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国金融改革步入实质和关键性阶段,随着金融市场全面对外开放时间表的日益临近,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及上市、利率市场化,以及对保险、基金等领域的深层次改革将渐次展开,对这些金融热点问题,正在举行的两会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金融改革千头万绪,抓住和解决最主要的矛盾才是决定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那么,什么才是金融改革的主要矛盾呢?高度垄断经营,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市场改革开放不相适应,应该是我国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目前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源。有人甚至将现行金融体制称之为我国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说明尽管经历了不少改革,也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国金融体制中最根本最深层次的问题仍然未能得到有效化解。无论银行、保险公司还是证券公司,几乎凡是与金融有关的企业不是国有就是国有控股,他们在经营中遵从的主要是行政命令,而不是市场规则。因为金融资源绝大部分掌握在政府手中,企业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各方面行政因素的左右。当别的领域市场竞争日益红火的时候,金融市场却基本上是死水微澜。
垄断经营的结果,使我国金融市场形成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比如一方面大量存款资金滞留在商业银行,另一方面不少中小企业急着贷款却无门可进。表面上看,垄断经营对预防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有保障,但由于缺乏竞争和管理不善造成大量呆坏帐等不良资产,实际上却成了严重威胁金融安全的最大隐患。
为此,要让我国金融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就必须从打破国有金融企业一枝独秀的垄断局面入手,让多种成分资本参与到金融业的市场竞争中来。去年开始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以及今年以来对非公有制经济经营金融服务业放开限制等等,都可以看作是金融业对内敞开大门的开端。尤其是实现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后,用户在选择金融服务时有了比较的余地,自然会推动银行之间改善服务的竞争。
应该认识到,由于金融业“百业之首”的地位,打破垄断经营不仅是金融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所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金融业有了比较充分的市场竞争,利率等经济杠杆才能真正起到调节投资和市场需求的目的,也才能更有效地减少由人为主观判断偏差所带来的经济发展失误。
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改革已经不是单纯的行业变革,而是关系到国家经济能否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性步骤。尤其考虑到明年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对外开放以后所面临的激烈市场竞争,攻克经济改革中最后一个堡垒——金融业垄断性经营就显得更加急迫,而任何的退缩和犹豫不决,都有可能使这一改革错失良机。相关稿件今年宏观调控不会放松 [2005-3-8]张学忠代表用细节诠释和谐社会 [2005-3-8]
·还没有相关的评论!
帐号或姓名: 建议不超过100字 相关图书经济参考报(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