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供图
央行首次发布专题报告,提出金融机构利率定价机制构想
存款利率市场化路径浮现
利率市场化改革总体思路
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存、货款利率市场化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
利率尤其是存款利率市场化路径已浮出水面,但暂无具体实施时间表。
央行前天下午在其首次公开发布的《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中明确指出,下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初步设想为“统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政策、修改相关法规,完善金融机构存贷款定价机制”。对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存款利率市场化方向和路径,央行在此份报告中更透露,为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需要研究协议存款利率的标准化和流动性问题,逐步放宽起存金额限制,采取渐进方式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
多家商业银行界和学界资深人士昨天就此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致表示赞同,央行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路径和节奏符合中国国情。利率市场化尤其是完全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务必慎重,若过于急速,中国银行业将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非常现象,并有可能令中资银行业面临生存危机。
贷款利率浮动政策将统一
央行在《报告》中开篇明义地指出,实现利率市场化目标是一个渐行渐近的过程,总体思路是“先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事实上,早在1996年、1997年和1998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和债券回购市场及债券发行市场次第正式放开,实现了利率市场化。自此,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成为实现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的关键,其市场化的思路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记者翻查资料发现,人民币贷款利率市场化已走过18个年头。目前,央行已完全取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并将下限保持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但广大的城乡信用社人民币贷款利率仍实行上限管理,其贷款利率上限为基准利率的2.3倍。为何金融机构不实施统一的贷款利率浮动政策呢?央行在《报告》中直言不讳地指出,这是因为城乡信用社定价机制和竞争机制尚不完善,经营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存在垄断定价,容易出现“一浮到顶”的情况。与此同时,部分地区民间借贷活跃,加剧资金体外循环,消弱宏观调控效果的现象。因此应在完善城乡信用社贷款定价机制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有步骤地放开其贷款利率上限,促使其结合贷款风险和成本等因素实行差别定价。
自去年10月底对主要金融机构实施贷款利率“下限管理、上限放开”之后,商业银行的自主定价能力开始提高。央行统计数字证明,金融机构去年第四季度在基准利率2倍以上区间的贷款占比为2.68%,贷款利率更好地覆盖了风险溢价,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分别占其新增贷款的44.33%和36%,但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各类金融机构中最低水平。这证明股份制商业银行为竞争而采取较低的价格策略,并进而证明现阶段实施贷款利率下限管理的必要。
央行据此提出,随着金融机构贷款定价机制不断完善,将进一步简化贷款利率的管理档次和种类,并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定价权。
协议存款逐步放宽起存金额
相对于贷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更显曲折,并趋于保守和谨慎。据央行披露,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信托投资公司和农村信用社均进行过存款利率浮动的试点,这也是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的首次尝试。但是在当时金融机构缺乏财务约束的情形下,经营较差的机构高息揽存,引起存款搬家和利率违规等。此项试点因而在1990年全部取消。直至1999年,为探索存款利率化路径,央行方重新启动中资商业银行法人试办5年期以上、3000万以上的长期大额存款业务利率市场化,并随后扩大至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和邮政储汇局。在此基础上,央行明确了“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存款利率向下浮动,管理上限”的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践路径。去年10月29日,央行首次允许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实现“放开下限、管住上限”的既定目标。
央行在《报告》中进一步指出,为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需要研究协议存款的标准化和流动性问题,逐步放开起存金额限制,采取渐进方式实现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即便对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理亦将在一段时间内保留。
之所以如此谨慎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是因为央行认为金融机构生态条件、内部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等尚不完善,其利率定价的技术条件不能完全适合利率市场化要求,容易引发恶性竞争和发放无效益的贷款,危及金融体系的持续稳健经营。
利率市场化需稳步推进
对于央行首次披露的利率市场化报告,多位商业银行和金融学界资深人士均表赞同,认为利率市场化进程不可过快,需稳步推进。
工商银行一区域负责人称,存款利率虽已允许下浮,但没有一家商业银行有所反应,这说明大家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资本约束机制,唯恐市场份额下降。一位不愿署名的上市银行副行长对本报记者称,目前还不具备条件允许存款利率上浮和放开贷款利率下浮区间,利率市场化进程不应太急,而应稳步推进。否则,对于银行业无异于一场灾难。这是因为虽然一些国有银行已在推进股改,不少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始实施资本约束机制,但是机制转变还不到位,公司治理还有很大缺陷,自律能力较弱。如果短时期内实现完全的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很可能出现为拼抢市场而价格恶战的情况,目前较高且较固定的利差空间将迅速缩小,而利差支撑着银行业90%以上的利润。商业银行很可能会面临生存危机。
这位副行长认为,目前央行稳步试点的做法很符合国情,亦认为央行目前推进银行设立基金公司和开发衍生产品等举措有利于试探银行的自律能力。此人士还建议,央行目前应鼓励商业银行进行产品和服务竞争和发展中间业务,而非价格竞争。当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上升且银行依靠服务和产品取胜时,利率市场化方可实施。
民生银行金融同业部负责人亦认为,已经放开的协议存款利率曾经混乱,目前虽趋于有序,但利率仍远高于同期存款利率,其中一个因素是它流动性差。存款人在议价中处于强势。如果央行能研究解决协议存款流动性,将有助于银行的议价优势。此人士更指出,目前如民生银行已初步具备自主定价能力,每项业务均考虑成本核算,不会挑起和加盟恶性价格战。但是广发行金融同业部负责人指出,尽管部分银行已具备较强的定价能力,但短期内完全实施利率市场化,很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非常现象,进而拖拉更多金融机构“下水”。因此,眼下最重要的是,加快各种创新产品开发,如人民币理财产品等,以此绕开利率管制,减轻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强震动。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易宪容以“务实”评价央行《报告》,并认为利率市场化的关键在于金融机构定价能力建设。一旦金融机构具备成熟的定价能力,利率市场也就可以放开了。
本报记者 谢艳霞 责任编辑:张克然 姚虹(来源: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