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以来,素以“优质”著称的洋品牌危机频现,亨氏、家乐福、肯德基与“苏丹红”有染,宝洁公司SK-Ⅱ被告含有腐蚀性成分;强生婴儿油被指含有害成分。一时间,有关热评冷议如潮。
笔者注意到,很少有人思考中国企业该如何面对这场洋品牌危机。中国企业颇有“集体失语”之态。但愿我们的企业不要非理性地“看着痛”、“偷着乐”,而是以理性的视角
引以为戒、审视自己,甚至从中积极寻求商机。正视洋品牌危机,不妨从三个视角着手:
———汲取教训,反思自己。面对洋品牌危机,我们的企业应少些乐观多些反思。向来比较重视质量控制的跨国企业尚且出现质量问题,我们的企业也不会强到哪里去。我国本土企业生产的食品中查出含有“苏丹红”的也不在少数,而且国内企业近年来出现危及消费者食品安全的事件还少吗?因此,我们的企业要对照跨国公司出现的种种危机,逐一查找自己公司存在的问题。比如,针对苏丹红一号,我们的企业应体现出对消费者高度负责的态度,主动邀请相关部门来检查自己的食品及原料,而不是非要等检查部门上门检查之时被动地应付。
———借鉴学习,提升能力。面对洋品牌危机,我们应看作是一次学习危机公关策略的机会。比如,强生婴儿油被指含有害成分后,开始并未完全否认中国的强生产品含有印度所称的“有害矿物油”,而是等到上海市卫生局等权威部门的检测之后,发表声明强调其产品的合格性。3月25日,卫生部发布通报证实了强生的声明。强生公司的这种积极主动、以诚相待、权威公断的危机处理方法值得国内企业学习借鉴。
———摆脱危机,寻求商机。这次洋品牌危机,其实也给国内个别企业带来了危机。肯德基苏丹红事件发生后,“不讲兄弟情谊”的麦当劳趁“危”夺“机”,从3月23日起,北京麦当劳101家餐厅同时推出“麦辣鸡腿汉堡,辣呼呼,停不了”的推广活动,有针对性地运用促销“杀手锏”,狂抢肯德基客源。面对痛苦的肯德基,快乐的麦当劳虽有落井下石之嫌,但其化“危”为“机”的策略当引起国内企业思考。在近期的洋品牌危机中,国内企业并不是没有可挖掘的商机。譬如,在洋快餐、洋化妆品、洋饮料等被查出含有害物质之时,国内经营同类品种的企业就可在查实确无有害物质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向社会广而告之,并采用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借机吸引流向洋品牌的那部分顾客,从而扬我民族品牌之威、树我民族品牌形象。本报特约评论员 方家平
(侯颖/编制)(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