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降价能否掀翻以药养医体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9日 02:37 舜网-济南日报

  最近,发展改革委和卫生部两项降低药品价格措施即将出台的消息,让人们感到一场药品降价风暴即将来临。但在惊喜之余,人们又不无担心,这次降价会不会还像以前一样雷声大雨点小?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又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降价:22种药品平均降60

  %据记者了解,发展改革委将第17次降低药价。这次降价涉及22个品种,都是临床使用量非常大的药品,主要以高档头孢类抗生素为主,另外还有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胸腺肽、干扰素等品种。其中,曲克芦丁降价幅度达到93%、硫酸依替米星为20%,22种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到60%。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主任李磊估算,如果此次降价成定局,国有大中型制药企业每年的损失将达到60亿元左右。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日前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卫生部将取消药品在医院的15%加价。记者从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2004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中了解到,2004年全国门急诊病人药费为1300.7亿元,住院病人药费为1248.4亿元,合计2549.12亿元。如果取消15%的药品加价,意味着整个卫生系统将少赚332.44亿元。

  药厂的“损失”和医院的“少赚”,也就是患者将从这两项降价措施中得到的好处——每年390多亿元。而自1997年以来的连续16次药品降价,降价金额合计仅为300亿元。毫无疑问,如果这两项措施能同时得到落实,将会刮起一场前所未有的药品降价风暴。

  质疑:药品降价治标不治本

  第17次药品降价方案,首先遭到了制药企业的强劲反弹。5月12日至13日,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中药协会4家全国性行业协会和20个省市的地方协会在天津商讨,决定集体上书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求将降价幅度控制在20%以内。他们认为,药品降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滞后,具体表现在财政补贴不到位、医疗机构以药补医、高折扣与高回扣为主的药品推销机制才是看病贵的根本原因;仅以“出厂价低”为依据制定降价方案,在现行体制下不尽合理。

  与行业协会付诸行动的反应不同,一些相关人士对药品降价的实际效果提出了更多质疑。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从理论上看,在发展改革委抗生素降价和卫生部取消药品加价的组合拳下,药价肯定要降。但是,政府剥离了药品加价的15%以后,财政没有补贴、相关配套政策不到位,医院还是会打着检查等其他旗号去找项目补回这15%。老百姓最终还是觉得医疗费没有任何变化。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主任李磊告诉记者,以前不乏很多降价品种从市场上消失的故事。屡次降价只教会了企业用新的对策来应付政策,企业要么停止生产该降价品种,要么更换药品品种和外包装,让降价品种以新的价格出现,最后蒙的还是老百姓。

  建议:避免雷声大雨点小

  人们通常将药价虚高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两点,即药品的政府定价过高和加价15%的以药养医的体制。这次发展改革委和卫生部的两项降价措施,针对的正是这两个焦点。但即使这样,人们还是免不了担心。那么,怎么才能避免“雷声大雨点小”的结局呢?

  持政府定价过高观点的人们认为,要改革政府的定价机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宣传部副部长廖志凌认为,取消药品加价对降低药价只是治标、没有治本。虚高的药费,主要来自药品价格的形成源头。他认为,目前药品的定价远远高出了成本价。与廖志凌持同样观点的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政府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药品价格测算、评估和政策调节控制机制,在对药品的成本进行正确的测算、评估之后,定出生产企业的出厂价格和最终的零售价格。

  要求改革以药养医体制的人士认为,必须完善补偿机制。于明德认为,政府在做出取消15%加价的决策前,应该算一下账。一是医院管理要确保医院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过去医院从药品上获得的收入要用来更新医院的设备和维修房屋等,如果取消药品收入,这些钱从哪里来?二是政府要将医务人员的收入维持在何种水平上?因为只有一支稳定优质的队伍才能提供优质的服务。三是医院的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投入问题怎么解决?如果有缺口的话,怎么补偿医院?政府应该对这三方面进行详细的测算之后,才能进行政策调整,否则就可能“按下葫芦又起了瓢”。

  (据新华社北京6月8日专电

  记者 曾亮亮)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