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企业千亿美元海外欠账待追讨(分析)(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2日 14:00 人民网-市场报
  参考
中国企业千亿美元海外欠账待追讨(分析)(图)
  中国以飞快的步伐跑进了世界贸易大国行列,近年来,中国在全球贸易中排名连年上升,2004年升至第三,贸易额突破1.1万亿美元。

  同时,中国出口收入中,迄今至少有1000亿美元的海外应收账款逾期无法收回,并且这个数字还将继续增加。

  谁制造了巨额的欠账?会对外贸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欠账能否追回……在中国外贸跑步前进的脚步声日渐清晰之时,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出口企业,都不能绕开这一个个问号。

  海外欠账:不低于千亿美元

  “其实,中国企业逾期未收回的海外应收账款究竟有多少,到目前为止并无一个权威的官方统计公布出来。”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博士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一些文章提到这个数据时也各不相同,有高有低,这些都是估算。”

  根据梅新育了解的部分情况看,中国企业海外应收账款的总规模“应该很大”。两年多前,他在做有关课题研究时,曾接触到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记录的不良资产。

  商务部研究院的另一位研究人员———信用管理部主任韩家平,同时兼任北京中贸远大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向笔者提供了一个估算的数据:“我国目前约有海外应收账款1000亿美元,而且每年还会新增150亿美元左右。”

  韩家平去年接受商务部委托,参加了有关“出口欠账”课题的研究。而他所在的公司迄今已经为1000多家海内外企业提供过账款管理服务,追回欠款总额累计1.4亿元人民币。

  韩家平承认,资料的统计收集相当困难。不过,“1000亿美元”的数据虽是估算,“但这是有根据的”。

  韩家平强调说,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财务制度十分不严格。“在发达国家,企业应收账款的合理期限一般是3至6个月,超过这个期限就作为坏账处理。而在国内企业,应收账款超过两年还未收回的非常普遍,并且这种信息一般不向外公布。只有对上市公司才规定,应收账款超过两年必须披露相关信息。也正因为如此,长虹被美国一家公司拖欠款项累积到42亿元人民币之多,才被外界所知晓。”

  “如果我国实行发达国家企业的财务制度,应收账款期限缩短至3到6个月,相信中国出口的海外欠账数目还会增加不少。”韩家平强调说。

  不必谈海外欠账而色变

  如此巨额的海外欠账,是否会累及为中国外贸的发展?韩家平说:“海外欠账的确会对出口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必须认真应对。但若谈海外欠账而色变,也大可不必。”

  其实,只要从事商业活动的企业,都会有应收账款。有应收账款,就有逾期未收回的风险。对于在出口中产生的逾期未收回的账款,就成了海外欠账。在海外欠账中,仍有部分可能追回,最后仍无法追回的就成为坏账。

  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存在大量逾期应收账款,并催生了为数众多的收账公司。

  应收账款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贸易结算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传统的信用证交易(即现金交易)和以赊销赊购为特征的信用交易方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商品相对于购买力过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除产品质量、价格和服务等传统的竞争手段外,企业进行竞争的手段将加入新的内容———结算方式,信用交易成为潮流。事实上,信用风险管理已成为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下力控制信用风险

  据统计,发达国家企业95%的交易是采用信用方式进行的,对信用管理较熟悉。我国企业目前使用信用交易的比例不足20%,对信用管理普遍比较陌生。即使在出口中,我国企业采用信用交易的比重也不足40%。

  “也就是说,同样规模的企业,发达国家企业的信用销售能力数倍于我们。我国企业必须大大提高赊销比例,同时下大力气控制信用风险,这样才能在销售上与发达国家企业竞争。”韩家平说。

  邓白氏国际信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的孙彤彦也认为,海外欠账拖累中国整体出口的可能性不大。但她同时强调说,对于单个出口企业而言,其负面影响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若无法追回成为坏账,很可能对企业造成致命打击;二是即使经过努力能追回,也会产生不小的损失。

  对于前者,因一笔出口单子无法收回货款而倒闭的中小企业,在现实中屡见不鲜。而对于后者的影响,似乎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市场报》 (2005年03月22日 第二十五版)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