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京记者 张春蔚
面对房贷新政,地产商们仍然保持着从容自信的姿态,因为市场供需失衡的局面依然存在,地产业支柱产业的地位依然存在。但中央政府整顿地产业市场的信号已经发出,很难估量地产商的自信还能维持多久
满城皆谈房贷。3月的最后十来天,人们询问房贷利息的热情比春天的气温要高很多。3月17日起,央行提高个人房贷利率政策出台。这意味着政府自1998年以来对个人住房贷款优惠政策的终结。
这一最新的政策显然意在抑制各路资本近两年来对房地产业的过度炒作。3月19日,中金公司的首席经济
学家哈继铭对记者表示:“国际资本流入中国带来金融风险,其赌具正是房地产,这次房贷加息,正式表明了中央开始对房地产消费市场的一个整顿信号。还应该更好地利用税收政策来抑制房地产泡沫的风险。”
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们开始认同中国房地产泡沫的存在。他们主张,调息和调税都将是下一步房地产行业调控中最好的工具。这样的市场调节手段还应该更广泛地使用。
房贷新政出台后,势必受其影响的地产商们却态度微妙。他们几乎众口一词地表示认可这一政策,认为取消房贷优惠是让房贷消费正常化的开始。
但除了这些表态之外,地产商们仍然坚持房地产业无泡沫的观点,认为房贷加息对地产市场影响甚微。从身份上来说,他们的说法无疑有托市之嫌,但他们的自信却也并非没有根据。
同时,华新国际集团CEO兼总裁卢铿更意味深长地强调:“这是采取市场措施来调整市场,很好。”显然,地产商们对政府将采取什么措施进一步调控房价仍然在观望。
市场现状难以改变
地产商的自信从何而来?首先是供少于求的市场现状仍然无法改变。
去年有两项政策对房地产业影响巨大。一是国土资源部71号令,业界俗称“8·31大限”,将土地出让的口子堵死;一是开始于去年4月下旬的宏观调控,银根骤然收紧,房地产开发资金也受到压力。
资金问题还只是暂时的,但是土地市场游戏规则的改变,却可能改变几十年的市场发展。从去年4月开始,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加强土地统一管理,用半年的时间开展土地清理工作。一定程度上,使得各地的房屋开发土地数量下降。尤其是“8·31土地大限”后,虽然土地开始供给下降,但是土地价格随着土地使用权拍卖而走高。
这使得去年上半年许多开发商放慢开发和投放的楼盘速度,限制土地使得土地价格上涨,强劲的需求和资金流动的限制,都使得房价继续攀升。
今年这种现象还将持续。“你看房地产广告现在少了多少,根本不用打广告房子都好卖。”卢铿说。
曾以开发上海新天地而闻名的瑞安房地产董事长兼行政总裁罗康瑞3月1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现在是需求旺盛,房贷调息间接将楼价推上去了,现在根本就没有供应量。”
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认为:“如果只是抑制住房购买需求,不增加商品房的供应,也是很难解决房价继续上涨的问题。”
其次,房地产业一直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地产商们相信,政府对地产业的调控一定会相当谨慎。“加息毕竟不可能加得太多。”卢铿认为,政府现阶段用市场手段调节的将只是增长幅度,而不会是限制增长。“房贷加息仅仅是一个温和的信号。”中国住宅产业商会投融资中心主任尹斌认为,“政府只是把以前对房地产扶持、从宽的政策转成正常的政策。对消费影响力有限。和以前的行业调整不同,这次没有红头文件,仅仅是以金融手段对一个行业进行结构性调整。”
房地产泡沫之辩仍在继续
几乎所有的房地产商都不承认房地产泡沫一说。戏剧性的是,经济学家和银行界人士却一致认同泡沫的存在。
此前在证券市场周刊举行的2005年宏观经济论坛上,即使会场上面对任志强、冯仑和潘石屹等房地产商一边倒的风头,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仍坚持对记者表示:房地产行业存在泡沫。
自从2002年谢国忠首次发出中国房地产泡沫论,2004年10月泡沫论进入争论高潮,谢更将上海比做1997年的香港和1990年的东京。
同样赞同泡沫论的还有哈继铭,他认为:从1997年到2004年,美国、英国等国的房地产价格分别上涨了44%、78%。欧洲与美国房地产价格的迅速上涨带来风险。美元利率、汇率均难逃疲态,海外“热钱”纷纷压注人民币升值,也推动内地房地产价格上涨。哈继铭认为,外汇进入中国很多一部分就是投机内地的房地产,他建议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应该加强。
尽管在不同的数据支撑下,房地产泡沫之辩似乎要没完没了地继续下去,但中央政府整顿地产业市场的信号已经发出,无论是地产商、投机者还是消费者,将不得不调整自己的预期,而这个调整对市场的影响将不是现在所能预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