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56岁的贺大娘用独轮车推着81岁的老父亲重游德化街时,看着父亲浑浊的眼睛流出的眼泪,一时间竟也无语凝噎,父女俩静默在夏日的微风中任凭往事在心底潮涌。她说,自己把所有能干事的岁月都留在了这条街上,现在却几年不想来了。她还说,在这度过了大半生,老来却十多年不曾再回来过的老父亲对很多往事都已经模糊了,但是,关于德化街的记忆还是最清晰的……
这是这个夏季平常的一个故事,不平常的却是一个街道的名字:德化街。这条让几代郑州人爱恨交织却割舍不了情结的老街,如今被政府赋予了另一个名字:城市名片。
作为“千年郑州、百年德化”的德化街在今年将迎来自己100岁的生日,也许届时举行的百年大庆还会唤醒很多人沉睡的记忆。但是,有关这条街道一个世纪的沧桑,却从来没有被历史所忘记。风云
天天赶会 天天过节在战火连绵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伴随着战时的坚忍与颓废,德化街有了第一次形式上的兴旺。按老人们回忆的说法,就是“天天都像赶会,天天都是过节”。据了解,当时的德化街尽管只是一条不足400米的土石子马路,连吃水都得挑着吃,但已经商贾云集、说书唱段等三教九流云集,有了小有天饭店、鸿盛久布店、精华眼镜行、三友鞋店等几家有名气的商号。后来,德茂祥酱菜园、同仁堂药铺、北京三阳魁祥两花铺、俊泰钱庄、五洲派报社(发行报刊)、博济医院、鸿兴源第一分号、天一泉浴池(德化街浴池前身)、三义长布店、京都老蔡记馄饨馆、老张歪馄饨馆等老字号名店相继出现,每天人流上万人。
真正意义上的繁荣是1948年10月郑州解放后。资料记载,德化街那时有商户120多家,经营品种由过去的800多种发展到4000多种,不仅有全国各地的丝绸、呢料、服装、百货、皮毛、花布、水果、干货等,还有省内的花生片、邙山蛋松果以及新郑大枣、荥阳柿饼、武陟油茶面等土特产。记者查到的1984年3月6日一份省会老报纸上记载:德化街有单位140多家,每天流动人员达10万人次左右。
原郑州钟表眼镜专业店的维修高级技师孟繁玺老人以80岁高龄、在德化街工作60年的经历而被视为德化街的“活字典”。从1945年到德化街当钟表学徒工开始,孟师傅见证了这条老街60年的风云和沧桑。他说,当时的德化街还不到现在的一半宽,最高的楼也不过两层,但却是盛名在外,带他来的老板就是从安徽界首慕名来这开店的。
如果说,但凡郑州人没有不知道德化街的话,那么,对于现在尚且健在的两代人来说,德化街最深刻的记忆画卷还是源于在中国商业历史上曾经浓墨重彩的一场“商战”。从1987年起,德化街进行旧城改造,陆续新建了亚细亚商场、德化街百货大楼、三得利商场、妇幼用品大楼、刘胡兰副食品大楼等,形成了“二七商圈”。1992年,就在这个当年“二七大罢工”工人运动的策源地,以红太阳为标志在全国率先爆发了大规模“商战”,一时间风起云涌。德化街自此被称为郑州的“南京路”、“王府井”,成为郑州商业中心区。贺大娘说:“那时候,一说逛街就必定去德化街”。沧桑
风光不再 痛则思变
然而,体制转型期的躁动很快经不住市场的淘洗,90年代中后期,随着二七商战的硝烟渐退,郑州商业向多元化发展,金博大、丹尼斯等大型综合商场以后起之秀的姿态迅速吸引了大部分新生消费群,相比之下明显破旧的德化街风光不再。
痛则思变。2000年8月,郑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德化街改造成商业步行街。这条迄今为止郑州市惟一的一条商业步行街以重振老街辉煌的使命被赋予了太多的期待。据当年工程指挥部负责人介绍,2001年改造工程开始,德化街因此而拆迁面积约5.8万平方米,规划新建的是一个集商业、文化、娱乐、休闲、旅游、餐饮等六大功能于一体的高档商业步行街,首次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发建设,总投资1.76亿元人民币,其中拆迁安置及主体工程建设资金约1.35亿元由指挥部自筹解决。离开自己生长的地方,对于那些和德化街有着深厚感情的人来说,更多了一些魂牵梦萦的羁绊。据说,当2002年12月28日新街开街的时候,很多老人自发结伴在一起相对无言。生在德化街长在德化街的李老太太时至今日提起往事还忍不住黯然泪下,拆迁的前一晚,她和家人一起去老房子那里坐了很久,临走时,年幼的小侄女说“姑姑,你再看一眼吧,明天咱家就没有了”,结果惹得一家人当街失声痛哭。
但是,老人们的眼泪并没有铸就出来新德化街商业步行街热望中的辉煌。由于一期工程由业主自由招商,步行街上老店分散,新商户中一些低档店铺则随处可见,一些建筑长期闲置,影响了商业品位。有商户对记者反映说,两年多来,步行街上一些假货店、三元两元的低档店一直没有淘汰掉,结果造成德化街人流量是上来了,但购买力不强,一些商户甚至一天还不开张。一家老字号的总经理分析,购买力不强是因为两边店铺的商品不全,品位不高,不足以引起人们购物的冲动。由于缺乏一种成熟的定位,有购买力的人到这买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造成大量真正有购买能力的消费群体流失。展望
城市名片 尚需时日
2002年德化街步行街建成的时候,二七区意欲将此打造成为重振“二七商圈”的第一张“名片”。2005年6月1日,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件华伦天奴的衣服竟然只卖二三十元,一件所谓的名牌T恤也只有十几元,一排临街的简易房里,店铺门头上则写着斗大的诸如“10元以下女生店”、“2元店”、“拆迁甩卖”等招牌。除了一些街中间的躺椅和雕塑,没有一家咖啡厅等休闲场所。
同样是这个夏季一个平常的日子,德化街商业管理委员会的现任主任周明亮指着窗外正在建设的二期工程———百年德化风情购物街对记者说:“一期工程已经达到预期目标,实现了集休闲购物娱乐于一体的模式,这个二期工程是我们重振二七商圈的第二张名片。”
日前,郑州市政府做出决定,将在今年年内进行二期工程改造,重点提升德化街的品位。第二张“名片”的规划,单看噱头,似乎更能让人激情澎湃:号称“中原铺王”,美国泛亚易道公司规划设计,有着世界华商企业“探花”之称的香港新鸿基地产集团和世界500强的宇通不动产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主要引进香港、澳门的品牌打造的首座“CEPA港澳城”,占地51.5亩,有着6.8万平方米的超大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