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百事风波一度让百事中国头痛不已。 本报记者 吴伟洪 摄
历时两年多的四川百事纠纷案仲裁告结,百事中国胜出
百事、四川韵律正式分道扬镳
本报讯(记者麦婕莹 实习生陈艺飞)进入2005年,百事可乐收到了一份值得欣喜的新年礼物——美国百事公司、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百事中国”)提出与其合资企业四川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简称“四川百事”)终止所有合作合同和协议的仲裁申请已有了结果。日前,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就此事作出判决,百事中国获得了仲裁申请的胜利。至此,合资双方终于有望以法律途径结束两年多的纠纷。
索赔一事未有消息
据可靠消息透露,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批准百事中国提出的解除与四川百事中方合作伙伴合资关系的要求。此外,关于索赔的问题,仲裁院还未给出最后结果。
不过,百事中国将与四川百事的中方合资方——四川韵律实业开发公司分道扬镳已成定局。
本报记者致电百事可乐(中国)传播总监杨美虹,其下属告知她正在休假,但没有否认上述消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百事内部人士透露,其于两周前已获悉百事中国胜诉的消息。
据媒体报道,四川韵律公司负责人对此事言辞闪烁,不愿对此事进行评论。
双方矛盾由来已久
据了解,四川百事成立于1993年3月18日,是经国务院经贸委批准,由四川广播电视实业开发公司与百事可乐国际集团合作组建的装瓶厂。当时总投资达1500万美元,中美双方的股权分别为73%和27%。
不过,这个产能巨大的装瓶厂却令百事中国头痛不已。据当时媒体报道,2001年8月,四川广电实业转由四川省国资管理公司所有,更名为四川韵律实业开发公司。为以后双方的纠纷埋下了地雷,百事中国认为中方股份和股权变化即意味着实际控制权的更改。
雪上加霜的是,当初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时,百事方面允许四川百事“自产中国地方牌号的饮料”,但合作8年后,四川百事自产饮料的意图一直无法实现。
双方矛盾在1996年进一步激化。当时,百事中国成立“百事可乐中国装瓶商协作会”。四川百事认为“协作会”的很多决定都是在变相制裁“不听话”的装瓶厂,例如削减其销售区域,转由百事“嫡出”的重庆百事所有。此后,四川百事联合上海百事、武汉百事、南京百事等合资企业向国家主管部门投诉,直接导致“协作会”在2002年被叫停。
新闻回放
2002年8月2日,百事中国正式将四川百事的纷争推向设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要求解散合作公司——四川百事,并要求裁定中方合作伙伴四川韵律对违规行为作出经济赔偿。
2003年8月8日,四川韵律反击,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交了针对百事中国的反诉请求。由于中国国际经贸仲裁委认为这个请求属于相同争议向不同的仲裁机构诉讼,不符合国际仲裁的惯例,此案在两个月后被撤消。责任编辑:张克然姚虹(来源: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