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匋俗斋存牍》去年在嘉德秋拍上以79.2万元成交。
宋元版本存量少,学术与投资价值兼具
古籍善本:物以稀为贵
进行艺术品投资如果再往齐白石、张大千等书画大家里面“扎堆”,也许时机未免有些晚,许多有心人已经开始关注其他类别的艺术品投资,比如古籍善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02年拍卖公司全年一共只举行了4场古籍善本专场拍卖,然而去年,光是秋季大拍就已经有至少4个专场,嗅觉灵敏的拍卖公司已经看到了古籍善本的市场前景。
2003年,一组《钱境塘藏明代名人尺牍》拍出990万元;2004年春,清初大诗人钱谦益的稿本残存一册拍出265万元……古籍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投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收藏古籍也由冷转热并且越发红火。
宋版书一页值万元
据广州一位古籍收藏爱好者李先生介绍,我国私藏典籍从汉初就开始了。今天人们所说的古籍善本,通常指唐木板雕版印刷以后,至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具有历史文物性、艺术代表性、学术资料性的纸质书籍文献。从版本上主要分为刻本(雕版印刷)、写本(手写、传抄、稿本)、活字本(活字印刷)等。宋元时期是雕版印刷的顶峰,雕刻精美、字体端庄、纸墨考究。所以,从明中叶起,宋元版本就成为藏家追逐的热点,民间更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的说法。
目前,市场上的古籍善本价格还在不断攀升,特别是宋版书或更早的古籍涨幅更是惊人,眼下一般宋版书都是按页论价而不是以本论价,一页品相上好的宋版书市场价大致在1万元左右,换句话说,一册100页左右的宋版书价值可达到100万元左右。
据研究专家介绍,由于宋版书十分珍稀,其市场价格有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
元版书市场价与宋版书相差不是很大,价值也随着宋版书的升值而不断上扬。明版书市场价要比宋版书低不少,其价格目前还比较平稳,但明版书又要比清版书的价格昂贵许多。明代初期的版本因流传下来的比较少,所以明初版本的升值潜力千万不可小视。明代中叶及明末的各种版本由于尚有一定的存世量,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其市场价格仍将平稳地维持着原状。
清版书由于存世量较大,特别是清中叶及晚清的版本市场价还不是很高。但清初康熙、乾隆年间的版本仍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清代图书以木刻为主,晚清时有一部分石印版出现。清代版本尽管目前价格不是很高,但在这部分存世量较大的图书中仍不乏精品善本,这就要看收藏者的识别能力了。
此外,民国初期的石印版和20世纪30年代的一部分铅印版、影印版虽然不属于很珍贵的古籍善本,但也值得投资者收藏。
富含历史研究价值
2004年中国嘉德秋拍的“古籍善本专场”的成绩不俗,尤其是富含历史研究价值以及艺术价值的拍品更是受到藏家们热逐。清末《匋斋存牍》是收藏晚清贵胄、高官、名流与清末大臣端方来往的手札,内容丰富,史料价值极高。该拍品最终以79.2万元的价格成交。
国家文物法对古籍善本曾明文规定,凡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前出品的文物和图书,均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得私自出口。于是收藏家们往往将这一时限之前的清代初期或更早期的精刻本和精抄本视为珍宝,因为它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学术资料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从而决定了其收藏和投资价值也是相当高的。
古籍善本由于是纸质品,很容易受到损毁,这就导致了流传下来的古籍善本十分稀少,许多古书现已绝迹,留存下来的古籍善本中不乏孤品、珍品,有的存世量也不过是寥寥几部,因此,古籍善本的价值珍贵也就不难理解了。本报记者 王晶晶
链接
何谓古籍善本?
清朝版本目录学家张之洞的解释为:
一是足本,没有删节和缺卷;
二是精本,精校精注,错误极少;
三是旧本,即传世很久的木刻本、传抄本和线装书。
当代学者对古籍善本的解释为:
一是年代久远而且有文物性;
二是印刷插图精美具有艺术性;
三是书籍内容精辟具有学术资料性。
如今古籍善本从年代上分为宋刻本、辽刻本、西夏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形式上可分为雕版印刷、活字印刷;而活字又有木活字、铜活字、泥活字、铅活字、锡活字之分;内容上分印本、稿本、抄本、批校本等等。
评判古籍价值的标准
文献价值古书籍记载的史料非常丰富,是研究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古籍的价值首先体现于它的文献价值。
版本价值古籍的版本种类很多,一般来说,稿本(作者的原稿)、旧抄本、原刻本、精刻本、初印本以及各类活字印刷本等版本的价格更高。
艺术价值有些古籍字体雕刻精美,印刷水平较高,如精写本、精刻本、各种套印本、红印本、拱花等。
学术价值如名家稿本、精校本以及在某一学术领域有独到见解或较为少见的版本、写本、批校本、过录本等,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文物价值有些古书,抄写或刻印本年代久远,流传又稀少,如宋版书存世不多,无论从纸质墨迹、印刷技能、装帧水平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文物考古价值。
相关资料
火眼识赝品
古籍善本收藏市场的赝品虽没有字画杂项多,但冒名人批校、加盖伪章、残本充全、挖改描补、撕去序跋的事也常有。专家提醒收藏者要多看预展,多请教专家,一般造伪的惯用手法有:
1、制作古籍伪本必须将纸做旧,方法有两类:一是“染纸”,包括用糖水,或用栗子壳本水,或用茶水,或用其他方法等将纸染成黄褐色,也有用烟水熏黄的,以求使纸显旧色;二是用“旧纸新作”,如果作伪者存有古纸,就可在纸上面新印古书内容,然后订成“古籍”,这种作伪方法尽管较少,但却使人很难从纸上辨别其真假。
2、伪造序跋。一些重复刻印本上,除保留有原书的序跋外,又增刻新的序跋,叙述重印的原因,序跋后还著有姓名、年月等。这些都表明了书籍的真实年代。作伪者往往裁掉对其作伪不利的序跋,或涂改其中的年代,也有重新伪造对其作伪有利的序跋。
3、伪造名人题跋,藏章印记。
4、伪造牌记。保旧牌记,挖掉复刻牌记,或挖补,涂改复刻牌记的年代。
5、裁截目录。将原目录裁去部分或全部,使人不知收全该书究竟有多少卷,以便用残本充当全本。
6、利用著录书。有些著录书的记载是错误的,作伪者便故意以此为据来兜售自己制作的伪本。王晶晶责任编辑:张克然姚虹(来源: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