鹿事件露出的仅是冰山一角。”这是一直从事乳品相关行业的包头天姿康北京分公司市场总监唐嘉在听到三鹿出事后的第一反应。

  他谈到,乳业对技术要求相当高,近年来随着大乳品企业的快速扩张和委托加工的出现,为乳品质量埋下了很多隐患。他们这种合作,只是小厂子挂了大品牌。这些加盟大型乳业的小厂子本身技术含量达不到标准,管理也比较无序,所谓合作只是替大厂子加工产品。象国内一家知名乳品企业的青岛分公司,一年之内连换了4个总经理,管理相当无序,产品质量就更不用提了。另外就是超市牗包括其他经销商牘对厂家的压迫。一个牛奶品牌要进超市,开店费、条码费、店庆费……不胜枚举,而且超市要求厂家承诺卖不掉可以退货,厂家不敢得罪经销商,只好退货。这就给厂家造成很大压力,退回来之后是否再加工,就要凭各自的“良心”了,而“良心”本身是软约束。

  《市场报》 (2005年07月18日 第十六版)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