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海尔竞购美泰 > 正文
 

海尔竞购美泰克 欲走跨国并购蜀道(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 09:15 经济参考报
  6月中旬以来,海尔欲收购美国第三大家电企业美泰克公司(Maytag)的消息成为中国家电业也是中国企业国际化最引人关注的事件。

  以家电、IT企业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一直不顺利,TCL李东生连连失手,联想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也被人投以怀疑的眼光。

  至今,这起跨国并购还没有最终结果,但由此引发的对如何走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困境的思考却已经开始。

  海尔收购美泰克

  没有了“最后期限”

  据外电报道,海尔收购美泰克的“最后期限”应该是北京时间6月18日中午,但一直到6月18日晚上,海尔集团企业文化中心给出的都是“一字不变”的答复。

  6月17日,海尔集团企业文化中心部长、新闻发言人汲广强说:“6月17日是《金融时报》给出的最后期限,海尔从来没有说过最后期限的问题。”即便如此,措辞含混的声明仍被外界解读为是海尔已经有意竞购美泰克,这也意味着这起跨国并购大戏还要继续吊着大家的胃口。

  《金融时报》6月15日的报道称,美泰克上月同意RipplewoodHoldings以2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由于上月交易是独家谈判达成的,没有经过拍卖,因此合并文件包括了一项条款,允许美泰克在30天内征求其它公司报价。此一条款将于6月17日到期,届时美泰克与其它收购方谈判的大门将正式关闭。

  美泰克是一家年销售额达47亿美元的商用及家用电器企业集团,是具有百年历史的美国老牌家电企业,在2005年的美国财富500强企业名单上位列第361位。RipplewoodHoldings是美国纽约的一家著名投资机构,所出21亿美元的收购价主要包括11.3亿美元现金和9.75亿美元的债务。显然,如果海尔参与竞购美泰克,收购代价将超过21亿美元。

  然而,当很多媒体翘首以待海尔最终是否会做出收购美泰克的决定时,海尔集团方面却开始用以“不变应万变”来回复媒体的热情,“海尔集团非常关注美泰克的收购事宜,但至今尚未对收购事宜做出任何决定。”这是汲广强连续3天给予媒体的“一字不变”的答复。对于外界做出海尔收购美泰克的时间可能推迟的推断,汲广强说:“关于海尔收购的很多消息都是不对的,其中所谓的最后期限只是英国《金融时报》单方面的说法,海尔从来没有说过6月17日是最后的收购期限,海尔对收购仍非常关注。”

  6月18日,青岛国资委有关人士说:“海尔正在密切关注这一事件,目前海尔未做出任何收购的决定,因此也就没有提交收购方案;而有关政策和银行信贷支持问题,这首先要取决于海尔是否作出收购决定。”对于海尔收购美泰克已得到山东省政府和各大银行支持的说法,山东省经贸委有关人士表示:“海尔虽然是山东省重点扶持的八大企业集团之一,但具体管理归属计划单列市的青岛市国资委,对海尔收购的事情我们从未听说。”

  据了解,5月18日美泰克董事会与以Ripplewood控股公司为首的投资者集团的收购方案和报价,但由于当时没有第三方参加谈判,所以美泰克可以在30天内寻求新的收购者,而30天后(6月17日后)则只能考虑其他公司更有优势的报价。这并非意味着30天后海尔便没有机会,只要有竞争力的收购方案一样可以参加竞购,而且由于美泰克的几个大股东对于可能只想进行资本运作的私人投资者集团的方案和报价并不满意,所以可能在最后的股东表决上投反对票,所以留给海尔的时间仍很充裕。

  一位关注此项并购的家电行业分析师向《经济参考报》记者断言,这项收购不会止于6月17日,它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因为海尔加入竞购的消息,美泰克多数股东反对RipplewoodHoldings的报价,拟投否决票。分析人士认为,这对海尔而言是个有利的消息,不过同时也意味着海尔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即要出更高的价格。而美泰克首席执行官RalphHake更是发出致员工的公开信,呼吁员工耐心等待结果。

  海尔收购美泰克

  意图解决渠道问题

  海尔收购美泰克的消息一出,很多媒体及分析人士马上联想到了借壳上市。依照某些分析师的说法,借助美泰克曲线上市,不失为一种相对较经济的方式。但更多分析人士不认可这种说法,认为海尔收购美泰克真正的意图除了进一步作大国际市场,还想借此消除人们对此国际化成绩的怀疑,并有可能借此打通一个国际化的资本通道。

  一直研究海尔的西南证券分析师周兴政并不否认海尔借壳上市的可能性,但他认为这样做意义不大:“这样一来海尔在境外就有两家上市公司,但其资产数量是有限的,而香港上市公司海尔电器一旦做大,也就是说海尔集团的全部白电资产进一步注入以后,其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作用会很强,并不需要再多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

  业内人士还指出,收购美泰克,海尔想得到的可能并非借壳上市。通过美泰克拓宽欧洲和美国市场,解决其渠道问题,这也许是其最主要的目标。据报道,海尔负责海外业务的一位管理人士称,海尔在收购外国公司方面的基本策略是重点关注目标公司的配送网络及其它资源,而不单单是为了收购品牌。美泰克目前的主要业务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中东地区,这正是海尔海外战略的重点区域,而在这些地区自建网络显然成本偏高,收购无疑是拥有渠道等企业资源的捷径。

  近年来,海尔一直在大力宣扬自己的国际化“光辉业绩”,但人们对其的质疑也一直没有停止过。除了对其销售额业绩造假的质疑外,海尔引以为傲的美国那条“海尔路”被指责为是“一条鲜为人知的偏僻小路”,海尔宣扬的在美国市场名列前茅的某种型号的冰箱被称为是“美国企业几乎不生产的,市场销量也很小”的产品……因此,当自身的成绩无法赢得更多人信任和认可的时候,收购当地的一家著名企业似乎对海尔是一条最好的道路。

  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把海尔的国际化战略称为三步走: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走进去”意味着进入海外主流市场,“走上去”则意味着打入高端市场。张瑞敏表示,“海尔国际化15年,只走了一步半”,第三步意味着海尔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此项收购如果成功,也许将大大加速这一过程:收购将使海尔获得16%的美国市场,提高它与零售商的议价能力,并使它从低端市场转移到中高端市场。

  海尔应该汲取

  TCL的教训

  怎样花最少的“路费”,成功地“走出去”?这是我们时代的难题。这个难题,华为、中兴思考过,面对过;TCL、联想思考过,也面对过。但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企业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更多的是失败至少是失利的教训。因此,海尔这次同样面临一个问题:如何走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困境?

  在对IBM“连续亏损”的个人电脑事业部的交易案中,联想不仅掏出12.5亿美元真金白银、扛下后者5亿美元债务,还让IBM反持了约18.9%的股份;为了吃下阿尔卡特手机业务,TCL付出5500万欧元不说,合资公司T&A业务一直不见起色——与去年9月合作到年底亏损2.82亿元人民币相比,今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又亏损3.78亿元人民币——至今看来,TCL算是捡了个大大的包袱。

  业内人士指出,美泰克虽然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但其在中国市场的失败经历令人反思,海尔花费巨额资金收购一个已陷入亏损的海外品牌并不明智。

  有专家指出,海尔的收购方案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有“先上车再买票”的打算,而且不能只看“表面账”,注意到不同企业文化和法律风险才是最重要的。

  对急于挤占美国市场的海尔而言,美泰克的魅力自然无法抗拒——需要冷静的却是,“迎娶”过来的除了市场跳板和份额增量外,可能还有高昂的“奉养”成本,以及漫长的“适婚”周期。美泰克是一个十足美国化的家电企业,与荣事达解除合作后目前在中国没有生产制造基地,其生产制造环节基本在美国本土完成。这就意味着,一旦海尔完成收购,将要承担起美泰克高昂的制造和人力成本。

  更重要的还有并购之后的整合。整合的环节之一就包括如何通过规模化消化并购带来的成本上升。中国公司有着成本优势,有能力去经营这些业务来赚钱,但长远来看,低成本只能是一种过渡,而非永久性核心竞争力。Capital国际控股公司分析师表示,对海尔来说,收购美泰克将是一把双刃剑。中国家电厂商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托于中国市场及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一旦离开中国本土,中国家电厂商能否延续成功还是一个未知数。

  业内人士进一步提醒指出,除了联想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包括一些核心技术外,我们目前的跨国并购更多是对制造能力的并购,TCL对汤姆逊、施耐德和阿尔卡特的并购都是如此,海尔这次也是如此,这对于我们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实际帮助不是很大。国际化所带来的代价,也许只有靠国际化来解决,但如何解决却很考验人。
海尔竞购美泰克欲走跨国并购蜀道(图)
  海尔的进军海外计划力图使自己从“中国制造”成长为“中国创造”企业(来源:经济参考报)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