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尼日利亚石油业发展现状及中尼石油合作前景(组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3日 05:25 商务部网站
  一、 尼日利亚石油工业发展状况

  1、尼石油资源状况。

  尼日利亚作为西非人口大国,自然资源优越,有着相对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产等自然资源,GDP始终位居非洲国家前列。尼日利亚是西非石油输出大国,OPEC成员国之一。据OPEC组织资料表明,尼日利亚石油探明储量为352亿桶,列世界第11位,在OPEC组织中排名第7位,在非洲排名第1位。其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AkwaIbom,Bayelsa, CrossRiver,Delta,Ondo,和Rivers等地区。2001年以来,尼日利亚新发现的海底石油储量达50亿桶,但其海洋石油业刚刚起步,相当多已发现的海上油田尚有待开发。预计到2010年尼日利亚的石油探明储量将达到400亿桶。

  尼日利亚现已投产的油田有250个,估计还有200个深海油田有待勘探和开发。现投产的油田具有以下特点:①油田小,每个油田储量在5000万桶以下;②油质好,原油重度21°-45°API之间。主要出口原油为37°API的博尼轻油,65%以上的出口原油在35°API以上,并且含硫量低;③油层浅,大多数油层在200M左右;④易开发和成本低,大多数油田同时伴有大量天然气。这为尼石油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2、尼石油资源开发状况

  尼日利亚目前的石油勘探开发工作大都集中在尼日尔三角洲及贝宁盆地部分地区。据了解,尼日尔三角洲和贝宁盆地已授标区块(现已勘探开发区块)共143个:陆上68个,面积约82000平方千米;浅海42个,面积约36000平方千米;深海33个,面积约61000平方千米。这两个盆地开放区块:陆上约20个,浅海9个,深海27个。其它几个内陆盆地可能划分约200个区块,基本上均为开放区块。这几个内陆盆地进行过少量的勘探工作,但绝大部分勘探工作和全部开发活动集中尼日尔三角洲及贝宁盆地。尼日利亚共钻探井约3300口,每年产油井约为2000-2500口。

  为加速发展尼石油经济,尼政府通过与跨国公司签订产品分成合同来弥补其资金短缺的矛盾,并对其国家石油公司实行商业化运作,尊重其相对独立性,为外国公司参与尼石油开发提供良好环境。由于尼本国缺乏勘探开发能力,其石油工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与跨国石油公司的合作。因此,该国石油工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西方石油公司尤其是跨国石油公司的控制之下,大约92%的石油产量和84%的工程及服务由跨国石油公司或外国公司承担。目前在尼日利亚比较活跃的西方公司有壳牌(Shell)、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雪夫龙德士古(ChevronTexaco)、道达尔(Total)、阿吉普(Agip)和阿达克斯(Addax)等公司。这些石油公司的石油日产量占尼日利亚整个石油产量的95%以上,仅仅壳牌一个公司的日产量就占该国石油日产量的52%左右,日均生产石油在90万桶。其它公司原油日产量分别为:埃克森美孚公司57万桶,雪夫龙德士古公司36万桶,阿吉普公司21万桶,道达尔公司16万桶。

  尼国家石油公司与外国石油公司合资状况
尼日利亚石油业发展现状及中尼石油合作前景(组图)
  国际能源组织(IEA)统计表明,尼日利亚目前的石油日均产量为220万桶,在世界主要产油国中名列第13位,在OPEC组织排名第5位,在非洲排名第一位,其原油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3%。2004年8月,尼政府就2005年几内亚湾深海区块油田勘探开采进行了新一轮招标,其目的是吸引更多有实力的跨国石油公司进一步投资,在2010年之前将其石油日产量由目前的220万桶提高到450万桶。

  为了改变石油领域受西方跨国公司垄断的局面,尼政府正在就本土化内容进行立法,制定一系列政策使本土公司在跨国公司运营中保证有最低程度的参与,目标是在2006年使本国公司向尼石油工业领域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达到45%,到2010年达到70%。为此,尼石油资源局成立了本土化工作委员会,与尼主要石油天然气公司和依法改组的本国公司共同努力,提高尼本土化程度,加快本地资源利用步伐。与此同时,尼政府颁布了116个陆上边际油田的招标,规定只有本土公司才有资格参与边际油田的招标,外国公司可以以技术支持伙伴的身份与本土公司一道参与开发,目的是重点培养尼石油工业技术和作业能力,为向本土公司开放边际油田做准备。

  3、尼石油炼化状况

  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共有四家大型炼油厂,在哈科特(HortHarcourt)拥有两家,在卡杜纳(Kaduna)和瓦里(Warri)各拥有一家。这四家炼油厂安装设计能力共计日处理原油44.5万桶。长期以来,因资金缺乏、管理维护不善、设备失修且毁损严重,加之面临技术障碍,从而导致濒临倒闭,其实际产量仅有设计能力的一半。面对上述困境,迫使奥巴桑乔总统加大投资力度,加快炼油企业私有化改革步伐,实行石油下游产业开放经营改革政策,出台相关政策以恢复和提高尼石油炼化水平。虽起步艰难但开局良好,取得了初步成效。

  1999年至2003年间,尼国家石油公司先后投资4亿美元用于炼油厂技术改造,2.544亿美元用于输油管道和油库建设,效果比较明显。尼PortHarcourt炼油厂目前生产能力恢复到设计能力的60%,Kaduna炼油厂生产能力也可达到70%。原油也于2004年11月输入Warri炼油厂,Mosimi-Warria产油区的石油产品可顺利输送到尼各地,尼北部燃油供应状况将得到改善。尼国家石油公司表示,今后还要投资10.5亿多美元保证炼油厂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切实提高炼油能力。但是,由于尼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水平有限,尼炼油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目前,尼炼油企业日生产量为1700万升,而国内需求量为3000万升,每天有1300万升的缺口依赖进口。

  为减少石油产品进口,满足国内炼油需求,尼政府一方面希望外国投资者购买上述4个炼油厂51%的股份,尽快完成私有化进程,恢复每天44.5万桶的炼油能力,从而结束产油国没油用的怪现象。另一方面放开了石油下游经营政策,出台了若干鼓励私营炼化企业参与石油下游生产的措施。尼目前已向18家私营企业颁发了石油生产许可证,鼓励它们进行投资。迄今为止,其中1家私营企业正式获得批准进行AkwaIbom炼油厂一期工程建设,总投资额为2980万美元,美国进出口银行提供1000万美元贷款担保。另外,2004年8月,尼政府出台了一项石油产品产业政策。规定到2006年,在尼的原油生产商必须将其生产原油的50%就地用于炼化生产。石油生产商可以选择尼炼油厂进行生产,也可自建炼油厂。同年年底,尼国家石油公司宣布,从2005年开始减少原油出口,目的是减少尼国家石油公司每年为进口原油而支付的巨额外汇(20亿美元),同时还可保证尼4大炼油厂用油,提高就业率,减少贫困,从而缓解产油区与联邦政府之间的各种矛盾。

  4、尼石油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从总体上看,无论石油勘探开发,还是石油炼化,尼均处于较低水平,其主要原因是:

  ①产油区社会治安混乱长期以来,尼联邦政府与产油地区在资源拥有和利益分配上存在严重分歧。产油地区因不能得到联邦政府足够的石油收入改善其基本环境,人民生活依然贫困。尤其是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局势动荡不安,部族冲突频繁,武装匪徒横行,绑架勒索以及海盗和破坏现象严重,外国公司在尼投资风险增大。这些因素都使尼日利亚的原油生产受到影响,外国石油公司蒙受巨大损失。2004年2月,奥巴桑乔政府与尼产油州就近海石油天然气资源和利益分配达成协议。协议规定尼六大产油州(AkwaIbom,Bayelsa, Cross River, Delta,Ondo,andRivers)的近海石油天然气资源归尼联邦政府所有,联邦政府将石油天然气收入的13%返回各产油州以进行基本设施建设,虽然缓解了双方矛盾,但投资环境仍然十分恶劣。

  ②决策缺乏透明度,腐败成风如尼总统奥巴桑乔所言,尼油气领域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特别是在分配石油勘探许可证方面,开发权及承包项目的授予经常取决于政府官员的态度,腐败行为常搀杂其间。尼素有“骗子国家”、“腐败国家”和“投资环境最差国家”之称。2003年和2004年,国际“透明组织”分别将尼列入世界上最腐败国家名单的第二和第三位。这些因素极大地增加了外国公司在尼投资的风险。

  ③尼圣、尼喀问题及边界冲突严重。尼日利亚政府与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曾在近海领域石油收入方面争议不休,直至2001年2月21日两国政府签署协议,规定开发区收入的60%归尼日利亚所有,剩余40%归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所有。2003年2月,两国政府就开发区边界定义达成协议。2003年3月,尼环境协调公司与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签订备忘录解决双方边界问题。2002年10月,国际法庭将Bakassi半岛判给喀麦隆,但尼仍然宣布对Bakassi半岛拥有主权,直至2004年9月,尼决定放弃Bakassi半岛。2005年2月尼圣问题基本解决,双方虽然撤回了各自军队,但各地方领导人仍然互相对峙,小冲突时有发生。

  ④尼资金不足由于财务困难,尼国家石油公司不能按要求满足合资企业股权参与协定所规定的维护及运营成本所需的份额,对石油工业投资产生了负面影响,阻碍了石油工业特别是陆上石油生产的发展。2004年,尼国家石油公司与各外国合资企业计划投资65亿美元,其中尼国家石油公司投资37亿美元,外国合资伙伴投资28亿美元。但在2004年预算中,尼国家石油公司投资总额仅为32亿美元,其合资伙伴投资总额为22.5亿美元,影响了石油的勘探和开发。为了进一步开发尼石油资源,联邦政府努力争取资金来源多元化,鼓励私营企业加大投资力度。2005年,尼联邦政府将通过尼国家石油公司投资34.6亿美元用于石油勘探开发。其中13.9亿美元用于基本运营,20.68亿美元用于基本建设。尼国家石油公司投资总额占尼石油上游领域投资总额的60%。与此同时,尼合资伙伴壳牌、美孚、阿吉普、潘欧申和埃尔夫(ElfProducing)公司计划投资23.1亿美元,占尼石油上游领域投资总额的40%。尼石油公司能否履行投资承诺,将直接影响外国投资者的投资力度。

  ⑤基础设施落后尼电力、港口和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长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并给吸引外资增加了许多不利因素,甚至造成本国大量资金严重外流。航空运输、海运、信息及金融银行业等领域的服务能力较低,不能满足外国投资者的需求。

  5、尼石油工业发展前景可观

  为减少对海湾石油的依赖,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石油跨过公司纷纷加大对非洲石油资源的投资,抢滩非洲产油区。西部非州尤其是尼日利亚更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石油开发优势。尼为复苏经济,亦想摆脱OPEC配额(214.2万桶/日)束缚提高石油产量,从石油贸易中获得高额利润。迹象表明,尼石油工业发展前景可观。

  首先,跨国公司投资力度加大。目前,壳牌石油开发尼日利亚有限公司原油日产量为90-110万桶,占尼原油日产量的52%。壳牌公司2005年将投资27亿美元开发深海Bonga油田,加快进军尼日尔三角洲石油生产及深海石油区块的勘探开发步伐。埃克森美孚公司目前原油日产量为57万桶-60万桶,宣布2003年-2011年投资110亿美元进行石油勘探和开发,原油日产量有望达到120万桶。埃克森美孚公司公司目前正在加紧开发OML-104区块近海油田储量为4亿桶的Yoho油田。雪夫龙德士古尼日利亚公司目前日产原油为36万桶,2004年底该公司宣布将在未来五年内投资200亿美元致力于非洲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重点将放在尼日利亚和几内亚湾。2004年,由尼日利亚及其邻国圣多美参股成立的合作开发区(JDZ)也加快了石油勘探开发步伐,埃克森美孚公司和雪夫龙德士古公司率先获得开发许可权并分别拥有51%和40%的股份,剩余9%的股份为挪威能源产权所有。尼日利亚环境协调公司在区块2、3、4、5、6和9拥有15%-30%的股份,正在寻求希望得到区块2、4开发权的合作伙伴。研究表明,如果JDZ得到完全开发,其石油储量可达110亿桶,今后2-3年内原油日产量有望达到300万桶。上述迹象表明,跨国公司对尼石油开发充满了信心,为尼发展石油工业注入了生机。

  其次,尼雄心勃勃,制订石油上游产业增长30%的目标。为实现到2010年尼石油储藏量达400亿桶的目标,尼联邦政府今后5年需要每年投入10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计划以30%的增长速度加快石油上游产业发展,不受OPEC对尼石油生产额度的限制,从而完成日产量450万桶的目标。在2005年,尼新一轮石油招标数量将从去年的25块增加到63块,同时增加招标程序的透明程度,吸引新的跨过石油公司参与尼石油勘探开发,进一步刺激尼石油工业的发展。尼政府还与挪威政府达成协议,由挪威政府帮助其石油公司提高在石油天气领域工程、建设和安装方面的水平,尼本土化程度将得以较大提高。在近期边际油田计划实施过程中,壳牌石油开发公司、雪佛龙、埃尔夫等几家跨国石油巨头将向尼31家本土企业移交24个边际油田,标志着尼联邦政府第一轮边际油田计划进入关键的高潮阶段。

  世界银行一份题为“全球经济预测”的报告认为,2005年和2006年尼日利亚及非洲其他石油出口国都能从原油出口中继续获得额外收入。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2005年统计数字显示,尼今年1月份原油日产量达225万桶,2月份达230万桶。据推测,尼石油工业较高速度发展的未来即将来临。

  二、尼石油出口状况及走势

  1、尼石油输出净收入

  尼石油出口收入占尼外汇收入的90%-95%,占政府财政收入的80%。2003年,尼石油出口收入达216亿美元,2004年尼石油净出口收入298亿美元,石油出口仍占其出口创汇的主要地位,占其总出口额的95%。有关专家认为,2004年尼石油出口收入显著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由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幅度出乎意料的高。2004年国际油价飞涨,最高时曾一度突破了50美元/桶的水平,实际原油价格比年初尼财政预算基准价25美元/桶高出较多。二是尼从OPEC获得的石油生产配额不断提高。2003年1月尼获OPEC配额为189.4万桶/日,2004年1月尼配额达到214.2万桶/日。实际上,为攫取国际市场高油价带来的高额利润,尼一直超额生产。2004年尼石油产量达到日产220万桶,创历史最高记录。普遍认为,2005年尼石油净出口增长率有望达到3%,收入达到306亿美元,2006年净石油出口增长率将达到5%,收入达到321亿美元。有关专家预测,若2005年尼政府经济改革进展顺利,国际原油价格不低于尼财政预算基准价25美元/桶,今后若干年内尼经济年增长率将基本保持在3-4%的水平。事实证明,尼政府采取保守作法将年度财政预算石油销售基准价设定在25美元/桶左右是正确的,有利于尼政府将石油收入超出预算部分的资金进行灵活调配,以重点用于对本国经济举足轻重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发展,加速推进实施经济多元化战略调整步伐。

  尼日利亚石油净收入一览表
尼日利亚石油业发展现状及中尼石油合作前景(组图)
(资料来源:www.eia.doe.gov )

  2、尼石油输出主要市场

  尼原油输出市场主要是美国、西欧,近年来向亚洲和拉丁美洲出口量也在增加。2002年,尼向美国日出口原油达58.9万桶,占美国原油进口量的6.5%,石油出口收入达165亿美元。2003年,尼向美国日出口原油达83.8万桶,占美国原油进口量的8.7%,石油出口收入达209亿美元。尼总统奥巴桑乔2004年底在访美期间表示,尼今后几年将加大对美原油出口,将现在的向美原油出口7%的份额提高到15%。目前,尼已发展成为美国第五大石油出口国,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墨西哥、加拿大和委内瑞拉。

  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2004年公布的2003年尼向经合组织国家日均出口原油情况表 (百万桶/日)
尼日利亚石油业发展现状及中尼石油合作前景(组图)
  1 其它欧洲国家:奥地利、比利时、捷克、丹麦、芬兰、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卢森堡、荷兰、挪威

  2 美国:50个州及格伦比亚行政区

  3 其它:澳大利亚、墨西哥、新西兰等

  资料来源:www.eia.doe.gov/emeu/ipsr/source3.html (此表数据仅供参考)

  三、 中尼石油合作前景及建议

  1、中尼两国政治关系的稳定发展为中国的石油企业进军尼日利亚石油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特别是江泽民主席2002年访问尼日利亚时,与奥巴桑乔总统发表了新闻公报。双方强调,两国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意义重大,表示愿鼓励并支持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尼日利亚的能源开发项目。2004年吴邦国委员长访尼,进一步推动了两国经贸合作。中石化与尼日利亚石油开发公司签订了区块勘探开发服务合同,标志着中尼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与尼日利亚的合作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中尼双方石油领域互补性强,中国企业参与尼石油勘探开发有利于尼政府的投资多元化战略和中尼双边经贸的双赢。长期以来,欧美跨国公司对尼石油工业实行严密的技术和管理垄断,并获得了巨额利润。尼政府对此忧心忡忡,但又无可奈何。由于尼缺乏技术、管理、资金及人力资源等优势,致使陆上区块油田乃至海上油田的开发完全依赖于跨国公司。恰恰相反,中国公司具有技术成熟、管理先进、资金充实和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除了深海领域),完全有能力参与尼边际油田投标,与尼本土石油公司合作共同开发。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石化公司作为一家本土公司的技术支持伙伴于2003年成功地中标了一块地处尼日尔河三角洲原始储量为4740万桶最高年产量可达330万桶的StubbCreek边际油田,2004年又独立中标64/66两个石油区块。中石油公司成功进入尼石油物探市场,中海油和长城钻井公司也在尼石油钻完井及油田技术服务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尼双方在石油领域有较大的互补性,完全可以扬长避短共同发展。中国石油企业已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比较成功的项目运作管理的经验和方法。实际上,在双方合作期间,尼方逐步对我石油企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认为中国的技术适合尼国内发展的需要,因此,非常重视中国企业参与尼石油领域的建设。中国石油企业的参与,不但利于尼政府的投资多元化战略,而且利于缩小中尼双边贸易差额,确保两国经贸关系的平稳发展。

  3、尼日利亚石油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正如以上所述,到2010年尼日利亚的石油探明储量将达到400亿桶。由于尼政府加大了石油勘探开发投资力度,尼原油储量2004年底已上升到350亿桶。政府制定的到2010年尼原油储量达到400亿桶的目标有望实现。尼虽距我较远,但航线安全系数较高,是我国“利用两种市场、两种资源”进军海外石油勘探开发的重点市场之一。

  中国目前是第二大原油进口国,中国与尼日利亚在石油领域的合作具有战略意义且前景广阔。为保证获得充足稳定的原油供应,中国必须开辟自己的原油进口渠道,加快实施原油进口多元化的战略,加大力度促保尼日利亚与中国合作。因此,中国应将加强与尼合作作为实施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尼在这方面具备与之建立石油伙伴关系的成熟条件。相信中国石油企业根据走向非洲的对外贸易规划,按照稳健进行海外石油开发的方针,中尼石油合作大有可为。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中国石油企业要想进入长期被西方石油公司垄断的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具有一定难度。首先,对于西方公司来说,他们根本就不希望中国公司进入这一比较成熟的市场,会千方百计地对我进行阻挠和挤压。其次,尼与欧美国家具有长久的往来关系,对欧美国家依赖性较强。欧美国家为减少对海湾石油的依赖,必将通过加大对尼投资和援助,努力改善和增强同尼的关系,鼓励其国内石油公司抢滩尼产油区,与我企业展开激烈竞争。第三,我国石油企业深海油田勘探开发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中国石油企业虽然在尼取得了一些立足之地,但是要想站稳这一市场和巩固所取得的成果,除企业本身努力外,仍需我政府支持和外交努力。

  建议:

  1、进一步加强两国政府之间的高层沟通与交流,积极落实两国政府签订的能源领域框架合作协议具体内容,努力推进两国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奥巴桑乔总统对中国友好的政治时机,通过两国政府领导和高层官员之间的进一步互访,确定具体的合作领域和合作项目,千方百计促成我国石油企业与尼日利亚石油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加大对尼日利亚的援助和投资力度,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与尼在机械、电子、水利、制药、农业、矿业、林业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鼓励我国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来尼投资办厂,参与尼中小企业私有化改造,让尼日利亚政府和人民深切感到中国政府确实是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发展本国经济,为我国勘探开发和利用尼石油资源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3、建议国内石油企业在尼投资时,在老油田提高采收率、新油田转让、边际油田开发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几内亚湾区域的研究,不失时机地参与尼浅海和深海油田区块投标或参股。近年来,由于尼海上油田不断发现,西方公司逐步将勘探开发重点从陆上转向浅海和深海,并把工作重点放在已发现大油气田的开发生产上,在陆上油田的投入量有所萎缩,因此,在较小油田的开发生产以及设备维护上存在一定剩余空间,我石油企业可利用这个空间进入尼石油上游领域。另外,跨国公司出于战略考虑,对已获得开采权的区块放慢了勘探开采速度甚至了停止勘探开发,其目的是保证今后持续发展,对此应引起我们重视。实际上,尼政府招标的116个陆上边际油田虽然估计储量只有13亿桶,日产量不到1万桶而一直未被跨国石油公司开采,但有关专家认为,许多边际油田勘探开发成本较低,易于较快回收投资。因此,具有较大灵活性和低成本的石油区块对我石油公司来说仍然是有利可图。在我对尼石油上游开采领域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从开采边际油田开始,逐步积累经验,同时在取得尼政府对我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认可后,再向区块油田开发的纵深介入。

  4、我国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等石油公司应互通信息一致对外,避免发生互相残杀现象。另外,与尼石油公司合作时,应明确职责范围与收费依据,防止支付款额过程中的风险及其它经营风险。在投标时,应留有一定利润,不要过多削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我国政府仍要通过外交途径,特别是充分利用奥巴桑乔总统今年4月访华期间敦促尼在分配石油勘探许可证方面增强招标程序透明度,公平对待中国石油公司。

  总之,尼陆上油田区块发展前景较小,浅海尤其深海石油工业发展潜力较大。我国石油企业应充分抓住尼石油公司尚不具备石油开发生产的技术、设备、资金管理和相应的人员,而西方跨国公司又把主要力量放到大油田上的机遇,进一步提高在深海油田勘探开发方面的技术,积极参与尼政府投标,力争获得区块油田独立开发权。同跨国石油公司合作,从他们手中转让已证明发现油气储量但尚未开发的油田,或以带资形式参与这些油田的开发。同时与需要技术、管理及资金支持的尼本土石油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其已获得政府授予的区块。

  (信息来源:驻尼日利亚拉各斯经商参处子站)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