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推进东西岸经济互动(组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1日 13:34 海峡网-厦门晚报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个重要机制

  推进东西岸经济互动
推进东西岸经济互动(组图)
  核心提示:我们在谋划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过程中,曾有一种说法:长江三角洲的年GDP近3400亿美元,珠江三角洲为近3500亿美元,而福建若加上台湾也有3600亿美元。这个思路的方向是正确的,但目前这种类比的意义不大的,因为长三角、珠三角内部之间的互动,比起我们与台湾的互动,要紧密得多,而台湾与长三角、珠三角的互动也多过与我省的互动。说它方向正确是因为紧密闽台的互动,对我省的经济发展有重大作用,这个互动近20年来取得很大的成果。但不必讳言,由于种种原因,这个互动没有达到更大的成效。我们应当把这个互动作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个重要推进器。
推进东西岸经济互动(组图)
西岸有优良的港口

  台湾经济的基本现状
推进东西岸经济互动(组图)
我们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名之曰“西岸”,并将之突出出来,根据对应的原理,就存在研究“东岸”的问题。因此,西岸经济建设的过程必须考虑与东岸的互动、呼应。

  看看东岸台湾的状况。近几年来,台湾由于陈水扁上台,持有“台独”党纲的民进党执政,在岛内大肆推行“渐进式台独”,制造两岸的紧张关系,岛内挑起族群矛盾,失业率居高不下,民众的痛苦指数上升,普遍感到日子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更不好过,这是台湾老百姓感受到的一面。但是从经济总量的实力来看,台湾仍然是不可忽视的。2004年10月,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的“2004-200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将台湾排在芬兰、美国、瑞典之后,名列第四。其三大指标性项目:科技竞争力从前年的第三推进为第二;总体经济环境从前年的第十八大幅提升到第九;只是公共制度(指政策不稳定性、官僚缺乏效能、政府不稳定性、税务规范及劳工规定等)则从前年的第21名退居为27名。这个竞争力指标可以作为我们观察台湾整体经济的一个重要参数。

  应当指出,2000年民进党并没准备好上台。刚开始,由于缺乏经济管理人才,加上核四风暴,2001年的经济出现了负增长。但近两年,他们也慢慢有了经验,经济开始升温,逐步走出低谷。在岛外人士看来,台湾的经济并不是太坏(岛内人因与过去对比感到差)。我想用几组数字来说明:从1999年到2003年的年GDP分别为2905.44亿(美元,下同)、3139.08亿、2868.40亿、2892.72亿、2959.00亿。同期的年增长率分别为5.59%、6.36%、-1.64%、4.16%、3.94%,而2004年估计为5.91%。同期人均GDP分别为13235元(美元,下同)、14188元、12876元、12916元、13157元,而2004年预测为13995元。

  附:近年世界经济论坛对台湾地区成长竞争的世界评比排序

  2001 2002 2003 2004整体 7 6 5 4科技 4 2 3 2公共制度(政府部门) 24 272127总体经济环境 15 6 18 9民间企业 21 16 16 17

  台湾为何能度过几次经济难关

  对台湾经济的好转,一般的看法是将之归于国际经济景气复苏,特别是美国、日本经济对台湾的推动,其实最不可忽略的因素就是逐年增加的从祖国大陆得到的大量顺差。还有其内在原因:其一是台湾经济主要是靠中小企业支撑,台湾中小企业应变能力很强。其二是有大量优秀、熟练的技术人员和技工可以承接高科技、精密产品的订单。其三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台湾经济的成功转型,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移,发展了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虽然其高科技产业严格说是“订单产业”,但由于有大批熟练工人,其地位难于取代(目前只能去上海等地)。也正由于这些原因,台湾在近30年来经历几次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和内部政局动荡,均能较平稳地过关,经济总体稳步增长。

  如何化被动招商引资为双方互动

  我省“十一·五规划”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个阶段,我们应该在这个虽然与台湾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的阶段,“跟踪台湾产业发展、密切两岸产业合作,互惠互利,达到双赢”,进行跨越式的发展。一般的经济原理告诉我们,只有不是处于奇货可居的位置,他才会放下身价与你互动,如2004年12月底,台湾“经济部”开放IC封装测试,四以下TFT、LCD中段制程到大陆投资就是因为大陆也已有厂商投资,他们担心如果单方面禁止台湾厂商到大陆投资,会错失大陆市场。这说明只有这样才会化被动的招商引资为双方互动。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台湾产业发展的最主要特点是高科技产业非常集中,简单来说,就是IT业在九十年代后期发展到了极限,不管是半导体、电脑,还是后来的平面显示器,在世界市场都极有竞争力。但由于其原创力不足,是代工性的技术,2000年之后瓶颈才开始出现。

  为了降低成本,他们陆续向长三角、珠三角转移,在这两地区形成产业协力网络(产业链)。于是台湾的经济界人士和投资者开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企求再次产业转型升级。他们判断,虽然“代工”一直是台湾企业获利之道,但随着微利时代的来临,为维持经济优势竞争力,必须再次提升高科技产业。他们已经在制定前瞻性的策略,改变其原创力不足,缺少拥有自主品牌的状况,将其主攻方向定在数字化信息产业和生化技术产业。发展这两种产业,他们也面临人才缺乏问题(估计约3万人),所以准备开放大陆有关科技人员入岛。我省厦大、福师大等高校和科研单位在这些学科方面有较强的科研力量,如果我们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制定“十一·五规划”时,也制定出直接抢滩这两个产业的规划,那就几乎可以跟台湾同在一个起跑线上。今后,台湾就需要与我们交流,东西互应,我省可以直接跳到更高的产业层。福建一旦与台湾的差距大幅度缩小,对促成祖国统一有着重大意义,这也是福建对整个中华民族责无旁贷的责任。

  不可忽视东盟自由贸易区

  我国“十一·五规划”结束之时,恰是“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10+1)启动之日。届时,一个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形成。近三、四年来,内地云南、广西对如何配合、利用建立“10+1”自由贸易区的契机作了许多研究,并已采取了实际步骤。我省在东南亚拥有华侨人数仅次于广东,有天然的关系,这是优势。但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利润才是真正的驱动力,乡情要退居其后。云南拥有便利进入中印半岛的陆路和河道,广西可以以北海港吸纳中西部的货源从那里出口。湖南、江西可以是我省港口的腹地,也可以是广西北海的腹地。港口生存的关键是吞吐量,吞吐量越多成本越低,成本越低吞吐量越多。当自由贸易区建立时,进出口产品关税近乎零,其量之大可以想像,福建将占到多少份额?我们与东盟各国交流的产品是什么?我们必须预作设想,并往这方面努力。

  我省必须重视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另一个原因是,台湾不是一个主权国家,将被排除在这个自由贸易区之外而被边缘化。所以贸易区设想提出时,台湾当局及岛内一些经济人士就想寻找出路,一是以单独关税区的名义分别与逐个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二是企业外移到大陆或东南亚国家,避开课税。根据台湾有关人士谈话判断,他们可能主要选择第二办法,所以在未来仅有的五六年,我们可以断定,台湾将再次出现产业移出风潮。

  根据2004年福建年鉴公布,我省2003年对新加坡出口值为4.41亿(美元,同上)马来西亚为3.25亿、泰国为1.38亿、印尼为1.98亿、菲律宾为1.97亿、越南在1亿以下。再根据台湾“行政院”公布的数据,台湾省2003年同样是对东盟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越南等国出口值分别为49.83亿(美元,下同)、30.46亿、25.65亿、15.14亿、23.00亿、26.64亿,单这6个国家合计170.72亿美元,超过出口欧盟的大约140亿美元(同期出口美国为268.66亿美元,出口日本为136.59亿美元)。仍以2003年观察,台湾出口主要货品,最大宗的是机械及电机设备,出口值753.52亿美元,其次是基本金属及其制品,出口值143.30亿美元,再次为纺织品,出口值为118.77亿美元,第四为精密仪器、钟表及乐器,出口值为74.29亿美元。第一、二项是近二十年台湾向外转移最少的产业,由于10+1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看来他们也得转移,他们又只能选择拥有技术熟练的高素质工人的地方转移。东南亚的土地可能比我们便宜,但高素质的工人却无法跟我们比,所以只能向大陆转移,现在就看我们如何接受这一波的转移了,倘若我们福建接受得多,就可以促使闽台的互动,增强我省的经济实力和出口能力。

  做好引进优质农产品的文章

  建议发挥我省与台湾自然条件相似的有利条件,积极引进台湾农民带着优良品种与技术来我省投资、开发,使我省成为台湾优质农产品种植、生产的替代地区,形成两省农业互动的态势。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我省的农产品档次,也有利于做台湾中南部农民的工作。长期以来,我们吸引台资主要侧重于第二、第三产业,农民没有因为我们对台商的优惠获得好处,而且还担心大陆的农副产品入岛,冲击他们的利益。所以在民进党及李登辉的欺骗下,多年来,他们是民进党的基本支持者。倘若我省能做好互动,也是在做台湾人民工作方面的一大贡献。

  台湾经济发展史告诉我们:日本占领时代,由于日本殖民者本土需要大量的农副产品,一直致力提高台湾农业水准;国民党退据台湾后,为了生存,稳定局势也努力发展农业。所以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之前,台湾是处于面向岛内局部市场和对外贸易的商业农业经营状态,也就是所谓“米糖经济时期”,到六十年代才转入进口替代工业时期,所以台湾的商业农业网络极为畅通,2003年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出口值达40.83亿美元。台湾的农会几年来积极到香港、上海等地推销他们的产品。去年11月台湾岛内因为柳丁过剩,引起果农抗议,台湾当局更是努力为农民寻找国际市场。然而台湾的农业成本较高,当他们的产品有了市场之后,必须要找可以降低成本的替代生产地区(如现在的茶叶),这样就带来品种、资金与技术,也给我们带来市场。

  现在福州、漳州的两个农业实验区所引进的台湾农业投资已取得成绩,但全部是一家一户的台湾农业户投资,形成不了气候。台湾农村组织情况是:除乡镇基层“政权”外,还有服务性质的农会、农用社和部分地方农民自愿组织的各种类型产销班。我们应针对这一情况,与台湾的农会,或其经济合作组织——产销班合作,农民有品种、技术,农会和农村信用社一配合就有资金,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规模生产。根据这个思路,2002年夏天,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支持下,省台盟和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联合邀请台湾农会总干事及一些乡镇农会总干事来访,希望他们前来整体性开发,一个乡的农会赢利了,就惠及整个乡的农民,等于做了一个乡农民的工作。去年11月,许信良带了一批农会总干事到北京、上海访问,贾庆林主席、回良玉副总理接见了他们。希望我省也能重视这项工作。

  海峡东西岸的有效互动,无疑能够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的早日实现,也有利于闽台的经济、文化交流,让两岸早日统一。

  注:本文为陈正统先生代表省台盟在政协福建省九届三次会议上发言的摘编。

  本版撰文 陈正统 摄影 黄晓珍(厦门晚报)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