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文化交流年又一盛事“2005毕加索北京艺术大展暨毕加索时尚艺术季”上周在皇城艺术馆拉开帷幕,画展的主题是“紫禁城·毕加索”。为了把这次画展办得与众不同,主办方可谓颇费心思:不仅把地点选择在靠近天安门东门的皇城艺术馆,在策划和布置上力求将毕加索的现代派艺术和中国的古老文化相协调,这些都让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现代派艺术大师显得并不那么高不可攀,反之,更加平易近人。
三座城市一个毕加索
在这次画展上亮相的展品分为《大自然》、《流沙》、《塞莱斯蒂纳》、《卡门》、《斗牛》、《贡戈拉的二十首诗》、《可笑的男人》和《三角帽》8个系列265幅作品,涉及动物画作、人物肖像、诗作情节以及经典文学故事,贯穿了毕加索一生创作。其中,创作于1920年的《三角帽》系列作品是尘封84年后首次公开展示,弥足珍贵。
对于究竟应该如何展出这位大师级艺术家的画作,主办方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北京是毕加索版画来中国巡展的第三站,此前在深圳、上海的巡展产生了一定效果,两地均不同程度延长了展期。事实上,三座城市对于展览本身的运作与各自的城市文化一样各不相同。
据负责此项工作的赵男介绍,在深圳,毕加索的公众展览原来是一个企业行为的附属品,也就是说,毕加索来深圳的前缘是为了在一个私人会所作为商业交流的项目展出,之后才在地处深圳偏离市区的何香凝艺术馆开展,观展者则多为知识文化界人士,在画坛上的反映比较宁静。
到了上海,毕加索受到了大师级的隆重礼遇,主办方不仅将展览地点安排在市中心黄金地段,就连门票也定得比较高,参观者络绎不绝,纷纷认为物有所值。
接下来的北京站则充满了期待,负责北京策展的张宇程告诉记者,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和最大的文化消费市场,如果说毕加索的展览在上海、深圳的定位是一次重要的国际大师级展览,那么在北京,我们完全可以不把其视作多么隆重、严肃的高等级艺术展览,而应该在包装、操作后将毕加索画展解读为一项全民皆参与的大型文化事件,懂与不懂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轻松享受。
让更多的人接触大师
为了达到全民参与这个预期目的,北京画展主办方煞费苦心,记者在皇城艺术馆售票处看到,全票30元一张,半票15元一张,稍低于在深圳、上海巡展时35元和45元的票价。用低廉的票价欣赏到世界顶级大师的艺术,这种想法无疑符合很多人的消费心理。
如果说低廉的门票价格是刺激人们消费的外因,那么主办方为消除国人对毕加索的陌生感而做出的努力则是吸引众多观众的另一原因。
早在3月21日,毕加索画作中的35幅画作就在首都荣尊宝国际俱乐部公寓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预展,并定员接待300名观众。随后,23日精选出的12幅画作走进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演播室,通过8个频道演播室向市民讲解毕加索的画作或畅谈有关毕加索的话题。由于广播的时段正值下班高峰期,开车的朋友们可以听着广播,和“毕加索一起回家”。另外,观众还可登录“北京广播网”,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听到,还可以看到直播现场的情况,正所谓“人未到、声先闻”。
在画展现场,记者看到了本次活动的海报,其主体图案是正在喝茶的毕加索,手持一盏印有“寿”字纹样的清代粉彩茶碗。人物黑白,茶碗彩色,与古香古色的皇城艺术馆环境相映成趣,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毕加索对中国的感情以及与张大千的交往轶事。在展厅里,主办方大胆采用红色做底衬,既代表紫禁城的红墙,也象征毕加索不断探索的激情,一中一洋,毫无冲突,亲切而自然。
此外,这次画展还在与观众的互动上下足功夫,艺术馆内不仅不设隔离线,还配备有免费讲解员,向观众介绍毕加索的画风、生平、历史背景、画的来源和特点,以便让观众真正零距离接近、理解大师的画作。
不再盲目的喜欢
事实上,北京主办方的努力确实得到了观展者的呼应,画展开展以来,观者络绎不绝,有些人还掏出了纸笔,席地而坐,进行临摹。
据悉,此次展出的265幅毕加索画作均为版画,版画是毕加索创作中比较随意自由、信手拈来的部分,充满无限创意和想象,多角度地反映出画家内心深处的情绪与欲望,创作手法十分新颖独到。展出的《三角帽》系列中,每张版画都隐约重现毕加索立体派时期的艺术元素,以现代的手法重新诠释西班牙各个大区的戈雅服饰;而在《大自然的故事》系列中,毕加索则以平静的、悠然自得的语言去歌颂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盈尺之内呈现着造物的尊严与灵性;到了《斗牛》系列,毕加索信手点染,把斗牛场转变成光影抗争的特殊空间,将斗牛礼仪的残酷性表现得爽快淋漓;而在《卡门》系列中,毕加索则以极为简练的线条摆弄出人类面孔的无穷变相,同时也加入了自己对戏剧中各个人物的情感,体现出了过人的功力。
一位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解说员志愿者告诉记者,尽管画展主办方为观众了解毕加索艺术做了多方面努力,但是除了专业从事绘画的人,普通观众要完全领略这位艺术大师的创作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翻开参观者留言簿,记者看到很多“看不懂”、“难理解”的留言,不过更多的是“喜欢”、“崇拜”。一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这样写道:“希望多多举办这种性质的展览,把国外众多的艺术介绍到中国来。”这个留言也许正呼应了主办方的初衷,那就是把毕加索介绍给更多的普通人,尽管很多人的“喜欢”、“崇拜”是盲目的,但看过画展的观众至少可以了解毕加索的画风,初步认识毕加索并产生兴趣。
毕加索曾经说过:“我要是个中国人,一定是个很好的书法家。”虽然他没能成为书法家,也从未学习过中国书法,但他的画作却给中国人带来了另一种享受。
作者::金天
(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