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务实,勇于创新的领导班子本报通讯员 吴海涛/文
经过两年大刀阔斧地改革,扎扎实实地抓管理、抓队伍,减员增效,河南省通许县电业局在亏损8年之后,最终扭亏为盈。该局局长牛兴提出,领导力就是竞争力。企业要搞好,必须有一个好班子。他们给班子定下基调:团结、务实、创新,不讲大话、不讲空话、不搞形式、不摆花架子,从实际出发,埋头苦干。上级领导评价说,通许县电业局的管理在开封市是一个难点、重点,市电业局采取了很多措施,派了几任领导,逐步规范,但真正使该局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是新一届领导班子。这届领导班子工作有思路、有魄力,妥善解决了该局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窘迫的日子
2005年5月16日是河南省通许县电业局发工资的日子。这天,该局机关食堂46岁的杜正金师傅特别高兴,他回家见到家人就说:“我们的工资发全了。”怎么不让人高兴?从1998年8个月不发工资到2003年发60%的工资,再到现在的足额发放,杜正金和该局机关、后勤的职工整整等了7年。
1998年,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开封市电业局开始对通许县电业局实行代管,对农村电价进行监管。严管之下,通许县电业局存在的各种问题暴露无遗。
通许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小县,工业基础薄弱。通许县电业局年供电量较小,在1.1亿千瓦时左右,而人员却较多,1998年达1326人,到2003年4月,虽有所下降,仍有1292人。
人员多,人浮于事,管理滞后,让人啼笑皆非的事一大串。2003年前,通许县电业局综合线损率一般在17%—20%,最高时达35%。1999年,一个居民区4台变压器,一个月用电12万千瓦时,只收回两万多千瓦时的电费,损失77%。一名职工吃了别人一顿饭,就大方地“赠送”给对方电量。变压器因小问题跳闸,管理员不懂操作规范,竟停了一个乡几个小时的电。变电站值班人员盗取备用开关油600多公斤,却对事故隐患置之不理。
新的电价政策执行刚性增强后,通过抬高电价来转移负担的妙方再也不灵了,通许县电业局经营形势急转直下,开始出现严重的亏损局面。到2003年4月,该局向银行贷款90万元,拖欠职工养老保险金209万元。
杜正金1993年从部队转业到通许县电业局时,着实自豪了一阵子,他庆幸自己分到了一个好单位。然而,让他没有料到的是,到了1998年,他和全局其他职工一样,竟然连续8个月没有领到工资。后来,随着单位经营管理工作的加强,他也能按时领到工资,但只领到1998年标准的30%。有时30%的工资再被扣去一部分,拿到手里的也只有100多元甚至几十元。杜正金上有老下有小,只有靠养牛、喂羊接济生活。老职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年轻职工就更不用提了。该局工会一名年轻职工随份子没有钱,不得不张嘴向父母要钱。在这种情况下,人心散了。到2003年4月,该局1292名职工,有107人常年在外打工,200多人在县里从事第二职业,他们中有卖日常生活用品的、有卖烧鸡的,也有卖牛肉的,还有蹬三轮车的。2002年冬天,该局一位领导看到一名职工蹬着三轮车在瑟瑟的寒风中等着拉客人,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
职工工资发不下来,企业建设就更谈不上。城关镇变电站站长张武建讲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2003年7月,省电力公司到城关镇变电站检查工作,要求职工必须穿工作服,可检查人员检查时却发现变电站只有两名值班人员穿工作服,张武建却没穿。检查人员问他为什么不穿。张武建说自己的洗了,检查人员又问,你们就发一件吗?张武建当时满肚子委屈。领导哪里知道,通许县电业局已经20多年没发过工作服了,两名值班人员穿的工作服还是从外县借来的。
通许县电业局位于老城区东街,在20世纪80年代,这条街还是该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委、县政府及县直各部门都坐落在这里。而如今,这条街风光不在,其他县直单位早已乔迁到县城新区,只有县电业局在此厮守。5月31日,笔者在这里看到,这条街街道狭窄,街面坑坑洼洼,两旁堆积的沙土等杂物比比皆是。处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许县电业局失去了供电重地的威严。
脱困的希望
2003年4月,开封市电业局采取从外县调入、市局下派、基层提拔的办法,组建了通许县电业局新的领导班子。
该局新领导班子上任后,面对重重困难没有气馁。他们经过认真研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要吃饭,二要发展,三要建设”的总体工作目标,明确了“以安全为基础,以效益为中心,以优质服务为依托,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工作思路。
该局局长牛兴认为,领导力就是竞争力。企业要搞好,必须有一个好班子。他们给班子定下基调:团结、务实、创新,不讲大话、不讲空话、不搞形式、不摆花架子,从实际出发,埋头苦干。
该局新领导班子首先做的是改变职工的生存状况。2003年6月,局里工作步入正常后,他们就决定,将乡供电所职工的工资由60%上调到80%,确保按时发放。2003年年底,要过春节了,部分职工工资发不下来,向别人借钱人家不借,向银行贷款银行不给,怎么办?该局领导果断决定,卖掉单位最好的一部轿车,解决职工的燃眉之急。
该局一名叫陈军平的职工患上了尿毒症,需要换肾,求助于单位。该局领导认为,职工就是单位的一切,再穷也要挽救他的生命。到目前为止,该局已为陈军平支付了6万多元的医疗费,陈军平身体正在康复。
职工的生命高于一切,这是牛兴及班子的一个坚定信念。在安全生产方面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省。他们对工作器具逐一实施检查,不合格的坚决淘汰,对有隐患的旧工作器具全部更新。
单位长年拖欠职工养老金,过去法院强制执行都未能补缴。新班子认为,这是职工的养命钱,必须全额补缴。
竖岗供电所所长贾新胜告诉笔者,在他的印象中,牛兴到他们所检查工作有四五次,每次所里安排他到街上吃饭,他都坚决不去,而是与职工一起在所里的食堂吃。杜正金介绍说,牛兴家在外地,一周回去一次,平时在食堂吃饭,从不吃小灶。有一次,他满脸疲惫地来到食堂,就要了一碗面条,杜正金过意不去,要给他炒俩菜,他坚决不同意。
该局党委书记吴瑞成从1968年开始一直在这个局工作,1986年任副局长,是班子里的老大哥,大家都很敬重他。但他从不摆老资格,无论什么事,都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他告诉笔者,通许县自从有了电业局,他就在这里工作,可以说是这个局历史的见证者。他感到目前这个班子是最能干实事的班子,也是最团结的班子。在这个班子里干,虽然自己年龄大了,但感到浑身都是劲。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该局领导所做的每一件事,职工们都看在眼里,暖在心头。他们说,这届领导班子是职工的贴心人,能与他们同甘共苦。
历史性变革
2003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袭击了中华大地,让新上任的通许县电业局领导班子始料不及。然而,在抗击“非典”过程中,该局发生的一件事同样让他们吃惊。
当年5月,该局一名副局长到供电所检查人员的落实情况,一个供电所的职工反映,这里所长已经换了几任,却始终没见过一些职工来上班。这位副局长非常奇怪,这怎么可能呢?回到局里,在领导班子会议上一说,其他局领导也在检查中发现了类似情况。职工检举揭发说,该局有不少冒名顶替人员,还有些名字在册,人却在其他单位上班。
如何处置这些人员?若采取措施,势必会影响稳定大局;若听之任之,还谈什么企业建设。该局领导班子统一思想,决定不怕担风险,不怕“扣帽子”,坚决予以清理。在向市电业局、县里领导汇报并取得支持后,该局一方面对全局1292名职工逐一排查,一方面充分发动职工,让职工检举揭发。随着工作逐步展开,62名冒名顶替、有名无实人员浮出了水面,并最终被清理了出去。据调查,这些人中间,有的在上大学,有的在部队里当兵,有的已在司法部门工作多年,有的注册后去向不明,他们都是1998年以前利用各种关系“塞”进来的。
在检查过程中,该局还发现有300多名职工多年外出打工或在县里做生意。为严肃劳动纪律,该局制定严格的考勤办法,要求所有职工严格遵守,外出人员必须按期上岗到位,否则予以除名。
由于在外跑了很长时间,外出人员回到单位后受不了纪律约束。2003年11月下旬,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给予经济补偿。2003年12月9日,该局领导班子进行认真讨论,一致认为,人员绝对过剩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如果不走减员增效之路,企业将长期处于以电养人的状况,很难走出困境。当天,在全体中层干部会议上,该局明确提出,在本人自愿写出书面申请并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前提下,同意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单位将按照有关政策的规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自1998年开始,该局连年亏损,不仅没有积累,而且还有几百万元的债务,怎样筹集资金?该局向银行申请贷款,因为是亏损企业,遭到银行拒绝。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们想到了职工,通过职工集资解决补偿资金问题。广泛宣传,层层动员,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每人拿出5000元,其他人员不限,多则多拿,少则少拿。在20多天的时间里,该局就集资700多万元。利用这笔资金,该局与220多名职工解除了劳动合同。不久,该局又用同样的办法,与另外110多名职工解除了劳动合同。
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该局共减员395人,在册职工由2003年的1292人锐减到现在的886人。而在886人当中,有293人在此前被派下去当农电工,从维管费里拿工资。
通许县电业局职工多,中层干部也多。全局下设13个科室、13个供电所、5个多种经营单位、9座变电站,有118名中层干部,有些供电所仅副所长就多达3名。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同一单位有这么多干部,工作起来避免不了互相攀比,互相推卸责任。2004年,按照有关要求,该局对中层干部集体实施“瘦身”计划,把供电所降为副股级单位,供电所所长和党支部书记一肩挑;把变电站降为班组单位,从而减去中层干部49名。
“通许县电业局的减员增效为该局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全市农电系统改革作出了榜样。”在2004年开封市农电工作会议上,开封市电业局党委书记李春林这样评价通许县电业局的减员增效工作。今年6月1日,笔者到开封市电业局走访,该局主抓农电的副局长告诉记者:“通许县电业局的管理在开封市是一个难点、重点,市电业局采取了很多措施,派了几任领导,逐步规范,但真正使该局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是新一届领导班子。这届领导班子工作有思路、有魄力,妥善解决了该局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没有引起大的波动,我们很满意。”
“抠”出来的效益
“一年1亿多千瓦时的电量,线损率按17%算,全年就损失电量1700万千瓦时。几百万元啊,我们心痛!”牛兴局长给笔者算了一笔账。
线损管理直接关系到效益的好坏。通许县电业局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很快把线损管理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经过调查分析,该局综合线损率高,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该局当时存在着大量的“人情电、关系电、光棍电”,一些客户长期偷电,却没人去管。
2003年6月,该局把电量电费结算时间由每月的20日调整为每月的最后一天,和开封市电业局同步抄表同步核算,并把对各供电所的考核指标由动态改为静态。在上调20%工资的同时,分解指标,量化管理,制定了高压综合线损率不得超过7%、低压城镇不超过9%、农村不超过12%的指标。所(站)长连续两个月完不成指标,或者故意转嫁给客户、多收客户电费的,调离工作岗位或者解除劳动合同。这一措施极大地调动了供电所职工的积极性。目前,该局线损率已由原来的17%左右下降到10%以下。单此一项,该局每年减少损失600多万元。
由于疏于管理,该局机关和下属单位工作用电浪费惊人。每个办公室冬天有电炉,夏天有空调。不管上班下班,不管有人没人,电炉24小时烧,空调24小时开。机关每个办公室都有饮水机,60多台饮水机每月耗电3000千瓦时。全局一年工作用电58万千瓦时。为了节流,该局新领导班子决定,取消所有电炉,换上取暖效果好而又相对节电的电暖器;撤掉60余台饮水机,换上一台电热水器,全局集中供热水。同时,每个科室包括局领导的办公室都装上电表,按工作需要和人数分给一定电量,超出自负电费。办公室装电表在电力系统可是个稀罕事,有些职工刚开始有意见:卖电的还怕用电?但当他们看到在规定的取暖期过后,患有关节炎的局长常用棉大衣裹腿,其他局领导也自觉不用电暖器时,也就无话可说了。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单是工作用电每年就节省30多万元。
招待费是每个单位都不可忽视的支出。该局过去虽然穷,但招待费却没少支出。新领导班子规定,确需招待,5人以下不得超过200元,5—7人不得超过260元,8—10人不得超过300元。否者,超出部分由招待人自负。局领导及各科室人员不得在宾馆饭店签单。制度是严格的,局领导带头执行也是出了名的。该局副局长宋建军有一次招待外县同行,按局里的标准是200元,结果花了230元,他自己补缴30元。招待费一项一年又节省几十万元。
其他还有很多,诸如车辆用油指标管理、车辆维修费用管理、电话费管理等,一律量化。如果把“抠”理解为“严”和“省”,把节支视为效益的话,那么,通许县电业局在扭亏的伊始,效益就是“抠”出来的。
也就是这样一项一项地“抠”,在短短的两年里,该局还清了债务,为职工缴纳了209万元的养老金,办公条件逐步改善,职工福利待遇逐步提高。
2004年,这个局被开封市电业局评为线损管理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优秀企业,被河南省命名为文明单位。局长牛兴被评为开封市劳动模范、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
走访结束时,牛兴说:“我们只能算是扭转了长期亏损的局面,使企业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与系统内先进的县电业局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我们相信,在全局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图二为: 电业局局长牛兴(左一)和党委书记吴瑞成(中)在工作现场指导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