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省对外贸易连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去年进口出口创历史最好水平,总额突破67亿美元,列全国第12位。其中外贸进口再创历史新高,进口额达50.8亿美元,同比增长28%;出口剔除玉米其它商品出口额达15.2亿美元,同比增长38%。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工作合力,切实解决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对外贸易的快速稳定发展。
一、全面理解新形势下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并重关系
进口和出口构成对外贸易的两大主体,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国家外汇储备不足,出于经济安全的考虑,突出强调了出口创汇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面对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单纯地强调出口并以此作为衡量外贸工作的唯一指标是很不科学的,关键是要看对外贸易总量对整个经济发展的综合推动作用。从宏观上看,进出口总量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对外开放程度的综合反映。从微观上看,企业通过进出口可以扩大市场发展空间,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质量、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从现实上看,随着吉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必然要增加对机械设备、先进技术和关键零部件进口的需求,及时适度扩大进口也是我省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必然要求。因此,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都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偏重哪一方面都是不合适的。
从进口看,2003年由于汽车零部件进口量和汽车产量的大幅增加,使得当年全省汽车工业销售收入增加了302亿元,工业增加值净增84亿元,增加利税38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32%、35%和26%,其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从出口看,去年农产品出口13.2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65%;全省玉米产量1,615万吨,同期出口玉米1,004万吨,出口量占当年玉米总产量的62%。木制品出口1.9亿美元,同比增长26.7%。可见,进出口对我省汽车工业和农业产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形成和发展了一汽、长客、铁合金、通钢、吉粮、德大、大成、西门子、联信等一批大的企业集团,还延伸了产业链和产业配套,带动了相关行业及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客观认识和分析我省外贸出口在全国的定位
全国各省区的外贸出口具有极其不平衡性,沿海10个省区占全国出口总额的90%左右。我省出口商品结构又有其特殊性,玉米在出口总量中占居着重要的商品地位,这也是我省产业结构所决定的。而粮食涉及国计民生,受国家政策和市场影响波动较大。2004年,在全国外贸出口大幅增长的形势下,我省却出现了出口负增长,导致下降主要原因是国家限制玉米出口,2003年玉米出口10.7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49.1%,占全国玉米出口总量的70%;2004年玉米仅出口1.9亿美元,比上年减少8.8亿美元。从近10年的情况看,我省外贸出口规模在全国的排位,受玉米出口影响波动很大,国家取消对玉米出口的限制,出口总额在全国各省市18--20位之间,否则将退居在20位之后,可谓升也玉米降也玉米。因此,不能简单地用出口额在全国的位次,来衡量我省对外贸易的工作情况。
同时,也暴露出我省企业外向意识不强,商品结构不优,出口主体不大,贸易方式不活等问题。优势产业与外贸出口关联度较低,缺乏对国际市场商品需求、质量标准的了解,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形成产业有基础,出口无优势的局面。全省汽车工业年产值在1000亿元左右,年出口额仅为6000—7000万美元,占总产值不到0.5%;农畜有产业和资源优势,但扣除玉米出口,深加工产品出口所占农畜总产值比重也不高。外资企业发展缓慢。目前,全国现有外商投资企业48万户,每年外资企业出口均占全国出口总值的50%以上,沿海发达省市外资企业的出口,已占到本地出口总值的80—90%;而我省现有外商投资企业2625户,企业总数仅占全国的0.54%,多年来外资企业出口占全省总值均在20%左右徘徊。2004年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占总值的54%,而我省机电产品出口仅占总值的16.9%;2004年全国加工贸易出口占总值的50%以上,我省加工贸易进出口仅占总值的23%。
三、只要对经济发展有利局部出现逆差也不是件坏事
近年来,我省对外贸易出现了逆差,去年贸易逆差达18.5亿美元,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
第一,从国际收支平衡上看,2003年我国外汇储备高达4,03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168亿美元,其中贸易盈余仅占当年外汇储备增加额的21.8%,这也表明贸易顺差并不是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来源。
第二,从对外贸易平衡上看,去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体实现顺差255.4亿美元,局部出现贸易逆差并未影响整体的综合平衡。
第三,从贸易逆差的地区看,既有经济较为发达省份,又有经济欠发达省份。2003年全国共有六个省市出现贸易逆差,总额为537.2亿美元,其中北京347.5亿美元、上海154.3亿美元、天津6.3亿美元、海南5.4亿美元、内蒙古5.2亿美元。我省仅占六省市贸易逆差总额的3.4%。因此,出现一定规模的贸易逆差或局部较大的贸易逆差,对整个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是不会产生不良影响的。
第四,从我省形成逆差的主体上看,主要是汽车工业的升级改造和产品换型,加大关键技术、零部件等机电产品的进口,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具体体现。从宏观上讲,进出平衡对国家而言非常重要,作为一个省来说,关键要看进口是否推动了本省经济的发展。有关专家认为,进口增长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利弊关键在于进口结构的优化,即使出现逆差,也并不一定是坏事,而要分析进出口总量的增长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2003年我省进口总额中,关键技术、先进设备以及必要的生产资料进口39.9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99.5%;水产品、食品等生活资料进口0.2亿美元,仅占进口总额的0.5%。其中一汽集团及一汽大众进口高达31.6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78.9%,大量的进口带动了汽车及相关加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在全省2,521.8亿元工业总产值中,长春市完成1,529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1%,其中一汽集团及一汽大众完成1,058亿元,占长春市工业总产值的69%,且产值比上年增加233亿元,增长28%,利润比上年增加17.5亿元,增长26%,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适度保持和扩大进口总量,特别是先进技术、设备等生产资料的进口规模,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目前看,随着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我省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将进一步加快,一些先进技术、关键设备等重要生产资料及生活资料的进口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因此,要因势利导,积极组织进口,加快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整体竞争能力,促进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以外向经济引导和带动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老工业基地振兴是全省的中心任务,也是对外贸易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在立足农业优势,争取玉米等粮食出口份额的前提下,积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围绕“五大”优势产业,突出骨干企业,抓好品种、品质和品牌,大力发展工业制成品出口。
一是引导企业强化两个市场意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国际化的加快发展,企业发展仅仅定位在国内市场已远远不适应要求,必须树立开发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意识,充分认识抢占两个市场,才能提高营销能力、研发能力和规避风险能力。否则,只顾眼前利益轻视长远利益,企业的发展就会陷入狭窄的天地。我省汽车、化工、医药等产业是有优势的,关键是要把产业优势变成出口优势、市场竞争优势,才能带动我省经济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
二是依托五大产业调整优化外贸出口商品结构。从就外贸抓外贸的小圈子中走出来,把外贸进出口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做好五大产业产品出口的大文章,与工业部门协调配合,切实解决好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实际问题。
三是结合省里开展的工业创品牌工作,用好国家政策,引导企业开展创出口品牌活动,尽可能将省内的名牌、品牌商品纳入商务部开展的扶持品牌发展政策系列中,积极开展质量标准认证,获得走上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提高商品质量和附加值。
四是发挥老工业产业优势,扩大铁合金、钢材、碳素等传统商品的出口;大力发展纺织服装、纱线面料、木材制品等轻工产品和医药保健品的出口。
五是重点抓好粮食的精深加工产品和光电子等机电产品的出口,增加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力争用1-2年时间实现出口规模的增长可替代玉米出口的减少。抓住国家将要出台的扶持农产品、轻工产品、纺织产品、品牌商品政策的机遇,灵活用好各项鼓励外贸出口的政策。搞好项目可研论证,及时申报项目方案,跟踪和抢占政策先机。对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新出现的、具有较大出口潜力的重点企业及其骨干商品,在外贸发展基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金的使用上,以及组团出国和境内外展销等各方面都给予优先考虑和提供便利。
进一步加大国际市场开发力度。针对我省出口市场狭窄且相对集中的现实,研究制定科学的市场开发方案,合理规划出口市场布局,以俄罗斯市场深度开发为重点,巩固日、韩、朝、港澳等周边市场,努力开发中东、印度、南非等新兴市场,下功夫开发欧美等有潜力的市场。引导企业广泛参加国内外各类展洽会、博览会,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贸易与投资相结合等方式,多元化开发国际市场。
作者:于国中 (吉林省商务厅对外贸易处)(信息来源:贸研院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