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隐秘世界的繁华(媒体聚焦)(组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8日 08:01 人民网-市场报
隐秘世界的繁华(媒体聚焦)(组图)
  冯小刚2002年贺岁影片《大腕》里有这样的台词:“中国这音像产业油水大着呢。我跟你讲啊,中国现在有2700万台DVD,每1台机器每年消费10张DVD,每1张DVD我们抽1块钱的版税,这1块钱乘10是10块钱,10乘2700万,这就是2亿7000万哪!”———如今,面对如此诱人的市场,盗版DVD也开始品牌化了……

  《中国青年报》

  无奈:

  “地下世界”也讲信用

  在一家人气颇旺的DVD碟讯网站,国内正版的碟讯只给了一个链接,从2004年3月至今,只有寥寥15条,而盗版列出了十几种品牌,其中仅“飞马”一个品牌从今年1月5日至今已有三四十条。

  在北京一家电子城,由于近期打击盗版的风声紧,原本在柜台下交易的盗版碟,挪到了电子城对面的草坪上,几只纸箱一字排开,前来挑碟的人络绎不绝,围成一圈。而电子城隔壁的一家音像店,只有一两名顾客在转悠。纸箱里7元一张的DVD,有些在音像店里卖20多元,有些以VCD的形式出售,而大部分纸箱里有的,音像店里根本没有。

  对DVD发烧友李延(化名)来说,“国内的正版简直就是垃圾”,即使正版DVD价格降得比盗版还要低,“我还是买盗版,不买正版”。最初,国内盗版还只能盗版国外普通的DVD,但随着“几个大牌盗版”的出现,他们“能将国外好的版本源源本本盗过来,一点不比原版差”。

  全世界DVD发行分六个区域,北美是一区,欧洲是二区,东南亚是三区,四区为南美,五区为非洲,中国大陆是六区。公认一区画质最好,三区的中文翻译字幕最佳,二区版本往往最不删节。同一部片子,在同一个区内会出不同的版本,比如《魔鬼终结者2》,美国共出六个版本,第一版只收纳了正片;第二版加入花絮;到第三版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加入了“彩蛋”;而第四版更是加入了“双结局”(doubletitle);第五版则加入了一种叫“小白兔”的东西,类似动态链接,比如当播放到某个镜头,如果你选择,就能离开播放,跳到一段花絮,告诉你这个镜头是怎么拍的;第六版,加入了高清晰版本。

  而这些,国内的盗版几乎能做到与国外正版发行“丝丝相扣”。

  消费者只认产品。一位网友写道:“在VCD时代,我是正版的支持者。因为盗版VCD确实不能同正版比。但是进入DVD时代后,我却爱上了盗版DVD,正版DVD不管是画质、音效、花絮、出片速度,甚至连包装都比不上盗版的。”

  不少盗版DVD的包装令发烧友们赞叹,李延如数家珍。比如,一部盗自《罗马假日》纪念特辑的版本,包装便设计成一个银色小首饰箱的形状,其内不仅有电影正片,还含有花絮碟,以及一张印刷得相当精细的罗马地图。《阿甘正传》的某一版本,包装也一如正版,做成一只精美的巧克力盒。

  一部既叫好又叫座的电影,不同的盗版品牌会出不同的版本,用李延的话说,有些“做到极致”的盗版版本,甚至比正版原版还好,因为它能将一区的画面、三区的字幕和六区的中文配音融合到一个版本上。盗版市场已经细分,既有针对那些只求一睹为快、对质量要求不高的消费者,也有针对只收精品的收藏者。当然,也少不了在正版发行前的画质低劣的所谓“电影版”(即“枪版”),也有一些小盗版商用刻录机直接翻刻的劣质盘。

  在鱼龙混杂的盗版市场以淘碟、洗碟为乐者,像李延这样的DVD论坛“骨灰级”会员,往往担负着一项“职责”:评点各类版本,向一些不谙此道的最佳版本。由于扮演着“舆论领袖”的角色,在他原来所在的城市,他们“一度左右着那里的碟市”,盗版商们有时还会征求他们的意见,请他们看样片,从而预测市场。

  上班时,李延是一名知识产权律师;下班后,“我就是一名普通消费者”。

  奇观:盗版DVD贴防伪标

  老程是另一种游商。他背着一只鼓鼓囊囊的大挎包,每天定时出入于某些媒体、高校、研究所和国家机关。他的老顾客们每星期都等着老程的光顾,问一句:“今天带了什么新盘?”

  老程会指着光盘包装上的一些标记诚恳地向老主顾们推荐:

  “这些都是品牌盗版!质量没问题。”

  “盗版?不就是质量差,老有马赛克,有时候放不出来,但便宜吗?”他的一位新顾客说。

  这些评语,是上世纪90年代初从盗版软件开始,盗版给许多人留下的印象。但退伍军人老程说:“有些盗版现在很正规,形成了几种大品牌,丽晶、红龙、飞马、全美等等。我进货时一般都挑好的品牌,比正版强多了。”

  这些品牌,或是文字,或是拼音首字母的缩写,或是印在某个角落的一个小图标,大胆地向消费者昭告,这是个讲信用的“地下世界”。

  这些品牌的知名度,靠DVD爱好者们和盗版销售商们口耳相传。

  据一位资深的DVD发烧友称,DVD市场大约崛起于1998年前后,2001年左右,这个地下世界开始了悄无声息的品牌大战,此一时甲品牌称霸,彼一时又会被乙品牌取代。连续剧、动画片、DVD5、DVD9各有各的过硬品牌。

  互联网上,各个DVD网站和发烧友论坛,是盗版品牌的集散地。那里,各大品牌盗版商雇佣的枪手随时发布本品牌最新推出的DVD消息。资深网友对这些品牌如数家珍:哪家品牌专盗美国片,哪家品牌以欧洲片见长,哪家品牌如今是崛起的新秀,哪家品牌已经今不如昔,哪家品牌采用的某种技术足以雄视碟坛,某部片子以哪家品牌出的哪种版本为最佳……

  “听说LJ(某盗版品牌)为了解决被仿冒,出了防伪标。”一位网友发布道。

  “看来盗版商也不易啊,做个好D(盗版的简称)品牌也得防伪。”另一位网友回道。

  《市场报》 (2005年01月28日 第八版)
隐秘世界的繁华(媒体聚焦)(组图)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