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大学生究竟价值几何(媒体聚焦)(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31日 07:56 人民网-市场报
大学生究竟价值几何(媒体聚焦)(图)
  极端个案一再出现,已经把大学生的就业市场等同于菜市场———在这个市场上,用人单位挑肥拣瘦,应聘者勾心斗角,也一如打折商店的买卖双方。

  《财经时报》

  ———“如果早知道你的十年寒窗和你家庭的倾力供读换来的是一份月薪几百元的工作,你还会选择上大学吗?”

  ———“我还不如早早去做一个小保姆,那还管吃管住呢。”

  这个回答来自一位愤愤不平的女大学生。事实上,这个黑色幽默已经存在。

  薪酬行情逐年看跌

  薪水平均3000元,我心想也还凑合吧;等到大三那年的时候,师兄师姐们当中,出现了月薪800元的,我的心突然就凉了。”北京工业大学今年的应届毕业生何亮(化名)无奈地说。

  他面前的桌子上凌乱地摆放着不同版本的若干份简历,这些简历现在已经成了摆设。“我们这一届更惨,除了几个考研的,剩下的几乎没人要。”在校内校外的招聘专场来来回回跑了数次以后,他也决定放弃了,“明年继续考研吧。”

  很多人选择考研,但即使已经决定要考研的何亮,对自己的未来也不抱多大希望。就在北京,硕士乃至博士学历的本届毕业生,其身价也一路下滑。

  汤正(化名),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博士毕业生。4月的时候他曾经咨询过专家,得到的答案是:一个博士生在北京的人才市场上的基本价位应该是5000元左右。但是到了5月,这位专家的建议显得毫无实际意义。他去过青年政治学院、电影资料馆,想过做大学讲师、研究员,最终都因为竞争激烈不了了之。“一个职位都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应聘者,为了得到这个职位,用人单位尽力压价不说,甚至应聘者不惜自降身价。”他最终在一家出版社找到了一个职位,也是作为几十个竞争者中最后的胜出者,不过得到的薪水是每月1400元。

  几家欢乐几家愁

  在北京科技大学新学生公寓楼七层,短短的一条走廊上,住着冶金工程专业和文法学院的大四毕业生,他们的就业处境截然不同。早几年,冶金专业也是“困难户”,但随着钢铁产业的红火,冶金专业毕业生也随之炙手可热。这个专业的毕业生都早早地和用人单位签定了协议,其中不乏月薪3000元的“高薪”职位。

  这让他们的隔壁“眼红”。“我都参加了20多场校外的招聘会,现在还没有找到工作。”文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高云鹏说。不好找工作就只好读研究生,高的宿舍住了四个人,除了高以外,其他三人都选择了读研究生。

  所以高云鹏对薪酬的期望值也一路下降,从3月时的3000元,降到了5月中的1500元,或许还会“下调”。高所在的班级,总共29名学生,13个人保送或者考上研究生,剩下16个人都面临就业,到5月中,只有6个人找到了工作,且其中5个人是北京籍的学生,找工作主要靠父母。

  身价日渐贬值

  四五月间,从上海到北京,从重庆到济南,各地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招聘会越来越像菜市场,人山人海自不必说,用人单位挑肥拣瘦,应聘者勾心斗角,也一如打折商店的买卖双方。

  北京师范大学一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课题项目显示,通过对全国6000名大学本科毕业生2001年进行的问卷调查,当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参加工作所接受的月薪底线是2000元,此后便逐年下降。到2005年,即使在薪酬期待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北京,通过对北京联合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等多所学校的调查得到的数据,毕业生“心理底线”也已经降至1500元,且“这一要求还可以变通”。

  明显形成对照关系的是,在2002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此后一路上扬,到2005年,这个数字达到了340万。供求关系的变化,正是形成大学生作为“商品”贬值的最直接原因。

  专业设置存在问题

  长期负责学生招生就业工作的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处处长万敬坤指出,有的学校为了多招学生,盲目开设专业成风。比如会计专业原来是文科类院校的传统专业,学生就业前景也不错,但是在看到这个行业的前景以后,多个理工科学校也上马了会计专业,比如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结果造成会计专业毕业生过多,就业困难。类似这样的热门专业还有人力资源管理、新闻专业等,各大院校现在新开办的也不少。

  就业比招生滞后四年,而大局变化莫测。往往是招生时的热门专业四年后成了冷门,前途也由此黯淡。同时,为追风潮设立的专业也缺乏竞争力,一些院校这种“新兴专业”也往往很快没落,招生出现萎缩。以北京科技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为例,上一届毕业生有31人,这届29人,下一届28人,而今年才招生的一届只招了26人,甚至有的学生知道要被调剂到这个专业后宁可重新参加高考,也不上这个专业。

  考研非最好选择

  对一些“冷门”专业的学生而言,这其实是延迟就业,把希望寄托于未来。

  在北京大学,历史、哲学这样的专业相比其他专业就业困难一些,这些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选择了考研。北大历史系2005年28名毕业生中,14名同学保送研究生,另有8名同学考取国内的研究生、3名同学出国深造,这样选择继续念书的学生共达到25名,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是89.3%。哲学系35名毕业生,保送、考研和出国的学生有26名,占总人数的比例是74.3%。

  北大尚且如此,其他院校自不必说。但未来是“不可知”的。现在已经出现500元月薪的硕士生了,倘若三年以后形势更加严峻呢?

  《市场报》 (2005年05月31日 第八版)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