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CEPA周年回顾:港资借道CEPA“再续辉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5日 15:33 南方都市报
CEPA周年回顾:港资借道CEPA“再续辉煌”
 
  在CEPA下,港资银行和券商都在加紧掘金内地市场。本报记者 吴伟洪 摄

  5家港资银行内地设立分行,香港证券中介机构可在内地设立合资期货公司

  港资借道CEPA“再续辉煌”

  编者按

  今天,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已经走过了一年零三十六天了。回顾过去一年,CEPA让香港人和香港企业尝到了甜头。金融和资本市场也不例外,银行、保险和证券业纷纷以各种方式与内地展开联系,银行的步伐更快些,随后的是保险和证券业。

  然而我们在回顾的同时发现,在利好的声音下,香港中介机构认为,针对中介服务以及证券行业的条款所起的作用相当有限,两地中介服务平台的差异是目前阻碍内地和香港加强合作以及交流的主要原因。如何让CEPA发挥到最大的作用,值得我们思考。

  银行

  优惠政策:2004年1月1日起,香港银行进入内地市场的门槛从总资产200亿美元下降到60亿美元;香港银行在内地开分行无需先期设立代表处,可向银监会直接提出申请;每新开一个分行的注册资本金只需1亿美元,且不受银监会规定的“外资银行1年只准开1个分行”的限制。香港银行在内地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开业年限要求从3年降至2年,在考核经营人民币业务的盈利资格时,将单家分行考核改为将内地所有分行合并考核等。CEPA第二阶段即附属协议则允许香港银行经批准开办代理保险业务。

  最新成绩单:CEPA对香港银行内进的优惠令香港银行迅速掀起北上内地热潮。银监会官方证实,目前90%以上的总资产达到CEPA规定的香港银行已获准进入内地设立分支机构。2004年1月1日至今,该会已批准5家香港银行根据CEPA规定的优惠条件在内地设立分行,分别为永隆银行和上海商业银行及大新银行分别设立深圳分行、永亨银行和中信嘉华则分别设立上海分行。与此同时,银监会还按照CEPA规定的优惠条件批准了26家香港银行内地分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申请。至此,香港银行在内地拥有58家营业性机构行,其中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营业性机构约占经营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机构总数的1/3。

  5家港资银行北上

  香港中小银行曾因无法满足中国WTO所规定的门槛而难以进入内地,但中国内地早已是香港中小银行重点拓展市场。CEPA大幅度降低香港银行业进入内地的门槛,为香港本地银行在同国际金融巨头竞争进入内地金融业的竞赛中占得先机。香港金融管理局有关人士曾估计,在CEPA下,大新银行、永亨银行、永隆银行、中信嘉华银行、上海商业银行、工银亚洲、道亨银行以及南洋商业银行等8家港资银行将可在内地设立分行。而未来两年内,香港注册银行将会在内地新设约20家分行。

  而根据银监会官方消息,根据CEPA政策,目前5家纯正的港资银行获准在内地设立分行。尚有3家符合条件的港资银行正在申请之中。已获准开业的永隆银行深圳分行行长王达球称,目前该行与深圳的银行业已在一些业务上有牵手的经验,如增值资产和汇款等,效果很好,接下来计划在进出口融资方面开展合作。中信嘉华对内地市场觊觎已久,去年12月受益于CEPA而获准在上海开设分行,并已于上月中旬开业。该行总裁陈许多琳毫不讳言“嘉华是CEPA的受惠者。”

  恒生银行、东亚银行和汇丰银行亦是CEPA的受益者。这3家银行不仅在香港注册,且规模庞大。早已进入内地的恒生银行、东亚银行及汇丰银行开始借助CEPA加快机构开设。一年之中,汇丰银行苏州分行和重庆分行及成都分行纷纷获准成立。银监会还证实,26家港资银行经营机构获准开展人民币业务。

  尽管CEPA大大降低了香港银行业进入内地的门槛,但香港本土银行规模偏小,相当部分港资银行自身仍无法越过门槛进入内地。一场并购潮亦由此而起。其中工商亚洲收购华比富通后一跃而为香港第6大银行。

  外资变身港资进入内地

  由于CEPA给予了香港本土银行较外资银行更为开放的准入政策,早已凭借其实力进入中国内地的跨国巨头对港资身份趋之若鹜,不约而同地谋划“更改出身”。

  近日,美国银行(亚洲)有限公司广州代表处正式成立,成为CEPA实施后首家在广州成立代表处的港资银行。事实上,美国银行(亚洲)公司的母公司——美国银行集团已进入中国内地该代表处首席代表指出,美国银行集团早已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越过准入门槛进入中国内地,并开设了分行。但美国银行集团希望借道CEPA加快在中国内地铺设网络。于是,美国银行集团在香港注册了美国银行(亚洲)有限公司,并以此“港资身份”申请进入中国内地。

  “两路并进”中国内地成为跨国银行集团去年的一致行动。除美国银行集团外,在香港经营百余年的渣打银行亦采取顺应CEPA的行动——去年7月初,渣打集团将其旗下的渣打银行香港分行、渣打银行财务(香港)公司和渣打银行资本公司及渣打的银行卡业务“打包”并入刚宣布成立的渣打香港,成为香港最新的一家持牌银行。渣打(香港)成为渣打集团进入中国内地又一旗帜。与此同时,渣打银行通过入股渤海银行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并正在申请将中国内地的一些代表处升级为分行。记者从广东银监局获悉,渣打银行广州代表处已获准升格为广州分行,目前正在筹备之中。如此,渣打集团正“三路推进”中国战略。渣打银行的主要竞争对手——花旗银行亦有展开相似的行动。去年6月底,花旗银行(香港)有限公司被授予有限制牌照。花旗银行(香港)自此拥有“港资”身份并享受CEPA优惠。

  渣打银行(香港)公司原总裁王冬胜直言,跨国银行“变身”香港银行,意味着跨国银行能够搭上CEPA顺风车,抢占内地市场先机。

  港银行业涉足人民币业务

  在为香港银行业北进内地大降门槛之际,国务院还批准香港银行在港办理人民币存、汇和兑换及银行卡四项业务。此举亦被视作CEPA具体落实行动。

  去年2月25日,中银香港、渣打银行、东亚银行等多家香港银行正式推出存、汇和兑换三项人民币业务。在随后的去年4月,汇丰、渣打、东亚和恒生等成为中国银联首批外资银行成员。银行界人士认为,香港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是香港银行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国银联香港代表处人士介绍,截至目前,香港地区发行的人民币卡已超5万张。随着更多的香港银行提供此项服务,这一数字还将不断上升。而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近日则称,目前几乎所有银行均已参与经营人民币有关业务。全港人民币存款总额已突破100亿元人民币。此人士称,人民币最终将成为区内主要货币,甚至是其他货币保持稳定关系的对象。面对这个对环球经济有深远影响的发展趋势,香港成功争取人民币业务在港展开,为香港金融界参与这个大趋势做准备。

  目前有消息称,香港银行业正争取在香港开展人民币贷款业务,以获得更多的收入。

  珠宝首饰

  优惠政策:273种香港制造的货品享受零关税进入内地市场,其中包括珠宝制品。香港制造的珠宝产品更方便通关和更容易在内地销售。与此同时,内地对香港珠宝企业市场准入的要求大大降低,业务范围更广,可以选择独资或合资的形式,并可以在所有地级以上的城市开办独资企业。

  最新成绩单: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一年之间,香港珠宝业在内地开店数量较之前增加一倍,并在所在城市珠宝首饰业售量中占据半壁江山。

  港资珠宝商内地狂开店

  香港贸易发展局助理首席经济师潘永才称,在CEPA实施之前,香港珠宝业在内地开设企业只能采取合资形式,且其注册资金很高,地点亦仅限于省会级的城市。这种限制令香港珠宝企业在内地发展缓慢。而CEPA将会令香港珠宝业大大受惠。

  事实上,香港几乎所有珠宝品牌店在去年一年中狂开店铺。周大福驻中国常务副总经理陈世昌透露,CEPA实施一年来,该公司在内地新开店铺100多家,该公司在中国内地总店数已达300家。事实上,周大福已自1998年首次在中国内地开店。“长远而言,CEPA对周大福而言是一件好事,因为周大福可以利用CEPA优惠条件发展零售业务。”

  记者还获悉,六福过去一年间亦增开新店近100家,其在内地珠宝店已增至约200家。而周生生、谢瑞麟和金至尊等亦不甘落后,其在内地店铺激增。

  广东省金银首饰商会会长甄伟钢称,CEPA实施之后,港澳珠宝品牌商大举北进内地,已成为内地单一最大品牌网络群。这些港澳珠宝品牌店不仅抢占所有沿海省会城市,还进军沿海二级城市和内陆省会城市。随着店铺数激增,港澳珠宝商在内地的销量亦直线飙升,目前已占据其所在城市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

  内地珠宝业将重新洗牌

  港澳珠宝品牌店大举杀入内地之后,内地同业受到较大影响。甄伟钢认为,之前,内地珠宝业品牌意识较弱,而港澳同行的品牌优势已形成较有力的竞争。在此冲击下,内地珠宝业开始重视品牌,并实施品牌战略。CEPA下,广东珠宝业将更多地吸收香港珠宝界成功经验,实现产业整体提升。但强势品牌的港澳珠宝业亦必将加速内地珠宝业的洗牌。

  此人士还认为,港澳品牌珠宝企业大举北上内地,还推动内地珠宝业营销模式的变化。如广东去年底率先实施的金饰品价费分离定价机制就是港澳珠宝商推动的成果之一。而价费分离本身就有助于珠宝业树立精品意识。

  不仅如此,港澳珠宝业挺进内地还改变了此行业在内地的开店模式。此前,珠宝业多在大型百货公司内开设专柜,借助其人气和品牌等招揽客户。但是因诸多不便,港澳珠宝品牌商开始设立“单门独户”的店铺,而不再更多地依赖百货公司。

  目前,金龙珠宝、周生生、周大福等15家珠宝商纷纷以独立门店的形式进驻正佳,便出现一种开店新模式。

  港品牌店多在内地设厂

  零关税是CEPA对香港珠宝业的又一优惠。香港贸易发展局助理首席经济师潘永才认为,免税之后,香港珠宝在国内的销价将便宜。但多位粤港两地珠宝行资深人士却认为,CEPA虽然取消从香港进口内地的珠宝关税35%,但这尚不足以使已经在内地大规模设厂的香港几大名牌珠宝商“回流”香港。香港珠宝业品牌大腕早已在内地设厂。更为重要的是,香港制造的珠宝制品在内地销售须交缴5%的消费税和17%的增值税。香港进口产品仍比国内产品税负高。

  陈世昌亦认同上述观点。已在内地大批开店的周大福不会考虑将落户内地的诸多生产基地搬回香港。

  但他还认为,对于从未接触内地市场而主要做出口欧美生意的香港二、三线珠宝商而言,CEPA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它们可以无须在内地设厂即以较低的成本进入内地市场。

  亦有行内人士认为,国外珠宝界的巨头可能在香港注册“变身”,并以此享受CEPA零关税政策。

  本报记者 谢艳霞 实习生 方红群

  责任编辑:张克然 姚虹

  (来源:南方都市报)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