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堂会复出 在商业价值中延展民俗艺术(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6日 08:54 经济参考报
堂会复出在商业价值中延展民俗艺术(图)
  典雅别致,古韵十足的四合院,朱漆戏台,巨幅的寿字高悬戏台中央,台上梅花大鼓、单弦、相声个个节目精彩别致,台下亲朋好友交相言欢,其乐融融好不欢喜……这恰是一场新近举办的堂会。

  “堂会”是旧社会家中邀请艺人而举行的演出,主要在有钱有势的“大宅门”内盛行。去年12月,以“星期五相声”闻名的北京红馆演艺工场将堂会重新包装后推向市场。

  于是,曾经专给慈禧太后做寿摆宴、给乡绅富豪撑场面的堂会,经过新文化的洗礼得以重生,且大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势。

  此后的一段时间,不尊重艺人、重现旧社会阶级压迫的批评声,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点的赞许声,能抓住消费者心态的钦羡声,如雪片般飞来。

  一小撮人的娱乐

  堂会现在已经相当红火,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红馆的咨询电话不断响起。红馆方面负责堂会业务的张宏伟说:“最忙的时候,一天有过九场堂会演出!演员几乎是脚不沾地的到处赶场,需要众多工作人员进行排序协调、调度。”

  北京的刘戎先生为乔迁之喜请了一场堂会,安排了评剧《花为媒》、京剧等家人喜欢的娱乐形式。堂会开演时,刘先生八十多岁的老奶奶也一时兴起登台与演员合唱了一曲。“现场的气氛非常热烈,我奶奶乐了一个多星期!”刘先生如是说。

  李先生是位50岁出头的私营企业主,年收入在百万以上,一次在报纸上看到了关于堂会的报道,出于对曲艺的喜爱,李先生于自己生日之际在北京一家饭店请了场堂会。“一般的请客吃饭都太平凡了。请个堂会有演出,大家都觉得新鲜,观众和演员还能互动,现场气氛挺好的。”李先生的这场堂会花了7000元,不包括小费,对此,李先生说:“感觉不错,基本上都是专业演员,主要图个热闹。以后亲戚、朋友有喜事,我给他们推荐堂会。”

  尽管堂会的发起者红馆方面一直强调,把演出送到百姓家。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据红馆方面的统计显示,目前请堂会的还是一些中高收入的个人。“订堂会的以民营企业主、个体经营者为主。”红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事实上,堂会的推广也还只是在一小撮儿人当中进行着。

  据了解,堂会的演出形式从京剧、评剧、豫剧、黄梅戏,到相声、杂技、气功、变脸……所有可以想到的民间艺术形式几乎无所不包,不胜枚举。此外,红馆方面还可以根据请堂会的“本家”的具体要求策划安排适合本家口味的表演。目前,红馆的堂会服务以旗下的签约演员为主,如果本家想邀请名人,收费则要另行商量。“只要演员是有价的,本家又出得起这个价钱,应该都可以邀请得到。”张宏伟说。据记者了解,目前,要求邀请大腕演出的人并不多,红馆方面邀请过的较有名气的歌手包括有文章、郭峰、周彦红等。

  “堂会最初的定价是5000元一场,但是在我们所承办的堂会中,价格最高的一场达到了60多万。而且,堂会已经跳出了家庭的范畴,有很多企业把堂会搬进了联谊、团拜等公关活动中。”张宏伟说。

  又见堂会

  提及堂会,著有《喜庆堂会》一书的民俗艺术家常人春老人告诉记者:“堂会其实不是只有旧时的剥削阶级才可以享受,在过去的老北京,办堂会富贵人家大办,小康之家小办,穷人家还可以‘穷办’,婚丧嫁娶也都要办。富贵人家自不必说,如1921年在京的高级军官为陆军总长靳云鹏老母做寿,醵金两千大洋请了一个堂会。靳云鹏觉得不够派头,又追加一千五百大洋请梅兰芳演了《木兰从军》。这三千五百大洋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30万元。”常人春说。“小康之家请不起‘大戏’,就会请‘小戏’,比如河北帮子、河南帮子之类;而再穷点的人家,要给老人做寿,就会找个街头杂耍甚至卖唱瞎子来热闹热闹。”

  解放后,提倡移风易俗,制约红白喜事大操办;同时传统戏曲和曲艺告别了戏园地摊,走入了庄严的剧场,由为私家服务改为“为人民服务”。虽然没有明文禁止堂会,但“体制上已经不允许堂会存在了,它只能‘犹如小草石下青’。”常人春这样解释堂会曾经的局面。

  与旧社会时相比,堂会复出后,其娱乐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从去年11月底到现在,我们已经演出大大小小一百四十多场堂会了。”张宏伟高兴地告诉记者,言谈间难掩得意之势,“可以说堂会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而且很受大家欢迎。”

  常人春则表示:“作为一个传承性非常强的事物,堂会的复兴在一定意义上算的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我衷心地希望堂会可以在民间发扬光大、创出自己的品牌。”常人春更愿意把堂会的“复兴”看作一个新事物的诞生,“因为现在的年轻人没见过”。他解释道。

  曾经请过堂会的李先生说:“在婚庆或者寿宴上请个堂会,大家伙儿都很乐意看,我们和客人的沟通也会更自然。”

  争议中的商业价值认可

  尽管堂会在商业化之初赢得了不少媒体的关注,但关注过后也随之引发了一场令人意外的争论。

  相声界辈份最高的常宝华就曾对“堂会”表示反感。常宝华回忆道,解放前,曲艺堂会表演的服务对象常常是没落军阀、老太监等,女演员受辱,男演员挨饿、挨打乃至被本家轰走的现象时有发生。“堂会是旧社会艺人的悲哀。”常宝华先生说。

  对此,张宏伟不无感慨地说:“一些老艺术家不能接受‘堂会’,是因为过去那个堂会是剥削阶级才能享受到的,艺术工作者被蔑称为戏子,经常受到本家的凌辱,现在绝对不会有那样的事了。目前我国对文艺工作者的推崇程度大家有目共睹,观众都是带着崇拜的眼光看演出。尊敬还来不及呢,何谈对演员们侮辱呢。”

  马季先生也表示了对堂会的支持:“堂会这种小型聚会的形式给演员提供了更大的发挥余地,尤其对于相声来说是特别合适的场所,有即兴的成份,演员可以锻炼真本事。”

  “现在红馆搞的堂会已经与过去的堂会有着本质的不同了,因为社会性质决定了堂会不再是‘剥削阶级的奢侈品’。而且形式也大不相同——老堂会有着严格的规矩、固定的套路,从来都不可以‘拆套’。绝对不可能有现在的‘歌舞堂会’,旧时堂会要是出现歌舞节目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那破坏规矩。”常人春说。

  一位请过堂会的消费者向记者表示:“老艺术家对堂会反感其实是思想不够解放,艺人是下九流的说法已经是过去的事了。”

  现实情况是,不管有多少争鸣又或是认知上的差异,堂会本身确实延展了民俗艺术形式的商业价值。(来源:经济参考报)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