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中美新市场经济论坛 > 正文
 

布莱克默:克服国富的劳动力市场障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1日 12:02 新浪财经

  

布莱克默:克服国富的劳动力市场障碍

  中美新市场经济(北京)论坛暨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普雷斯科特中国演讲会6月11-12日在北京大学举行,图为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经济系主任布莱克默。(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中美新市场经济(北京)论坛暨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普雷斯科特中国演讲会6月11-12日在北京大学举行,论坛主题为“新市场经济与国富之路”,普雷斯科特演讲主题为“克服国富的障碍——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以下为会议实录:

  胡泳:感谢王教授。今天上午的第三场主题演讲是克服国富的劳动力障碍。演讲嘉宾是布莱克默教授。布莱克默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经济系主任。1979年布莱克默教授在担任了
三年总统执行办公室劳动力和物价稳定经济顾问委员会的经济学家和资深经济学家后,从华盛顿来到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他1977年从南伊利诺因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布莱克默教授已经在劳动力经济学、人力资源经济学和应用宏观经济学等领域发表了很多论文。包括发表在美国经济研究、经济和统计研究和劳动力经济学定杂志。

  布莱克默:今天想谈的是劳动力市场和发挥的作用。劳动力在克服国富障碍发挥的作用。首先来看看三个基本事实。在很多领域中劳动力是最重要的资源,占到产出的2/3比例,而且无论其时间和所处国家,都是基本不变的重要因素。而且在工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方面,这主要是因为生产力的改善导致的。图上表明了工资的真实水平变化情况,相对于消费水平和非农产业劳动力生产率的发展状况,有这样一个紧密相关的趋势。并不是说工资水平绝对数字的上升,在这里指的是GDP的增长比率。而且可以看到,就像普雷斯科特教授一样,在适当的情况下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生产效率的提高能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可以使我们更好的利用资源。

  从这些数据和图片上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有效的利用劳动力资源,对于任何一个经济体的成功运作来说都发挥着中心性的作用。而且是由市场机制确保劳动力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关于劳动力分配的有效率,有着多个层面,看一下再分配劳动率方面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到方方面面。而且显然,任何一种集权化的制度,都很难进行劳动力的分配。在这里涉及到很多定量的工作。普雷斯科特教授做了很多研究,我们在这里不讲劳动力的供给问题。在劳动力市场上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而普雷斯科特教授正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再来看看工作在各个部门、各个行业中的分配,然后再来看工作水平的分配,主要考虑一下需要什么样的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力资源来满足职业的要求。谁能够获得工作,为什么能够获得这个工作,可以看到,市场上的复杂性,需要放权的体制。而劳动力分配的有效性,需要有这样的机制解决这些问题。

  我所要讲的主要内容就是工资,刚才已经谈了价格在资源分配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而工资就是劳动力市场上来获得劳动力分配有效性的重要工具。

  普雷斯科特教授也谈到了经济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以及现代经济发展的起源和后起者追赶的阶段。在追赶阶段可以看到有大量资源的再分配。

  看看追赶阶段,在各个行业、部门中进行工作的分配,这是发展特点。在早期阶段可以预期,劳动力将会由农业产业转向工业和服务行业。随着劳动力分配发展成为趋势,在发展的之期阶段,会看到劳动力会继续从农业转向各个各个行业。这是美国的情况,以1950年作为一个基准,在世纪之交的时候,美国的农业就业人数已经大幅度的下降,但是在1950年的时候,美国的农业就业人数是比较多的,而在20世纪初的时候这个人数更多了,已经出现了从农业转向工业和服务行业,或者是从工业农业转向服务行业的转变。所以可以看到在2000年的时候,服务行业就业占到了74.5%,而工业行业从之前的顶峰降低到2000年的22.9%,从农业转出劳动力的过程已经结束。21世纪美国服务行业吸纳了绝大多数的劳动力。

  看看在各个行业工作的人,不仅仅是有产出的行业,可以看到尽管产出没有大的下降,甚至还有大的增加,但是所吸纳的劳动力在工业和农业方面都是大幅度的下降。所以劳动力的分配过程正在近来,这实际上是效率的增加,我们之前也谈到了生产效率在增加。来看一下中国的情况,可以看到在50年代的时候,和美国在20世纪初的情况很相似,农业吸纳了88.4,之后开始发生变化,农业开始下降,更多的劳动力转向工业,服务行业也在增加。2000年之后,农业降低到了50%,工业升到了22.5%,可以看到这个是和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的。

  再来看一下韩国的情况。比较一下,会很有启发意义。如果来看之前的这张表,可以看到在90年代的时候,中国的情况非常像韩国在1950年的情况,数据很相似。在那之后韩国进行了农业劳动力再分配,更多转向了工业和服务行业。正是进行了这样的转变,就像我们所看到的,美国这种发展趋势,在2000年的时候,这些数据比较像美国早期的发展,在2000年韩国的数据很像美国在1970年的情况。

  如果中国按照现有的速度发展下去的话,趋势会继续下去。在发展的早期,也就是对劳动力和资源重新部署,在很多部门重新部署。我们希望这样的活动能继续下去。

  在新兴的部门中,会更加的复杂一点,如果从抽象的角度来讲,对劳动力的重新分配没有那么复杂。仔细想一下,下一步什么,有一个经济学家说是创造性的破坏。美国的经济很稳定,而且很有保障,而且在美国经济中并没有紊乱的运动,如果更进一步的考察美国市场机制中,在美国市场经济中有很多紊乱因素。市场充分变化,谈的就是这个意思,创造性的破坏。

  这个数字对美国的劳动力市场不大熟悉的人来说,看到这个数字很吃惊,美国劳动力生产率提高来自从低生产率公司向高生产力公司转移带来的,美国劳动力生产率的提供有一半来自劳动力市场中的转移,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部门的转移。这进一步说明了美国劳动力市场中有大量的变动和流动性。普雷斯科特也谈到了效率问题,为了实现这样的重新分配,必须让做的好的公司扩大,能得到更多资源的分配,同时也郧西做的不好的公司破产,这就是创造性的破坏,让做的好的公司得以成立。对那些认为美国市场非常稳定的来说,美国每年都有1/10的就业机会会消失,这个比重很高,美国劳动力市场流动性很大。在五年期的研究中,调查现实,创造性破坏是由新公司的进入造成的。如果想让市场充分的运作,想让市场分配资源,有一些公司成功,让一些公司失败,让一些公司失败很难,让一些公司破产也很难。政客不希望他们所在的选区有公司破产。他们会千方百计的阻止公司破产。有一些变化是由先进技术带来的,在这种条件下熟练劳动力变得很重要。

  关键的机制是工资薪酬,必须能够自由浮动。才能够实现就业的流动性,并且能够成为创造下一个创新性就业的指针。创造就业岗位必须就有成本,所以要在工资上体现出来。给大家显示一下数据。

  这是一套发达国家的数据组,有工资灵活性的统计。右下角是美国,工资灵活性高的国家失业率都有效的得到的下降,工资制度比较僵硬的国家,他们失业率居高不下,这说明灵活率带来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应该通过工资机制,把人们引导到政府的就业,让他们获得政府的就业和培训。我们没有对工资的灵活性单纯的作出分析。在工资灵活性中也有大量的流动性,也就是说,对于低工资收入者人群,他们有机会得到教育和培训。

  经合组织国家之间有什么关系,他们有一些障碍,这些不是创造性的毁灭,是毁灭性的毁灭。我们有一组数据说明了劳动力有效分配的障碍,比如说有一些国家有所谓的最低工资水平,这限制了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的灵活性,还有失业保障,失业福利金,如果失业福利金太多也会降低工资的灵活性,还有就业灵活性方面的规定,还有工资税。在欧盟各个经济体当中,就业和劳动率的灵活性比美国更低。美国的流动性比欧盟高出了1.5倍。这么说并不是永远是一件好事,但是通过这样的流程,从长期的角度来说,可以让所有员工的效率得到提高。

  谈到创造性的分配以后,讨论下一个阶段向哪个方向发展。在下一个阶段中,很多劳动力已经从农业中转移出来了,还有很多劳动力从国有企业中分离出来了。在中国更多依赖由市场分配劳动力资源,在不同的公司何不同的行业中,由市场对劳动力进行分配。但是必须要有一个运行良好的劳动力市场才有可能作到这点,在这个过程中有赢家,也有输家。如果要进行资源的重新配制,必须作出勇敢的决策。作出了这些决策在于保证经济以高产出的方式运行下去。应该给人们一些机会,虽然要经历一些阵痛,但是要缩短阵痛的时间。这种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对这种损失我们应该尽可能的缩短。要有一些培训和重新培训的项目,并且应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做了这些事情之后,我们的劳动力市场,我们的员工就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在资源配制中会更灵活。

  普雷斯科特也谈到了自由贸易,在美国纤维增加了配额,是因为要增加就业机会。他们不希望造成损失,但是这种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能够建立起双向的贸易,就有机会防止对劳动力市场资源有效分配破坏性到位的实施。谢谢!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