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供电进入恶性循环?《京都议定书》再给中国电力供应施压
《京都协定书》2月16日正式生效,给刚在春节期间过了个好年的电力供应套上了紧箍咒。据有关统计,2003年以来,国家经济对于煤和电等能源的依赖,已经成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排放量迅速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作为传统发电模式,以煤炭为主要原料的火力发电一直是我国发电的首要组成部分,占据了70%以上的发电份额。
目前,电煤供应中的“计划电”与“市场煤”之间的矛盾仍十分突出,并成为全国缺电的主要原因。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足可影响到今年的电力供应。
电力供电紧张难缓解
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已经透露,2005年中国电力供应偏紧状况仍难根本缓解,最大电力缺口估计在2500万千瓦左右。电力专家朱成章表示,虽然从今年起的两年内,我国将累计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3亿千瓦,但由此判断2006年全国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可以得到缓解,却仅仅是一种静态的推算。这种按2003年负荷预测、电力电量平衡的基数预测出来的结果,对变化的估计是不足的。
据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负荷预测研究所预测,明年我国电力供应仅能满足8.5%的电量增长需求,电力供应继续紧张;2006、2007年也只能够满足9%的电量增长需求。朱成章说,9%的电量增长,能否满足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对用电的需求,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如果经济增长继续保持近年来的态势,2006年、2007年我国电力供应局势还有可能继续紧张。而且,宏观调控的程度对未来电力生产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火力发电能否被取代 来自电力系统的分析指出,去年全国年底总装机容量达42150万千瓦,其中新投产火力发电机组2824万千瓦,新机组的运行将使2005年煤炭需求量大幅度增加。而电煤消费量占煤炭总消费量的60%以上,电煤的增长是煤炭需求增长的大头。
然而,除了火电之外,可再生能源在电力供应上依然是“配角”,核能、太阳能、LNG、风能、水能等发电模式加起来,尚不足全国发电量的三分之一。据悉,风能技术的发展是眼下最为迅速的:过去5年间,全球的风能容量累积上升了平均32%。至2003年,全球风能发电机容量达39.294兆瓦,这足以为1900万欧洲家庭、约4700万人提供电力。欧洲风能协会指出,至2020年,风能将会满足全球12%的电力需要,提供180万职位,减少排放100亿吨二氧化碳。
当前,世界风电电价快速下降,已日趋接近燃煤发电成本,经济效益凸现,而风力发电能力每增加一倍,成本就下降15%,近几年世界风电增长一直保持在30%以上。目前,中国风电成本每度约在0.5元以上,随着中国风力发电装机的国产化和发电的规模化,风电成本可望再降。
电力有盈缺并不可怕
“谁该为缺电负责,谁该对缺电检讨,这样的讨论已经没有意义,像众多商品有过剩和短缺一样,电力供应有盈有缺,并不可怕,关键是要让市场发现缺陷,让市场发现价格,用机制平衡调节供需矛盾。”暨南大学经济学教授朱卫平呼吁用平常心态看待缺电现象,把主要精力放在发挥市场调节的主导作用上来。
还有人士认为,这几年电力之所以陷入“短缺—过剩—短缺”的恶性循环,很大程度上和“前怕狼、后怕虎”的决策思维怪圈分不开,而在电力市场规则的设计上,则显得过于缩手缩脚。
据悉,国务院将批准“煤电联动”方案,这也可能为建立良性市场循环机制和价格发现机制传递了一种信号。
本报记者 李晓莉 通讯员 蓝旺
(观宇/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