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北外西班牙语系外教多萨曼德斯女士谈到对中国的印象时说:“我对北京的第一印象来自王府井。我看到人们狂热购物,常常买几百元一件的衣服,不禁想起一篇报道说‘如今的中国遍地可见百万富翁’。中国人的购买力十分惊人,这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商人来投资。不只是商人,就连我这个门外汉也看出中国的巨大商机。许多品牌在其他国家已萎缩,但在中国却方兴未艾,如花花公子、皮尔·卡丹等品牌,在墨西哥已失去市场,但在中国,几乎每个大商场里都有它们的专柜。”
不良消费倾向三大成因
首先,大吃大喝的公款消费环境是主要原因,它给社会最大的影响就是铺张浪费。这种习惯也蔓延到家庭聚会和朋友聚会上。其次,消费宣传的误导和偏差也是一个原因。现在盲目宣传“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透支消费和负债消费观念,正在误导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他们没有经济来源,没有确定的收入预期,却敢大举借债消费,从购买家用电器到买车购房都是如此。再次,舶来品消费盲目升温。国外的垃圾食品在国内却大受欢迎,国外已经过时的名牌服装,国内还视为珍品。
(余丰慧)
富翁“吝啬”“负”翁慷慨
虽然提前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有几个“负翁”能快乐到最后呢?节俭既是传统美德,也是创造财富的手段,它是很多富翁的财富基因。我们惊诧于跨国公司一张纸正反使用的“吝啬”,但正是这种“吝啬”成就了众多身价千万的富翁。富翁“吝啬”,是因为他们体会过创造财富的艰辛;“负翁”慷慨,是因为他们缺少一分一厘皆来之不易的生活体验。
(方家平)
用经济手段抑制“消费病”
对奢侈品消费征收消费税,应纳入政府的考虑范畴。我国的消费税始于1994年,当时被确定为奢侈品或非生活必需品的产品,如化妆品、护肤护发品等,其中一些现在已成为许多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然而,不少近年来新兴的奢侈品和高档消费行为,至今还没有添加到征税范围中。部分大量消耗资源,甚至浪费资源的消费行为,既没有法律法规的强制约束,也不需要承担高经济成本。目前,应充分发挥消费税“调节消费结构”的功能。
(郑也夫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净化舆论环境 少渲染奢侈消费
媒体对于奢侈品的消费行为,不应过分关注、过多渲染,避免因为过度报道而引发负面效应。要将勤俭节约、量力而行的消费观,树立成全社会的消费理念。
(顾仁达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漫画转自《讽刺与幽默》
《市场报》 (2005年07月15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