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哈尔滨,毗邻果戈理大街的俄罗斯河园西餐酒吧一条街霓虹闪烁,灯火辉煌。工作了一天的冰城人在这里放松身心,品味时尚,享受浪漫。哈尔滨人浓重的西餐情结在夜色中愈加显现。
一把15米高的电吉他形状的圣彼得堡西餐酒吧标牌,在河园西餐一条街上显得鹤立鸡群,洋味十足。走进店堂,异国情调扑面而来。一层半圆阁楼式的建筑使得整个酒吧分为上下两部分,一位女小提琴手在一个拱型的舞台上演奏着外国名曲《爱情的故事》,整个餐台的环型设计让所有的宾客都有机会欣赏到舞台上的表演。
酒吧的顶棚、墙壁和立柱镶饰着各式招贴画、图片和充满异域色彩的装饰物,霓虹灯闪烁着柔和的色彩,正适合宾客隅隅私语。酒吧的经理李毅勇告诉记者,酒吧的设计风格为后现代主义与传统的结合,突出时尚与典雅,客源主要是白领阶层和时尚青年,以自助餐为主加点餐的形式,菜品多样化,以俄罗斯、法国、德国和意大利风味为主。他随手递过来一张餐单,上面的菜品为:俄罗斯多味串烧、巴西烤鸡翼、法国咖喱扇贝、挪威三文鱼比萨、田纳西烤猪肋排。李毅勇介绍说,哈尔滨人的西餐口味并不十分讲究正宗,而是讲究口味,希望各国的风味都品尝一下,因此酒吧的菜品选择了众多国家的风味。
记者观察到,在酒吧中就座的,有多一半是女士。她们或倚窗品酒,欣赏春天河园街的夜色,或与朋友在一起倾心细语。西餐经理王小姐笑着告诉记者,这是圣彼得堡西餐酒吧的特点,女士来宾多。她解释说,因为这里毗邻哈尔滨的女人街、印度风情街,许多购物结束的女士逛完街喜欢直接来这里坐坐,时尚的空间、幽雅的环境、温馨的服务,颇得女士们青睐。
在征得同意后,记者与在酒吧中就餐的唐薇女士攀谈起来。唐女士在医院工作,是这里的常客。她说她喜欢这里的情调,非常小资,非常个性化。平时一周左右来一次,有时都用完晚餐了还要来,不是为了满足食欲,而为了欣赏和体验。唐女士说,晚上这里有小提琴和钢琴演奏,有调酒表演,还有俄罗斯风情歌舞表演,工作一天,放松一下疲惫的身体和神经,感受西餐和红酒带来的氤氲的氛围,有一种心动的感觉。
事实上,哈尔滨人的西餐情结是与生俱来的,因为早期的冰城人当年多和俄罗斯小朋友一起上学、玩耍、吃饭,无形中的耳濡目染,使他们对西餐饮食也慢慢的接受了,以至现在对西餐一点也不排斥,反而有一种亲近感。
哈尔滨是一座近代新兴城市,外国移民和侨眷较多,各种文化流派齐聚于此,这从哈尔滨市道里区的步行街便体现得淋漓尽致。整个大街的建筑风格迥异,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浪漫主义风格等一应俱全,而各种饮食文化也不可避免的扎根于此。哈尔滨素以“东方小巴黎”、“北方莫斯科”著称。在哈尔滨,西餐厅遍布大街小巷。据哈尔滨市西餐专业委员会介绍,哈市的西餐业有近百年的历史。十九世纪末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大批俄国人和其他欧洲人蜂拥而至,西餐业应运而生,发展迅速。第一家西餐馆是1905年开办的中东铁路俱乐部西餐厅,此后西餐厅纷纷兴起。既有俄国人开的,也有犹太人、希腊人、波兰人、法国人开的,还有中国人开的。既有传统的正宗俄式大菜,也有英、法风味西餐。目前,哈尔滨市的西餐馆达到百余家。加之茶食店、酒吧、咖啡馆、冷餐食品餐厅等,共400余家,这个数字听上去多少有些让人吃惊。一次,记者乘坐出租车收听黑龙江电台的名牌节目《生活美食》,在七八个询问电话中,就有两个是咨询吃西餐的,可见哈尔滨人对西餐的情有独钟。
与其他地方不同,哈尔滨的西餐饮食一年四季没有淡季和旺季之分,只是在冰雪节、圣诞节、情人节期间,西餐厅往往会人满为患,外国客人在其中占了很大比例。采访中,记者巧遇了几位前来就餐的俄罗斯客人。开朗的俄罗斯姑娘阿留涅娃笑着摆着姿势让记者拍照,并不断用俄语说:“味道很好,服务很好。”
从道里区中央大街的老华梅西餐厅、马迭尔西餐厅到后来登陆的必胜客西餐连锁店,哈尔滨百余家西餐厅顾客盈门。餐厅内,小提琴、钢琴营造出的氛围更是让冰城人流连忘返。
哈尔滨人品味西餐,不光是在品尝美酒佳肴,更是在品味一种文化,一种历史,一种不可言说的感觉。
作者::陈兵 文/摄
(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