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百万杨树吞噬“长江之肾”洞庭湖(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 10:21 经济参考报
  横亘湘鄂之间的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洞庭湖,是长江最重要调蓄湖泊,著名的“鱼米之乡”。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洞庭湖还是我国首批列入《国际湿地公约》的重要湿地名录的7块湿地之一,被称为全球不可多得的巨大的物种基因宝库。

  近一百多年,在自然和人类双重作用下,洞庭湖湿地湖泊萎缩加剧,调蓄功能严重衰退,水患频繁,生态服务功能明显退化。尽管始于上世纪末的退田还湖、移民建镇,让人们看到了根治洞庭的希望;然而在发展的压力和多年积习的惯性作用下,人与自然的“湿地之争”仍在继续。

  湿地广种杨树引发生态危机

  暮春初夏,行船洞庭湖上,放眼四顾,所见之处都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杨树林;穿行湖区垸内,农户庭前屋后,路边田侧也都密密麻麻地种满了杨树。置身这一片绿色之中,让人很难想到,一场由于“种树”而引发的生态“危机”正在逼近。

  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环洞庭湖地区一些县市兴起了一股“种杨热”,纷纷鼓励农民大种杨树,有的县市还向各乡镇硬性下达杨树种植任务,定期通报种植进度。整个湖区杨树种植面积以数十万亩、上百万亩的速度扩张。

  记者在常德、益阳、岳阳三市采访时发现,目前遍布洞庭湖区的洲滩、巴垸、荒地甚至连一些基本农田都种上了密密麻麻的杨树林。据当地干部介绍,目前内湖堤垸基本农田内种植的杨树大多是前几年粮价低迷时,群众毁田种树而形成的。近两年粮价上扬后,原来的“良田种树风”得到了有效抑制,但杨树的盲目扩张并没有遏止。杨树扩张开始由垸内转向垸外,从沿岸向洞庭湖深处“进军”,大量的洲滩荒地被承包出去种植杨树,甚至连保护区核心区也难免其害。承包者往往肆意改变洲滩原貌,大片砍伐洲滩上原生的芦苇,或直接排水种树。更有甚者,用水泥桩将大片水面围起来,排干水种杨树。岳阳市东洞庭湖水域团洲、北湖等地杨树已向洞庭湖深处“挺进”1200米以上。

  而实际上,湖区杨树盲目扩张隐藏着极大的生态风险。洞庭湖环境保护监测站站长谭建强告诉记者,大面积种植单一物种,或改变原有种植的物种,使野生生物的原生环境发生改变,抑制了野生物种的正常生长和栖息。湖区目前大量的种植杨树对现有野生植物的生长存在潜在的影响。谭建强说,杨树具有喜湿、生长快、适应性强的特点,成片植于湖滩湿地使之成为绝对优势种群,将会抑制原有野生植被的长生,使湿地植被群落的结构发生变化。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陈小健则认为,目前湖区盲目种杨之风对保护区影响极大。陈小健说,由于杨树林大规模地向洞庭湖深入挺进,湖水水流变缓,不仅阻碍行洪,也使泥沙淤积速度加快;同时,由于杨树根系繁密,极易造成湖洲土壤板结。“湖洲种杨绝大多数都要进行翻耕,有的地方湖洲上被挖出了1.5米左右的深沟,翻耕的结果是大片水草基本消失,鸟类无处觅食。”

  湖区盲目扩张的种杨风也使一些职能部门和地方有识之士感到忧心忡忡。常德市环保局副局长卜中华认为,杨树的普遍扩张对湖区生态安全影响很大。“杨树一种就是上百万亩,一旦发生虫害,就必须大面积喷洒农药,一大片的湿地就遭到了污染。”岳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卢良才则指出,目前湖区盲目种杨已呈恶性蔓延之势。“我估计以这种势头发展下去,湖区海拔高程28米以上的洲滩都会种上杨树,物种结构的单一带来的后果不言自明。如果其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将是洞庭湖的又一场灾难。”卢良才说。

  “生态洞庭”面临考问

  盲目种杨不过是侵蚀洞庭湖湿地的人为因素中的一种。越来越多开发性活动以及涉水工程使得洞庭湖湿地日益呈现“孤岛化”、“破碎化”的趋势。

  湖南省林业厅副厅长胡长清认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降低是洞庭湖面临的深刻危机。洞庭湖曾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泊,在自然条件的作用下,形成了较稳定的水系和湿地生态系统。但由于人为的因素,洞庭湖湿地被不断加高加固的大堤和水利工程分割成一片片“孤岛”,阻断了湿地水源的天然联系,导致洞庭湖湿地锐减、质量下降,生态景观群落受到严重破坏。

  湿地生态被破坏的后果已逐步显现。湖南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桂小杰说,目前洞庭湖区白鹤、白枕鹤、白鹳、黑鹳、小天鹅、中华秋沙鸭、中华鲟等物种濒临灭绝。据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渔政处处长何兴春介绍,由于产卵场、幼鱼索饵育肥场和越冬场所因洼地淤填、滩地围垦和湖泊面积的缩小,鱼类生存空间减少,加之过度捕捞,有害渔具渔法的污染等原因,导致洞庭湖渔业资源产量迅速下降,名贵水产枯竭。突出表现在天然鱼类资源的捕捞量迅速下降,由历史最高的4.8万吨下降至目前的不足2.0万吨;鱼类种群结构组成及年龄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洄游性鱼类明显减少,主要经济鱼类个体呈低龄化、小型化。另外,珍贵水产品和经济鱼类资源明显下降。20世纪50年代渔获物中鲥鱼常见,目前几乎绝迹;鳗鲡的现存量大大减少,中华鲟已成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暨豚已难觅踪影,已是世界濒于灭绝的珍稀大型哺乳动物。

  随着湖区经济迅速发展,大量工农业和城镇污染物质直接排入湖中,使洞庭湖污染负荷不断增加。洞庭湖区近十年来水质监测资料分析表明,湖区总体水质污染逐年加重。湖南省环保局副局长彭翔介绍说,目前洞庭湖纯湖区工业企业近600家,年排工业废水2.76亿吨,化肥、农药年施用量达到了187.3万吨和1.7万吨,这些污染物质造成了区内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洞庭湖局部水域水质恶化,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呈发展趋势。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如果加上湘、资、沅、澧四大水系,整个洞庭湖水系沿岸有2000多家工厂,主要排污口82个,其中位于湖边而且污水直排湖体的排污口就有27个。洞庭湖环境监测管理站站长谭建强告诉记者,由于洞庭湖过水量大、水体交换速度较快,因此从整体上看目前洞庭湖水体污染程度不大。尽管如此,但洞庭湖局部污染却有增无减,某些地方积蓄在鱼类体内的农药的含量竟达到了正常水体的2000至3900倍。

  由于环境恶化,号称“鱼米之乡”的洞庭湖区土壤退化趋势明显。由于湖床的不断抬高,洞庭湖区“垸老田低”的现象愈来愈突出。由于湖水高出垸田,造成地下水位抬高和土壤潜育化,耕地质量下降。据统计,洞庭湖区现有60%的潜育化稻田,整个湖区农业生态受到严重威胁。在益阳、岳阳等地的一些大垸内,由于耕地质量下降,尽管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但油菜、棉花、水稻的亩产却逐年走低。此外,一度绝迹的血吸虫病再次肆虐湖区。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洞庭湖水灾频繁,堤垸溃决,钉螺向垸内大面积扩散,或通过引洪涵闸向垸内沟渠扩散,致使垸内钉螺灭而复现,疫区面积不断扩大,血吸虫病危害十分严重,给湖区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过度开发背后的发展渴求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保护洞庭湖无论是对于当地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还是对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都有着无可置疑的重要性。对于经历过围湖造田之祸、水患频繁之痛的湖区人来说,保护仅存的湿地资源更现迫切,但与保护洞庭湖之不相称的是,几乎每一次对洞庭湖的过度开发,背后都有着地方政府的发展冲动与渴求。

  以湖区的杨树热为例。据记者了解,今年仅南洞庭沅江市就计划新种植杨树30万亩,沅江市为发展杨树制订了详细的规划,任务分配到了每个乡镇,市电视台还定期公布各乡镇发展杨树的进度。地处西洞庭的常德市则将杨树发展列入全市“五个一百万亩”的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之内,从2002年至今,已累计新发展杨树93万亩,目前全市杨树种植面积已突破150万亩。

  杨树盲目扩张的直接作用因素是以泰格纸业(原岳阳纸业)为代表的一批造纸企业推行的“林纸一体化”模式。为满足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对原材料的需求增长,一批造纸企业纷纷以“合同定购、预付订金”等形式在湖区建立原材料供应基地,由于风险小、投劳少,见效快(至多6年便可成材),目前种杨树成为深受湖区农民欢迎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由于湖区工业基础薄弱,大力发展杨树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即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又合乎“植树造林、改善环境”的目的,加上目前洲滩、荒地在湖区群众和地方政府眼中尚属于“无主”资源,地方政府、水利部门、芦苇场、乡镇村组都可将其发包并从中牟利,因此湖区种杨之风很难得到控制,愈演愈烈。

  同样受利益驱动还体现在湖区密布的小造纸企业。湖南省人大环境和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傅玉辉认为,洞庭湖区的小纸厂之所以难以关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小造纸往往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柱。据记者了解,在沿湖许多县市,小造纸都是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有的甚至占到了整个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在这种背景下,地方政府不仅不会真正下力气撤掉这些污染严重的小厂,反而会想方设法使其做大。”杨树热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之一就是为了满足造纸企业的原料需求。

  在洞庭湖区,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越是经济落后,财政实力薄弱的地方,对洞庭湖的掠夺性开发越是严重。为了应付上级保护部门的检查,个别的地方政府甚至假造数据,隐瞒事实,打压不同声音。在发展经济的借口下,对洞庭湖的掠夺性开发往往是在一片赞扬声中“全票通过”。

  “两难选择”凸显环保困局

  由于湿地环境的破坏,一直以来有着“鱼米之乡”美誉的洞庭湖光环日益黯淡。在保护与开发的争论日益激烈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矛盾是,在保护资源的背景下,如何保障那些世代生存在洞庭湖区的群众利益。由于资源的日渐枯竭,目前已有相当一部分依靠洞庭湖为生农民和渔民生境日艰,如果不解决这些人的生计问题,洞庭湖的保护就只能沦为一纸空谈。

  “以往渔民每船年平均捕捞产量在上世纪70年代时有1500公斤,而如今每年捕捞量不超过500公斤。”常德市畜牧水产局局长袁翠兰说,由于泥沙淤积的逐年加剧,洞庭湖许多重要的鱼类的产卵场和育肥场如今变成了一片洲滩,“船难行,鱼难呆”。此外,由于湖区部分县市鼓励开发洲滩、围湖栽树,去冬今春仅常德市就有3万多亩鱼类重要索饵场和产卵场遭到破坏。

  “洞庭湖的资源可以说一年不如一年,如今沿湖地区已很难打到鱼,就算打到了,有好多也是受了污染的臭鱼、烂鱼。”华容县渔民黄齐发说。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可能不付出成本,对洞庭湖的保护尤其如此。”湖南省林业厅高级工程师李敖夫说。由于洞庭湖区历史上一直是人烟稠密之地,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即便是核心保护区也不可能像其他地方一样完全禁止人类活动。在益阳市的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鲁马湖,记者就看到上千亩成片的杨树林。“这里虽然属于保护区核心区内,但其土地权属在当地芦苇场,近年来芦苇场经营不利,人员负担沉重,如果禁止他们开发洲滩,几千职工的生活谁来保障?”南洞庭湖保护区所在的沅江市市林业局李局长说。

  “事实上,即便是划定了保护区,开发和保护仍是一个两难选择。”湖南省环保局自然保护处副处长周洪说。按1994年我国颁布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都应禁止一切生产经营活动。而从洞庭湖目前划定的四个保护区(东、南、西以及横岭湖)来看,要完全落实条例规定几乎是不可能的。据了解,目前这些保护区包括一部分核心区实际上都是人口活动相对频繁之地,如果要完全落实条例规定,就必须对这些人进行迁移,而这无疑将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保护洞庭湖的意义绝不仅于湖区本身,对于全国乃至全世界而言,保护好洞庭湖湿地都是十分迫切的需求。同样,保护洞庭湖也绝不仅仅只是湖区人的事,它需要所有关心洞庭湖生态的人共同的长期努力。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增加保护区的投入,对保护区常住人口进行经济补偿,控制人为活动已是洞庭湖保护必然的选择。”
百万杨树吞噬“长江之肾”洞庭湖(图)
  近年来,受经济利益驱动,洞庭湖周边地区小造纸企业屡禁不止,使洞庭湖部分水域富营养化趋势加快。图为常德市西洞庭湖一家造纸厂造纸废水排出散发着恶臭的“黑液”。

  本报记者 谭剑 摄(来源:经济参考报)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