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发展最快的时期
入世三年来,在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的背景下,中国物流进入加速发展期。多种所有制、多种运作模式和多种服务方式的专业物流企业在中国快速成长;各类企业在竞争与合作中实力增强,出现了现代物流加快发展的行业和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标准化快速推进,物流条件大为改善;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物流发展,都在极力营造有利于物流发展的体制政策环境;行业协会在规划政策的制定、统计信息体系建立、人才培养、科技进步和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统计,反映物流需求规模的全社会物流货物总值从2001年的19.5万亿元,预计2004年可上升到38万亿元,增长1倍,年均增幅超过30%;反映物流业社会贡献的物流业增加值从2001年的6634亿元,预计2004年可上升到8459亿元,增长27%,年均增幅可达9%。
在盘点总结中国物流三年来新进展的时候,我们注意到跨国企业的进入对中国物流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一,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新的物流需求。据《国际商报》报道,目前,在华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已超过25万家,中国实际吸收外资超过5500亿美元,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450家在中国投资,其中30多家设立了地区总部。2003年,外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占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近11%,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总额的28%,出口额占全国出口额的55%。由于跨国企业着眼于全球范围配置资源和对全球客户灵敏反应,力求做到全球供应链总成本的最低。因此,他们无论在物流总量,还是服务模式、效率和效益方面都对中国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为推动中国物流市场规模扩大、服务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
第二,跨国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加快了中国物流业升级。目前,跨国企业在物流方面的投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使与采购相关的物流业快速起步。全球500强之首的沃尔玛,2002年2月把全球采购中心从香港迁到深圳,福特汽车每年在中国采购汽车零部件价值超过10亿美元,松下集团提出要在中国国内完成采购过程,“中国制造”更多更快地走向世界。二是在中国寻求物流合作伙伴。如美国联邦快递与天津大田的合作,保利集团与佐川急便的合作,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新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等,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三是外资企业投资中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据交通部提供的数据,2003年,外商投资中国道路运输业共57个项目,其中53个获批。合同金额7.6亿美元,实际投资额3.787亿美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1.38倍和2.18倍。2003年7月,青岛港集团与英国铁行、丹麦马士基和中远集团合作经营前湾码头的项目,总值7.8亿美元。
第三,跨国物流企业的介入,加剧了中国物流市场的竞争。最近这几年,世界前10强物流企业纷纷进军中国,对中国物流业带来多重影响。目前外商、外资进入中国物流业的重点领域,是涉及国际物流或国内市场那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采购、供应链管理等项目,以及物流管理信息技术、快递、集装箱多式联运等业务。短期看,跨国物流企业服务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中国境内的跨国企业,对中国物流企业的冲击还不算太大,但已经显现。长远看,如果中国物流企业不能从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标准、服务范围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提升,面临的市场压力和挑战将会越来越大。
第四,跨国企业的运作模式,对中国物流起到了很强的示范作用。跨国物流企业先进的运营理念和兼具标准化、个性化的物流服务模式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很强的示范效应。这也是中国物流综合服务水平较快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物流市场将重新洗牌
第一,中国物流业将会迎来更快发展的新阶段。
经过20多年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这几年的大力推动,中国物流无论在需求基础、供给能力、基础设施等“硬件”,还是在思想观念、人才准备、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等“软件”,已经具备了加速发展的条件和环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一步对外开放,也对物流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物流货物总值的增长将在20%左右,第三方物流也会获得相应增长,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会有所下降。
第二,跨国物流企业将会加快在中国发展的步伐。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2004年12月11日以后,涉及物流的大部分领域将全面开放。跨国物流企业将借机扩大在华业务。在投资方式上,他们会更多地选择独资的形式或通过增资扩股取得合资企业的控股权;在服务对象上,将不再局限于国外企业,会逐步向本土企业渗透;在投资地域上,将会立足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域,逐步向东北和中西部扩展。
第三,跨国企业将倾向于把地区总部移师中国或自建物流系统。随着中国开放政策稳定实施和跨国公司在华业务的迅速发展,许多外资企业把中国作为战略投资重点。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UPS)将在上海建立航空转运中心。联邦快递计划在中国新增100个快递城市,并将其亚太快件转运中心转移至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麦当劳企业,面对中国缺乏铁路和公路的冷藏运输能力,着手建立自己的运输企业,以确保稳定的产品供应。可口可乐企业组建了自己的车队,通过企业自身物流系统完成的运输和实体配送已达总量的50%。
第四,中国物流市场将面临重新洗牌的格局。随着中国市场全面开放,跨国企业凭借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弥补网络、低成本和本土化方面的缺陷,在中国获得较快发展,中国物流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因此,那些拥有完备物流网络、物流成本较低、能够对客户需求做出灵敏反应的物流企业将赢得客户的青睐,并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相反,那些不具备网络规模优势、运营成本高昂和对市场不能做出灵敏反应的物流企业将逐步被兼并、重组或淘汰出局。
全面开放条件下的对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扩大开放,构筑大交通、大物流网络。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仍然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有资料显示,完成相同的货运量,铁路占地仅为公路的八分之一,运输能耗约为公路的七分之一。但铁路这种高效低耗的运输方式占我国全社会货物周转量的比重逐年下降,60%左右的运输需求得不到满足。从全国物流网络构成来看,存在着线路与结点配套不好、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够、区域布局不尽合理、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需要不相一致等问题,导致宝贵资源不能充分有效利用。如何按照物流发展的客观要求,构筑我国大交通、大物流网络,实现区域和区域之间、线路和结点之间、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从这几年发展的经验看,对外开放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要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化解物流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促进我国大交通、大物流网络的形成和完善。
第二,明确市场定位,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我国的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能力弱、服务差的问题,在第三方物流发展方面,一些企业还存在一定片面性。无论什么样的物流企业,甚至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都想通过原有业务功能的延伸来扩大自己的“地盘”,都想朝着综合物流服务的方向发展。固然,我们需要能够提供一体化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但现有的仓储、运输和其他物流相关企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朝这个方向转化。其结果必然导致企业的商业模式类同、市场定位宽泛,在同一个市场上打价格战、搞恶性竞争。
其实,我国物流市场相当广阔,客户需求多种多样。既需要能够提供一体化服务的综合物流集成商,也需要专而精的功能性服务提供商。各类物流企业应该根据市场需要和自身特长,扬长避短、细分市场、明确定位,做专做精自己的核心业务。这样,每一个企业都是整个供应链不可缺少的一“环”,才能够从总体上形成分工合作的物流服务体系。
第三,注重物流标准的开放与对接,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和管理创新。中国物流正在融入世界,而在物流标准方面,与国际上不尽统一,因此增加了物流成本,影响了物流效率。必须加强物流标准方面的国际合作,促使我国物流标准与国际通行标准相对接。中国的物流发展,需要人才,特别是国际物流的发展,更需要国际型的物流人才。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如出国培训、引进师资和教材、证书互认等。物流技术和管理也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在这些方面也应该扩大开放,特别要对近年来出现的RFID等新技术给予足够的关注。
第四,积极探索物流企业走出去的途径。中国制造的产品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我国许多企业也在国外设厂,但物流服务走出去的还很少。不仅在华跨国公司的物流服务由国外物流公司承担,许多进口产品的物流服务也交给国外物流公司,我国在国外工厂的物流服务使用国内物流企业的也不多。国际物流竞争早已突破国界,国内企业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国家也要制定相关政策,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物流”“中国服务”转变,延伸“中国产品”的价值链。
第五,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监管水平。健全、完善的物流环境,是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比较优势的减弱和税收政策的规范统一,物流环境越来越重要。而我国的物流环境,既有硬件方面的不足,也有“软环境”的制约。比如,行业分割、地区封锁、政出多门、监管错位等等。为此,要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监管水平,努力营造统一高效的物流环境。
(作者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任、新闻发言人) 广西防城港市多渠道融资建设发展港口,完善物流配送中心功能,逐渐形成连接中国与东盟,联网珠三角、逐渐形成连接中国与东盟,联网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三大经济圈”的贸易平台和物流大平台;去年成功开通了北部湾地区首条东北亚国际集装箱直达班轮防城港+韩国釜山航线,防城港+蛇口,赤湾+全球集装箱公共快线。截至去年12月23日,“西部第一大港”再攀高峰:货物吞吐量突破1600万吨,比上年净增300万吨。新华社记者刘广铭 摄 两名顾客在北京市物美超市选购洗涤用品。据了解,从2004年12月11日起,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满三年,北京的一些敏感服务业将结束过渡期,对外实行开放,其中重要的标志是北京的金融市场(银行、保险、证券)、商业批发与零售、建筑、物流业等重要领域将允许外资进入。从2005年1月1日起,我国将进入一个关税和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的后过渡期,商业、运输、金融、旅游等9个部门和90多个分部门逐步实现承诺市场开放,北京等城市将被列入后过渡期的开放城市。新华社记者王建华 摄 DHL快递首席执行官于德恒在上海宣布,至2008年底,DHL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中外运敦豪,将向中国市场新增投资2亿美元,用于新建快递服务网络。本报记者任珑 摄(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