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省刚“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明水,42岁的温州人林永敏和两位温州同乡又过上了集体生活。走出这普通居民楼里的“宿舍”,向南1公里是老林经营了五年的民用爆破炸药厂,向西1公里是他们投资1.2亿元刚建成并投产的粮食深加工企业。
有着好听名字的明水位于黑龙江省绥化市,多盐碱地又不通铁路,黑龙江人常用“明水没水,拜泉没泉”来形容这一带的落寞与贫瘠。温州商人林永敏在这个黑土地上的偏远小县城开始了他的“实业”梦想,不仅落户在此一个接一个地创办着企业,还带来了同乡企业家来此“淘金”。问及其中的奥秘,老林毫不讳言,“温州人敏锐的经济嗅觉在振兴中的东北抢到了先机!”
“1999年,黑龙江省到浙江招商,我当即看中明水县的民用爆破企业的改造项目,还听说这是个鸟语花香的好地方!”林永敏笑着说,自己“当年是一个被骗温州人”,来到一个夜里连路灯都少见的贫困县。
然而,就是在这片没有“鸟语花香”又“死冷寒天”的土地上,老林成了当地招商引资引来的第一个“外商”。摆在老林面前的是个设备陈旧、已经停产的老厂,更有250多名工人的就业和200多退休职工的养老问题。
五年间,老林不仅把这家民用爆破企业改造成为县里的纳税大户,还从温州请来妹夫帮助自己管理企业,自己专职跑销售。近年,他又陆续投资扩建了厂房,建成了自动化水平更高、全程安全监控的新生产线。
问及成功之道,林永敏颇有些“得意”地说:“炸药行业是特种行业,是个人很难从头做起的‘控制行业’。原来的这家工厂已经具备了生产炸药的批号和技术、设备、人员基础,只是经营不善而面临破产,这样的项目摆在眼前还能不立刻抓在手?这几年,我只要保证了生产安全,产品不仅在黑龙江市场不愁卖,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老林在明水落了户,敏锐的经济眼光让他抢先抓住了发展事业的好机会。土生土长的温州人和一个地处偏远的东北小县城结下了不解的情缘,他说“温州、明水都是家”。老林见证着小县城从没有路灯到“夜晚变亮了”、人行道铺上了行道砖、外来企业纷纷落户等种种变化,去年,县里领导请他参谋发展龙头企业搞粮食深加工,他就动了心思。
经过对粮食深加工项目和市场的先期考察调研,老林带来了自己温州同乡企业家创办的全国百强民营企业环宇集团,共同投资1.2亿元建设年产30万吨玉米淀粉加工企业——环宇集团黑龙江格林粮食开发有限公司,自己入股40%。由于设计周密,企业在半年内完成建设并投产,以往是明水农民发愁的玉米成了销路顺畅的淀粉。温州企业家在黑土地上的贫困县创造了“温州速度”。
“明水是个农业县,从农民到县领导,粮食歉收愁吃不饱饭,丰收了又愁卖粮难,一直是守着‘粮仓’喊‘饿’的贫困县。让本地人觉得发愁的‘粮食’却被外来的温州人看好了、用好了,还做成了大文章。”明水县委书记李庆卓的这番话道出了明水上下对这家粮食加工企业寄予的厚望。
林永敏说,“国家为支持东北振兴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黑龙江省有关部门更是对‘弱县’明水实行对口帮扶。现在企业刚刚建成就已经开始享受到贷款和购进固定资产的增值税予以抵扣的优惠政策了,光是予以抵扣的增值税就有1000多万元,而这些是我在其他地方投资所享受不到的。贫困县的劣势利用好了就是优势。”
由于及早考虑到当地没有直达的铁路,老林在企业建设之前就开始谋划产品运输问题,企业尚未投产,离明水县最近的铁路线的一个货场也成了企业承包经营的一部分,不仅厂里每天生产的产品不愁运输和储存,还可以赢利。当地人感慨,“我们看不上、管不好的东西,怎么到了温州人手里都能赚钱?”
虽然自己在杭州的房产每年租金就在百万元以上,又持有温州一个电器元件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的股份,老林还是在东北扎了根。这位从19岁就走南闯北从推销小电器到办企业积累起资金的温州商人,在东北、在一个陌生行业里,从头开始了发展实业之路。
虽然备受艰辛,却也在变与动中感受着“爱拼才会赢”的独特乐趣。企业刚刚投产,几位温州企业家立刻发现前期考察的淀粉价格与现在的市场行情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淀粉产品的利润空间本来有限,他们当即决定,2005年购入淀粉深加工设备,让产品在自己手里实现成倍增值。
温州商人敏锐的目光让林永敏寻到了发展事业的好机会,更由于对县域经济的贡献而在黑龙江省当选为省人大代表。目睹着全国知名企业三精制药等外来企业纷纷在当地建厂,老林说,“今年,我打算在县里搞房地产建楼。来这里落户的新企业多了,企业周边的房子又有限,附近的房价要涨!”看来,林永敏又发现了新“亮点”。
作者:呼涛
(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