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中国经济偏热还是趋冷(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 08:34 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
中国经济偏热还是趋冷(图)
制图:喻焰

  专题动机

  从去年的经济过热引发的关于中国会否发生通货膨胀的讨论至今一直没有停止过,有些专家表示我国经济可能会出现通货膨胀,有些专家则反对,而有些专家则认为既不存在通货膨胀,也不存在通货紧缩。而近期,中国经济可能放缓的判断相继出现,很快在经济学界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支持“放缓说”的专家们认为,四五两个月1.8%的低物价水平、接连下跌的投资品价格、逐渐放缓的投资增长速度,都是通货紧缩的表现,也是下一步经济增长放缓的信号。有的专家更指出,紧缩过头,回过头来才发现治理通缩远难于治理通胀,这已经成为中国在宏观调控中需要重视的经验教训。中国经济目前偏热?还是偏冷?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的权威专家,就此展开深入探讨。

  通货紧缩开始探头?

  “我国经济将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判断经济放缓缺乏依据。当前,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是一项紧迫任务。”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日前对我国经济做出这样的判断。

  朱之鑫的这番话是针对近一段时间出现的一些关于经济出现通货紧缩的说法。这个说法的根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6月13日的数据: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去年同月上涨1.8%,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6个百分点。

  CPI如市场预期,涨幅两月走低至2%以下。今年一季度,CPI同比上涨2.8%,但到了4月份回落到1.8%,5月份则继续了这种持续走低的趋势。

  数据还表明,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较上年同期增长5.9%,增幅高于4月份的5.8%和3月份的5.6%,与CPI的走势相反。

  生产过剩隐忧已经存在

  有专家分析,PPI高于CPI,它们所呈现出来的“剪刀差”,是自1996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和强度最大的一次。由于企业增加的那部分成本基本上都被它们自行消化了,没有转移给消费者。上下游的价格出现背离,生产过剩的隐忧已经存在,今后将存在较长的滞后效应。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师谢国忠日前指出,中国将面临通缩风险。他的理由是,过去10年全球低通胀令货币成本减少,并鼓励了投机行为,推动资产价格涨至不切实际的水平。随着投机驱动型房地产热消退,明年东亚国家,特别是中国将面临通货紧缩风险。

  和谢国忠的观点一致,里昂证券亚太市场的首席经济学家沃克也表示,虽然物价上涨的效应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但有迹象显示,中下游制造业的利润已受到挤压,对利润的蚕食将造成中国未来18个月经济增长的放缓。

  警惕可能出现的通货紧缩

  相反,国内的经济学家们却对经济发展持有乐观的态度。他们普遍认为经济目前的运行态势非常良好,但是要警惕可能出现的通货紧缩。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晓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仔细的分析了CPI、GDP平减指数以及核心物价指数后,他的结论是,我们应该警惕通货紧缩。

  “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已经到位,经济实现了软着陆。”赵晓说,国内的经济发展已经迎来了最辉煌的时刻,政府不应该再继续打压经济。相反还应该警惕通货紧缩发生的可能性。

  “还不能说经济已经出现了通货紧缩,只能说有这个趋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通货紧缩的现象并不是很明显。如果政府能采取适当调控措施,情况很容易变得乐观。

  他的理由是,政府这段时间的宏观调控措施一直是治理通货膨胀的药方,而这在今天通缩悄然前进的路上已经不太适应。“高压”政策——包括政府最近不断出台的一些打压房地产政策、控制投资以及用过激的办法检查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充足条件,都会导致贷款的萎缩,而贷款的萎缩带来的后果就是经济朝着紧缩方向发展。

  高投资并不意味会有通货膨胀

  在这些专家开始提醒政府需要警惕通货膨胀时,仍然有一些人在高唱“通货膨胀”。

  他们的理由同样是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今年1-5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97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4%。其中,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2%,高于前4个月的增长幅度。

  “5月份的数据是有点高,但是一个月的数据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更不能说明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存在。”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副主任徐洪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赵晓说,由于政策有一定的时间延后性,政府应该在通货膨胀尚未消除时,就停止打压。他认为,目前的投资已经到达政府可控制的范围之内。虽然,5月份的投资明显有反弹迹象。但是他认为,这并不能表明通货膨胀仍然存在。因为,投资的两个龙头——房地产和货币都已经掌握在政府手里,因此,投资涨幅不会反弹至以前状态。

  他认为,5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一季度的过快出口造成了人们对经济增长的预期,由于滞后效应,投资在5月份才得以显现。其次,这部分的投资可能来自于境外。

  过高估计通胀压力?

  “宏观调控已经到位,政府不需要再实施打压经济的政策,否则就会过犹不及。”赵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再强调,如果政府的宏观调控仍然定位在治理通货膨胀的角度上,就会使整个经济走向良好运行的反面。

  宋国青则认为前一段时间,政府的措施已经是过高地估计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一些宏观调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的需求。他建议,政府应该立即将一些过多地干预经济的行政手段减轻:在对商业银行进行改革时,不要太过于急躁。

  他认为,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应该稍微放松。住房价格的居高不下,其实主要还是供给方面存在问题,增加土地供给就可以解决。

  如果上述这些政策仍然不能解决即将来临的通缩问题,政府就只能通过降低利率来解决。

  宋国青强调,如果通货紧缩越来越严重,人民币的潜在币值也就会越升越高(即人们所说的升值压力越来越大)。而国内经常担心的加息压力,宋国青则笑称:在视野之内还看不见。

  工业利润增幅回落经济走过巅峰期

  6月22日,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下同)实现利润49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8%。

  经济开始走向软着陆

  “从数据上看,这个下降的速度比较快。”国家信息中心发展战略处高辉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说明经济增长已经走过巅峰期,开始走向稳定,并且向着软着陆的方向发展。

  他分析说,利润增幅的下降主要是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在国家一系列防治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措施下,经济的供求关系开始变化,需求相对于去年来说有很大的下降,这是导致企业利润增幅回落的主要原因。

  高辉清分析说:“房地产行业是拉动我国规模行业的主要龙头,政府为了稳定房价出台的一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房地产行业的利润,进而导致建材、电力以及钢铁行业利润的下滑。

  国家统计局6月16日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出现了小幅放缓的迹象:今年1-5月我国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464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3%,而该增速在1-4月份为25.9%、1-3月份为26.7%。数据还显示,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的其他行业的利润也在随之下降。

  高辉清说,去年由于国际环境的影响,使得一些垄断行业:如石油、汽车、钢铁等利润增长比较快。随着国际经济增长的放缓,今年这些行业都开始放慢,甚至出现了下跌状况。

  他认为,由于我国的经济结构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垄断行业在规模性行业中仍然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一旦这些行业的利润下降就会导致整个工业利润的下滑。

  这说明我国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太过于依赖垄断性的行业,这跟我们整个经济增长的结构有很大关系。高辉清分析,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解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中国经济正处于供求平衡点附近

  中国的经济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临界点?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未来的价格走势又将如何?加息压力是否已经不再存在?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张立群研究员。

  通货紧缩理由很不充分

  记者: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学者提出“经济运行在向着通货紧缩的方向发展”的说法。理由是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在大幅上升,而消费价格指数(CPI)却趋向稳定。上下游的价格出现背离,生产过剩的隐忧已经存在。您认为,这个隐忧到底是否存在,中国经济是否正面临着通货紧缩的风险?

  张立群:这个理由用来说明中国已经出现通货紧缩 并不是很充分。

  PPI与CPI价格剪刀差的扩大和指标的内容有关。CPI的回落主要和食品价格走势相联系,最主要受粮食供求变化的影响。

  由于工业消费品领域竞争很激烈,因此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形成的成本推动型的涨价因素释放不出来,服务价格的调整,政府又控制得比较严格。这样必然出现CPI涨幅走低的结果。

  PPI涨幅较高的原因是,近两年经济增长中出现了结构性的供不应求:住房、汽车等下游产品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导致生产资料等中间产品的供不应求,又继而传导为煤电油运等基础产品的供不应求。这是拉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比较快的主要原因。

  记者:有专家指出,如果PPI继续上涨,而CPI又不能消化其上涨,剪刀差的扩大,通货紧缩仍然不可避免。您怎样看待未来的这个剪刀差的走势?

  张立群:从目前的经济运行走势看,这种结构性的供不应求在很快消失,当前的PPI上涨可以说是“强弩之末”。

  一方面由于投资需求过热的苗头得到有效抑制,另一方面在价格上涨的刺激和政策支持下,生产资料以及煤电油运的生产能力迅速提高。在此背景下,未来PPI涨幅很难继续提高。我们可以看到:钢材、水泥、有色金属的价格都在下降,生产资料真正供不应求的已经不多。

  要警惕通胀,也要警惕通缩

  记者:那么,中国目前的经济运行情况究竟是处于一个什么点上?

  张立群:从目前的价格走势看,中国经济正处于供求平衡点附近。宏观调控既要警惕通货膨胀,也要警惕通货紧缩。如果调控不好,投资出现反弹,价格就会重新上涨,出现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如果措施不当,也可能出现投资较快回落,需求不足,价格水平加快降低,出现通货紧缩。未来一些局部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的问题可能会有所突出,需要警惕。

  国内需求仍有相当潜力

  记者:您刚才提到,钢材、水泥、有色金属的价格都在下降,价格涨幅的走低,能否说明中国经济运行正在走下坡路?

  张立群:总的看价格涨幅走低,这是一个比较明朗的态势。但是涨幅走低并不意味着立即就会出现通货紧缩,并不能说中国经济正在回落,或者正在走向萧条。

  从需求方面看,国内需求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潜力。消费需求方面,虽然经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居民对购房的需求正在趋于稳定,但是,居民从改善居住条件方面对住房的需求仍然有很大潜力,汽车方面的需求也远远没有达到饱和。在收入增长的支持下,消费需求将逐步趋于活跃,这对整个经济的增长是一种源头性的拉动因素。

  从投资需求方面看,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仍然十分高涨,民营经济对投资的热情也很高,经济运行中仍然有很多投资亮点。民间资金比较充裕,在这种情况下,投资增幅不会回落至很低的水平。

  从出口方面看,虽然我国同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逐渐加大,但是,支持出口的增长因素仍然是比较有力,中国出口保持在20%左右的增长还是很有可能的。

  从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看,能够支持经济保持在相对比较高的水平上,因此经济不会马上回落,断言中国较快回落为时尚早。

  不要用国外标准评判中国经济

  “中国既没有通货膨胀也没有通货紧缩。”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主任刘福垣这样对本报记者说。他的理由是,中国目前的价格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价格,我们不能用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指标来衡量我们的经济。现在,国家定价仍然在我国的价格体系中占很大一部分,要素还没有完全资本化。整个国民经济的货币化程度还不够。

  没有价格不动的市场经济

  刘福垣说,GDP在9.5%—10%之间运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有一个5%—6%之间上下波动,这并不能说明经济出现了什么严重的问题。像倒啤酒时总会出现一点泡沫一样,我们不应该对这点泡沫有所恐惧。

  刘福垣告诉记者,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都是货币政策的产物。“中央政府如果没有故意多发钞票,就不会产生通货膨胀,没有故意减少钞票,就不会产生通货紧缩。”他强调,没有价格不动的市场经济,不要对价格的上涨过于敏感。

  物价上几个百分点,下调几个百分点,只是市场的无形之手在起积极作用。在这个事情上,“千万不要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较劲,价格上去就要政府往下压,价格下降就让政府往上拖。这些想法都不对。”

  市场上仍有很大短缺

  “我们现在的经济衡量指标,不应该完全按照发达国家的模式。” 刘福垣的观点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衡量标准应该跟这个国家不同阶段、不同的经济结构相适应。不要用西方国家完全市场经济情况下的指标,来指挥中国目前仍然不太完善的市场经济。

  现实的经济情况并不是供大于求造成了通货紧缩。刘福垣说,真实的情况是:市场上仍然有很大的短缺。居民储蓄的居高不下,不能说明老百姓的消费已经过剩,只能说明老百姓仍然有很大的恐惧,不敢消费。

  通胀阴影仍挥之不去何谈通缩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宏观经济的杨帆在他最近刚刚出版的一本《透视汇率》的书中这样写道:大量“热钱”涌入使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存在。杨帆告诉记者,现在通货膨胀的压力还很大,怎么能说出现通货紧缩?他的理由是,国际游资的进入,使中国通货膨胀的阴影长期挥之不去。

  杨帆说,由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逐渐升高,国外“热钱”越来越多地涌入中国。据估计,2004年来自国外的“热钱”达1000亿美元。

  为了维持人民币的固定汇率,央行只能多发钞票,被迫将其全部收购。而发放基础货币的后果是使流通中的货币大量增加,2万亿人民币经过银行之间乘数效应放大为6万亿。央行通过其他手段收回了其中的1/3(2万亿),剩余的2/3(4万亿)确确实实称谓流通领域中的货币。

  杨帆强调,正是这些进入流通领域的多余货币造成了通货膨胀。因为,如果流通领域中货币的供应远远超过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对货币的需求,就会导致物价持续上涨,发生通货膨胀。

  但是为什么这些过量的货币没有表现为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提高?杨帆解释说,不能说物价没有上涨,通货膨胀就没有发生。这些过多的货币主要有两个流向: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吸纳了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则从香港出境。

  撰稿:本报驻京记者 吕天玲

  策划:张翼飞 郑子轩(来源:南方日报)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