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力宝沉浮》 上篇:沧桑20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30日 20:46 新浪财经 | ||||||||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82628888 转5592联系,欢迎赐稿与合作。 第四章 改制呀改制
4、MBO梦破 MBO成了镜花水月,李经纬终究被屏弃于改制进程之外。是“功高盖主”,还是另有隐情? 出售健力宝股权的行动一直在三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层之间秘密进行。据媒体披露,2001年7月,三水市政府召开健力宝转制联席会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全数到场,依次表态,结果90%的人主张卖掉健力宝,并且不能卖给李经纬的团队。 此次会议之后,三水市政府成立了健力宝股权转让谈判小组,三水市国资办、体改办、工业局均派出专业人员加入谈判小组。 三水市政府有意出让健力宝集团控制权的消息传出之后,法国达能、摩根斯坦利、汇丰投资基金、新疆德隆等十多家投资机构闻风赶往三水,并表达了收购意向。最后,三水市政府圈定了两家新加坡企业、两家香港企业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 但这一切都是在未通知李经纬的前提下秘密进行的。直到2001年10月底的一天,三水市有关方面通知李经纬参加一个晚宴。在这个有时任三水市市长李贻伟、市政府秘书长周永基作陪的宴会上,李经纬第一次与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总裁魏成辉晤面,后者正是三水市政府当时挑中的买家。 李经纬对此显然深感不满,在一次与部下的工作餐上,李突然脱口而出一句粗话:“他妈的,市里要卖股,我一点都不知道,就只通知我一起吃个饭。” 2001年11月20,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与三水市政府草签了协议,双方议定,三水市政府出售健力宝100%的股权,作价3.8亿人民币,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同时支付了60万美元的定金。 三水市政府与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之间的亲密关系,自然让以李经纬为首的高管团队大为不满。事实上,以李经纬为首的经营团队也曾数度试图收购健力宝的控制权。 早在1999年,李经纬就提出在健力宝集团内部实行员工股份合作制,由管理层自筹资金买下政府持有的股份。当时李经纬的开价是4.5亿元,但被三水政府断然拒绝。 2000年,深圳的一家咨询公司为健力宝的改制提出了两套方案:一是管理层持股,一是全员持股。 前一个方案中,李经纬与高管持股75%,其中三水政府再给李经纬个人5%的股权奖励,经营层自筹资金来买股份。后一个方案,给管理层60%的股份,剩余的给中层干部和普通员工。 但这两个方案最终同样流产了。前者遭到市政府的反对,后者健力宝领导层又不同意。 而半路杀出的新加坡第一食品与三水市政府的签约,则意味着以李经纬为首的高管团队可能会在收购完成之后被清洗出局。 于是,李经纬等健力宝高管团队迅速作出反应:一方面,他们向三水市政府提出,以4.5亿元的价格收购健力宝100%的股权,此价格高于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的出价;另一方面,对于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聘请的前来查账的工作人员,健力宝管理层拒绝配合。新加坡第一家食品主席魏成辉后来用“只有遗憾没有可惜”来形容收购健力宝的失败:“我们收购健力宝是诚意和信心都十足,无奈派去对健力宝账目进行精确审核的专业人士,只能取得20%至25%的资料,不能满足收购程序上的要求,因此延误了卖方合同上必须在特定时间作出‘决定答复’的期限。” 与此同时,健力宝管理层还秘密向外界放风三水政府有意出售健力宝控制权的消息。2001年岁末,健力宝将被出售的消息引来媒体爆炒。长期以来,健力宝作为“民族饮料”的旗帜,将健力宝出让给新加坡企业,三水市政府顿时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当时三水市政府一名官员谈及此事大为光火:“媒体的提前介入打乱了我们的计划,使我们完全陷入被动的地步。” 事实上,以李经纬为首的健力宝管理层与三水市地方政府之间的对立由来已久。而这一次,双方的纷争从幕后走向台前。在三水俚间,谈李经纬与地方政府的对抗至今还令很多人津津乐道,但一旦正式采访,相关各方则三缄其口。 李经纬太过张扬和“功高盖主”是一个公认的事实。 三水地名的由来是因为这座小城濒临三条江:西江、北江和绥江。但1980年代中后期,随着李经纬和他一手打造的“健力宝”在这块弹丸之地上崛起,三水市官员给“三水”冠以新的注释:水稻、水泥和魔水。当时的三水市文联还专门写过一个对子:“三水流三水,盛产水稻水泥与魔水;龙人传龙人,迭出人类人萃侪强人。”而这当中的“强人”指的就是李经纬。 “一个企业在一个城市的所有产业中三分天下,你可以想见当时李经纬在三水有多么举足轻重。”一位健力宝老员工表示,“健力宝鼎盛时期的税收占到三水市整个财政收入的80%,更何况,没有健力宝,三水这个地方恐怕到现在也没人知道。” 在健力宝蒸蒸日上的时候,三水市政府对健力宝以及李经纬的态度是“一再示弱”,不仅无偿划拨给健力宝大量的企业用地,同时一再提供政策优惠。一位原健力宝高层人士回忆,从1986年开始,健力宝在许多城市搞了大量赞助社会公益活动,“在这些活动的仪式上,当地政府领导坐在中间,旁边接着坐的是李经纬,再下来才轮到三水市的政府官员。” 也正是在政府的“示弱”下,李经纬在健力宝的所作所为便无所顾忌。比如动辄上千万的赞助、上千万的对外投资,往往李经纬一高兴就签字。这也造成了健力宝混乱的多元化。 健力宝进军美国市场无疑是李经纬这种无限制的“权利”收获的最大苦果。 1994年的健力宝大举进军美国市场,美国司法部中国籍公务员陈英全叙述当时的情景:“几乎美国所有的电视、广播、报纸都宣传过中国的健力宝节。”加上此前在纽约帝国大厦购置物业,健力宝集团为进军美国投入了上千万美元,但最终结果却是血本无归。 健力宝管理层与政府更大的冲突在人事方面。李经纬在一次公司高层会议上的抱怨被媒体广泛提及:“只能担130斤的担子,再加上几十斤,股骨都要断了,要找到能担200斤的人。可是新陈代谢不容易,干部换不下来呀。” 而用人问题的根结则在三水政府。为了完成就业率,三水市政府要求健力宝的员工必须保证三水人占到45%的比例。一位健力宝核心层人士说:“政府在企业安插人事的结果是,裙带关系的三水人成了健力宝的主要中层骨干。”一位健力宝老员工还记得,李经纬经常拿他的办公桌跟打比方,说健力宝就像这张桌子,“始终有一条腿是行政上级,另一条腿是军心不定、行事涣散的中层,这两只腿很容易垮,我的这点老本也很容易垮的。” 另外,健力宝集团总部迁广州的计划加深了管理层和政府的误会。1997年,健力宝决定选址广州东风中路营造一座高38层的健力宝大厦。计划总投资10多亿元,而健力宝1996年的销售额刚刚突破50亿元,所创利税还不足5亿元。 此前,健力宝曾先后在福建漳州、广西北海、江苏镇江、陕西西安、北京、云南昆明等地的设立分厂,这些投资主要是解决健力宝“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问题。而将健力宝总部搬离三水的消息迅速触动了三水上下的敏感神经,三水市政府甚至健力宝内部都普遍认为:“(李经纬)另一个算盘是想逐步把健力宝的资产往其他地方转移,分流三水的资产实力,慢慢把三水演变成华南的一个生产基地。” 更让三水市政府方面不悦的是,投资10多亿元的项目,李经纬一直瞒着三水市政府操作。 李经纬当时承认,将健力宝集团搬往广州“确实很敏感,也确实有争议”:“其实早在几年前便有所考虑,去年开始,我们就已着手策划,将总部搬往广州。诚然,三水是健力宝的发祥地,谁都不会忘记,而且作为生产基地的大本营也在三水。但健力宝是一个跨区、跨国的集团企业,而三水是地处广东西南的一个市镇,有一定的局限。就运输这个简单的问题来说,全国乃至海外需求量越来越大,生产那么多的饮品,怎么运出去?更不要说科技、人才、管理这些现代意识很强的问题了。世界科技日新月异,首先信息要通,才能吸纳;管理的现代化是一个大型企业必备的手段;至于人才,更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而这些都是三水的局限之处。健力宝的事业是我们国家民族饮料工业的一部分,它的发展需要一个大环境,而广州是一个大都市,又邻近三水,所以我们决定把健力宝集团总部迁往广州。” 恰如巨人大厦拖垮了巨人集团一样,举债兴建的健力宝大厦也给健力宝的资金链带来巨大的压力。1997、1998年间,正是饮料业大扩张的年代,但健力宝投入市场的钱却很少。一些新研发的产品,最终也只能放在公司展览室做摆设,根本没有资金进行市场化推广。 最后是在资金的使用上。尤其在1998年以后,三水市政府加大了对健力宝资金的掌控,健力宝集团每开发一种新产品都必须通过三水市政府审批,经过政府的财政预算,然后划拨经费,“三水非常警惕李经纬借开发新产品之名转移资产,因此几乎每一个新的招商引资项目,政府都要亲自审批,资金卡得紧,还主动要求替健力宝寻找合作对象。”这点保证了对健力宝的控制,“但让向来行事独立的李经纬极为反感,双方往往弄得很僵,最后经常互唱对台戏:李找来的人政府不同意,政府找的对象,李经纬根本不愿意谈。” 在李经纬的潜意识里,后期健力宝之所以会走下坡路,主要来自政府这个“婆婆”的掣肘。而三水政府方面却拒绝承认是政府掣制了健力宝的发展。三水市有关官员表示,作为大股东,三水市政府对健力宝仅仅是产权意义上的控制,而健力宝的管理却相对是独立的。“健力宝从来不把自己的经营状况向市政府汇报。”三水市政府秘书长周永基向媒体如此表示。周还称,甚至健力宝集团决定兴建健力宝大厦,“政府也不知道这件事”。 在矛盾论者看来,李经纬等健力宝创业团队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无疑是最终三水市方面最终拒绝管理层收购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时任三水市市长李贻伟将健力宝的衰落归结为“三个老化”:班子老化、品牌老化、管理方式老化。在管理论者看来,对健力宝创业团队经营能力的怀疑才是三水市方面拒绝管理层收购的决定性因素。 以李经纬为首的健力宝创业团队与三水市政府之间的矛盾与不信任,最终导致了颇具戏剧性的一幕: 据《财经》杂志报道,2002年1月9日,在三水市政府召集的一次健力宝高层会议上,李经纬质问政府为何完全抛开健力宝创业团队,一意要将健力宝对外出售,并提出“为什么不让我们买回来?”市长李贻伟当即表态:“要买可以,我给你们一个星期的时间。”双方商定以4.5亿元的价格完成健力宝集团100%的股份交易。随后,健力宝管理层多方寻求资金。第六天早上,李贻伟再度召集健力宝高管层在市政府开会。众人甫一落座,李贻伟便开口说:“这事已经定了。我们现在决定把健力宝卖给浙江国投。” 而浙江国投背后,就是刚刚完成举牌方正科技的张海。三水市政府、健力宝创业团队、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三方鹬蚌相争,最终让两手空空的张海捡了“便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