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本报记者 叶永笔来源: 已牵手北方中药领军企业同仁堂的香港首富李嘉诚,又正式完成了重组南方知名中药企业白云山。昨天,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与广州白云山中药厂共同出资的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举行了成立庆典活动。至此,李嘉诚的内地中药产业链已基本上打造成型。谋划香港上市
在昨天的成立庆典大会上,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新任总经理李楚源表示,根据公司的总体目标,争取用三年实现公司的规模翻一番,两年净利润翻一番,3-5年将在香港分拆上市,最终将公司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现代中药先锋企业。
实际上,以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的前身———广州白云山中药厂的销售规模,3-5年在香港上市并不现实。据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广宏介绍,经过10多年的发展,白云山中药厂年销售额才由原来的几千万元发展到去年底的5亿元,年利润从当初年亏损5000万元到去年底的近5000万元。
“之前,要实现这一目标确实不现实,但现在在和记黄埔的强大资金介入下,我们可以通过兼并重组来实现。”李楚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近期,他们将兼并几家中药、功能食品、保健品等企业,目前已和5家企业在洽谈。
去年,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和广州药业集团进行了洽谈,由和记黄埔以现金、广州药业集团以资产的形式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经双方协商后,广州药业集团以属下广州白云山中药厂经评估后的资产值(不包括“白云山”注册商标)1.725亿元出资,和记黄埔用1.725亿元现金出资,双方共同成立各占50%股份的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争夺控股地位
此次合资公司的成立,是和记黄埔与白云山经过一年多“恋爱”磨合的结果。
2003年12月,李嘉诚写信给广州市主要领导,希望与国有控股企业白云山中药厂合作。广州市领导当即批转给该市国资部门,双方立即进入“热恋期”。“在此期间,双方在一些细节上产生了摩擦。”李楚源称,双方争执最大的就是都希望控股合资公司。“李嘉诚方希望控股,但我们没有同意。”
“实际上,表面上看和记黄埔没有控股,但和记黄埔在合资公司地位已经占优势。”原广州白云山中药厂一内部人士透露,虽然新公司成立后和记黄埔、白云山双方是各派3人组建6人董事会,但合资公司董事长却由和记黄埔中国公司董事总经理杜志强担任,白云山方只是出任合资公司总经理。而且,和记黄埔还派出人员担任了合资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及财务总监等。之前,白云山希望自己派人担任财务总监。
李楚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未对“和记黄埔占优势”一说进行解释,只是说:“双方各持50%股份,这是双方协商一年多的结果。”
代表白云山方的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广宏称,白云山看中和记黄埔的原因,主要对方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较强的资本运作能力,及对方在欧洲市场有医药渠道优势。“合资公司成立后,我们将加大进军国际市场力度。”
昨天,代表和记黄埔方的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赵宇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和记黄埔确实是希望控股,但未透露最终和记黄埔让步的原因。“白云山有良好的品牌和研发能力,和记黄埔又有投资中药的想法,这是双方合资的原因。”整合中药布局
“控股权之争,只是和记黄埔为整合内地中药产业链作铺垫。”北京证券分析师李阳认为,和记黄埔已在上海和北京完成中药产业布局。如果在广州仅仅是小股东,肯定会对李嘉诚在内地整合中药产业有影响。
2000年10月7日,同仁堂科技尚未在香港上市,和记黄埔的全资子公司和记中药便与之联手在香港成立了同仁堂和记(香港)药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总投资2亿港元,和记黄埔、同仁堂分别持有50%和40%的股份。之后,同仁堂科技上市,李嘉诚又通过和记黄埔以3.28港元的发行价购入同仁堂科技600万股,占同仁堂科技总股本的10%,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2001年8月,和记黄埔出资50%与上海市药材公司旗下上海中药一厂合资成立上海和黄药业。
赵宇称,这次白云山和记黄埔成立后,李嘉诚基本完成了在内地最发达地区的布局:华北由“同仁堂和记”把守,华东由“上海和黄”冲锋,而华南由“白云山和记黄埔”撑腰。
“通过与内地的一系列合资合作,李嘉诚内地中药产业链确实已打造成型。”但李阳认为,对于李嘉诚来说,下一步的问题将是如何把这些松散型的“游勇”整合成为具有“协同作战”能力的“混合舰队”。
事实也确实如此,方广宏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承认,目前,他们和同仁堂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比如,白云山两个拳头产品“板蓝根”、“复方丹参片”,同仁堂也生产;同仁堂也希望借助和记黄埔在欧洲的销售渠道等。
“同仁堂和白云山等最终是否整合,要根据市场情况来定”。昨天,和记黄埔方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同仁堂和白云山等最终不会存在竞争,只会共同做大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