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一个区160多户养蜜蜂(组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 14:00 海峡网-厦门晚报
  养蜂成为集美区解决农村富余劳力和城镇下岗人员就业的新途径
一个区160多户养蜜蜂(组图)
蜂蜜质量好着呢。

一个区160多户养蜜蜂(组图)
养蜂成了老人的乐趣。

一个区160多户养蜜蜂(组图)
蜜蜂养在家门口。

  到集美一些农村,你不仅可以领略到荔枝、龙眼飘香,还能见到一群群蜜蜂飞舞。与种植水果致富相应的是,养殖蜜蜂也成了一些村民重要的经济来源。

  蜜蜂养在家里

  在人们的印象中,养蜂人总是在山上、水果园、花丛中忙碌。不过你到集美区灌口镇双岭村养蜂专业户何志宏的家里,却能见到别样的风景。

  还没到何志宏家,你就得习惯蜜蜂在周围飞来飞去,到了老何家周围,你会发现,每隔一米多就能看到一个蜂箱,总共有60多个蜂箱。更让人惊讶是,老何的主业是木工,养蜂只是他闲着“玩玩”,而且这一玩就有30多年了。

  据老何介绍,30多年前,他到山上抓了几窝野蜂,回家养,后来越养越多,现在已发展到拥有蜜蜂60箱100多群。他利用自家靠近山脚的便利,养起蜂来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就连蜂箱也都是他用边角料制作的,他也成为惟一一个不用到山上放蜂采蜜的养蜂人。

  尽管养蜂不是老何的主业,却成了可观的家庭收入。去年,仅冬蜜就收了500多公斤,全年养蜂收入超过2万元,与他做木匠的收入持平。

  当然,养蜂并不都是轻松自在的,在灌口镇洋坑村的大山脚下,村里最早养蜂的集美区养蜂协会副会长林小成,已有30多年的养蜂历史。他长年住在山上,既种果又养蜂,养了110箱蜜蜂。去年花好、天气好,仅春蜜就收成50多担,年收蜂蜜80多担。目前,村里已有10人加入养蜂行列,全村今年采收龙眼蜜近2万公斤。

  成本两三千元

  集美区养蜂协会会长、区退休老干部吴复兴介绍说,初次养蜂者一般要养20箱,需投资两三千元,顺利的话当年就可收回投入。养蜂可以说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经济产业,特别适合农村富余劳力和城镇下岗人员致富。集美区养蜂协会会员也增加很快,已从最初的53户发展到160多户,其中下岗工人、复退军人、贫困农民各占了三分之一。去年集美区养蜂专业户普遍获得大丰收,全区蜂蜜总产量创历史新高,达17.5万公斤,会员人均年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据分析,厦门养蜂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首先是厦门的气候环境相当适合养蜂。厦门全市现有果林面积22万亩,除了龙眼、荔枝等主要果树蜜源外,夏季的鸟柏树,冬季的野桂花、鸭脚木等野生植物,都是生产上等冬蜜的源泉。此外,要想让果树生长好,也须有蜜蜂采花传粉,而厦门目前有几百养蜂户,这个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厦门果树生长的需要。

  蜂蜜销售成苦恼

  当然,养蜂户也不是没有苦恼。他们目前最关心的是蜂蜜销售问题。由于厦门市场有限,养蜂户每年最多只能销售全部蜂蜜的60%—70%。加上厦门没有蜂蜜加工厂,他们的蜂蜜都无法延长保质期。

  去年,集美养蜂协会收成17.5万公斤,到目前为止,除了冬蜜销售良好,其他还有5万多公斤上好的蜂蜜没有销售出去。很多养蜂人都希望联合全市的养蜂业者,成立市养蜂协会,以进一步开拓销售市场,特别是拓展台湾市场。另一方面,也希望有关部门支持,在厦门办蜂蜜加工厂,制造成品蜂蜜,打造厦门的蜂蜜品牌。

  文/黄晓珍 王德胜 图/黄晓珍(厦门晚报)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