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增长和稳定为世界能源供应提供了机遇,而非挑战。”这是正在参加第四届博鳌亚洲论坛的英国石油公司集团(BP)副总裁德开瑞阐述的该公司对当前世界能源状况及对中国能源需求增长的看法。
中国将成石油进口四大国
德开瑞指出,在全球范围内,能源供求方式不断转变,但能源供给来源在减少。到了2015年,三大地区(俄罗斯、西非和中东的海湾地区)将占世界日石油交易总量的80%,与此同时,需求急剧增长。
在过去的20年中,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亚洲,中国又占其中很大份额。照此下去,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将成为大宗石油进口的四大国家和地区。对这些石油消费国而言,即使开发本国资源、运用科技和实现能源供给来源多元化,也很难找到大量能源替代不断增加的进口石油、天然气的办法。
谈到中国的能源需求对全球能源供应的影响,德开瑞说,在过去25年中,中国经济经历了史无前例的转型,其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所仅见。英国石油公司预测,2004年中国占世界石油需求增长量的30%左右。然而,这与中国在过去10年中的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27%)大致相当。
德开瑞认为,2003年至2004年的石油需求增长强劲并与全球经济增长同步,这当然是件好事。但更进一步讲,需求增长只是价格等式的一边。在能源供应方面,剩余开采能力的降低、少数石油生产国政局不稳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操纵供给的政策,都导致了市场的动荡不安。
对英国石油公司而言,中国的能源需求带来了很多机遇,它们包括:增加能源生产投资(不仅在中国,也在全球范围内)的机遇;在传统的和可替代的、更为清洁的能源选择方面开发新技术方案的机遇;以及建立新型伙伴关系以共同应对能源安全和全球气候挑战的机遇。图:BP副总裁德开瑞。侯恕望/摄
中国应扩大国际能源合作
德开瑞说,不断增长的全球需求(包括中国的需求),迫使政府决策者和私营部门更致力于探索新的政策和合作模式,从而促进融合和稳定。
扩大国内能源资源、实现能源来源的多元化、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使用替代和可再生能源,都是能源政策的重要组织部分,但仅凭这些无法确保国家的能源安全。德开瑞说,中国石油部门有必要与其他国际参与者进行更紧密的合作,譬如交换观点、合作开发技术以及合作进行海外投资。
德开瑞认为,中国将越来越站在国际合作的前沿,开发新技术并使之商品化。例如,英国石油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和科技部进行技术合作研究,如煤炭的煤气化多联产系统、氢和各种未来燃料。以下形式的合作可以实现价值:通过扩大贸易和基础设施建设保证能源安全以一系列牢固的供应关系得以延续;以技术开发获取清洁能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人才和管理水平以及不断延续与全球经济的联系。这些都是长期、互利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报记者李晓莉通讯员杨波
(观宇/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