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补课市场该补规矩了(调查·关注)(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2日 07:58 人民网-市场报
  新华社记者 王莹/文 李钢/图
补课市场该补规矩了(调查·关注)(图)
家长想补课提高孩子成绩 老师乐于补课获得高收入

  补课市场有需求

  日前,沈阳某报向数十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发放的调查问卷结果令人震惊:98%的被调查学生表示,他们的寒假是在家里和补课班或托管班的两点一线中度过;93%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在寒假中参加补课班学习,如此不约而同的答案,及当下补课班的盆满钵满、红火非常,就连许多教育界人士也不得不承认,补课是有市场需求的。

  升学压力无疑是滋生补课市场需求的最主要原因,在社会呼吁加强素质教育,为学生“减负”的背景下,家长所表现出的强烈“增负”愿望决非无的放矢。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在教育的等级制度和学生评价体系没有明显改变的今天,学生和家长只能被动地面对和承受择校、分数决定升学和就业难等现实压力,家长寄希望于通过补课来提高学习成绩,增加学生未来升学的竞争力和就业机会。

  正如沈阳铁路二中家长们所担心的:自己孩子的学校不补课,但其他学校的孩子却没闲着,而升学要看考试成绩。在现实社会中,高等教育要在“率”的支配下产生名额,特别是一些重点学校,最起码的入学条件就是分数,否则无法升学或花高价钱升学,这种情况下,家长怎能不急?

  一位重点中学副校长表示,一节课的时间只有45分钟,但书本上的内容却很多,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只能剥夺学生们的休息时间进行补习。尤其是初三学生,今年又增加了历史与社会、政治等考试科目,不补课行吗?一旦不补课导致学生成绩差,学校没法向家长交待。

  对于补课,家长思想非常复杂,他们一方面希望孩子能轻松些,另一方面望子成龙,希望孩子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现实中后一种思想往往占了上风。

  辽宁省青少年研究会秘书长孙浩哲指出,“补课”成为假期主旋律反映了部分家长的急功近利心态,孩子学习中等的想力争上游,本来能考上吉大的想再进一步上清华;衡量孩子的进步就是用成绩说话,看见孩子拿着书本才安心……而事实上这种比上课还累的“补课”,往往事与愿违,效果大多为零甚至为负。

  孙浩哲说,不讲效率,只讲时间是中国教育的一大误区。一般而言,低年级的学生保持注意力的时间在15—25分钟之间;初中、高中生的保持注意力的时间大约是1—2个小时。长时间的学习,孩子极容易出现厌学的情绪,补课就必定得不偿失。

  对于部分教师来说,丰厚的收入是补课热的“加温器”。在沈阳,一些教师平时每天晚上给学生补一节课,再加上双休日、寒暑假,一年的补课收入高达十几万元,一些“名校”教师一节课的收入就能达到上千元。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老师不顾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禁止,加入到补课“黑班”的队伍中。

  更有甚者,有些学校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到自己的补课班来上课,竟然在正常上课的时候对讲课内容有所保留,只有在补课的时间才讲出知识的精髓内容。补课彻底沦为了这些老师“创收”的手段。

  与此同时,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尽管他们是补课的主角,但他们也是受害者,不仅投入了大量财力和精力,也丧失了大量本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在调查中问及“你认为什么是有意义的寒假?”时,90%的学生不能立即回答,68%的同学只简单地回答了一个字“玩”。

  补课现象应该正视 适当补课应该允许

  补课市场要规范

  早在一年前,沈阳就有教育专家指出,当前考试成绩决定升学和就业,对因客观差异造成的中小学生补课需求,社会应该正视,适当补课也应该被允许。时至今日,这个问题仍没有得到妥善解决,“黑补课班”遍地开花,补课在“补”与“不补”的对抗声中逐渐走向扭曲。

  因为缺乏正确引导,在家长花钱图安心的思想指导下,无论学习好坏,初中生基本全员投入了补课的行列中,这不但增加学生和家长的负担,还剥夺了学生培养兴趣爱好甚至自学的时间,脑力劳动趋于体力化,使学生主动性、自觉性减弱,同时无形中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心理压力。

  沈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关荣玺指出,补课要分层次,因人而异。对好学生而言,因为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给他们补课无疑是浪费时间。而对于学习相对差的学生,就要有针对性地补,要对症下药,这种补课才是有效的。而现在校内校外很多所谓的补课,都是在恶性循环。学生们晚上加班加点地补课,无法保证正常休息,到了白天上课时就会打瞌睡,影响听课效果,这种补课对学生自身和对社会都是有害无益的。

  对于参与有偿补课的教师而言,补课不再是教书育人的一个载体,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商业行为。部分“名校”教师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利用家长“分数是命根”的思想,把“补课创收”当成了主业。教师的精力有限,但在这种“逐利”思想驱使下,每天赶场似的补课,必然影响其进行正常教学活动。

  一些教师还利用假期组织班内学生到校外补新课,关荣玺指出,这种做法是最坑害学生的,放假时讲新课,等到开学了,学生以为自己都会了,上课时就会不注意听讲,这种补课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甚至可以说是骗钱。

  而对于多数地下补课“黑班”,教育行政部门在打击时深感无奈。沈阳市社会力量办学管理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坦言,现在的“黑班”隐蔽性越来越强,部门人手有限,实在无从抓起。此外,社会力量管理部门对补课“黑班”没有处罚权,对于一些违规办班者,即使抓个“现行”也只能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教育局的人前脚走,办班者随后就大张旗鼓地招生上课。所以绝大部分“黑班”基本处于“民不举、官不究”的真空状态。

  “黑补课班”问题如何解决?全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课题组组长、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王加绵教授指出,目前中小学生的补课现象是中国教育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然产物。他说,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家长“望子成龙”的渴望与学校和教师想“业余”创收的愿望不谋而合,从而形成了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市场需求。否认也好,杜绝也罢,都变得越来越不现实。目前,最重要的是得从这一“存在”中寻找出“合理”的出路。

  王加绵建议,当前应在坚持学生和家长自愿的前提下,适当补课,规范管理。否则,既“管”不住、又无“规矩”的现实还得继续“存在”下去。最终,挨骂的总是学校,经济吃亏的总是家长,而受损失更多的则还是国家。

  在南方某些城市,采取的是社会力量办学管理部门统一聘请教师,统一价格招生补课的做法。沈阳有关专家也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如由学校按中考科目开设补课班,规范价格,学生自愿参加的做法。在招生上,除了本校学生外还可以招收别的学校学生,这样就可以保证学生的自愿性和选择可比性,也形成了教师资源的“补课共享”。

  《市场报》 (2005年02月22日 第三版)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