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平板电视发动新一轮彩电战(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 11:15 经济参考报
  1月中旬开始,一场液晶电视降价风暴席卷全国。家电市场上,液晶电视普遍降幅达到20%以上,最低价格已经降到了每台1万元。据悉,这是液晶电视上市销售4年多以来首次大规模降价。而受此影响,等离子电视也开始跟风降价。业内人士认为,这预示着整个电视终端产业正向以液晶电视(LCD)和等离子电视(PDP)为代表的平板电视时代演化,彩电企业间一次新的较量正逐步展开。

  未来两年市场将达数百亿元

  在近日的“平板电视数字芯”2005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展望专家研讨会上,几乎所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都异口同声地表示,在未来的3至10年内,中国将迎来平板电视时代。

  据了解,由于到2015年,中国将全面实现数字电视播放,北京等部分城市将在2008年提前实现这一目标。因此,电视终端市场迎来一次难得的市场机遇。而因为目前基本确定未来数字电视播出信号源为16比9的模式,所以4比3的传统电视将被淘汰。以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为代表的平板电视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中国家电课题组预测,2005年我国平板电视市场规模预计为65万台,2006年为180万台。以目前平板电视上万元的销售价格计算,未来两年内245万台的平板电视销售量,就意味着将形成一个数百亿元的巨大市场。而谁将领航这一崭新时代的中国彩电制造业,国外企业能否借机东山再起,长虹、TC等传统彩电生产领域的大牌厂商到时是否还能拥有最多的市场份额,这一切都悬而未定。

  “能够肯定的是,一场行业竞争格局的大调整在所难免,和传统彩电的CRT模式完全不同的平板电视技术环境将使整个电视机市场重新洗牌。”中国电子商会常务副会长王宁说。在平板电视方面,厦华、海信、康佳等国产品牌在市场赛跑中处于领先地位,而在传统CRT模式彩电行业年产量800万台的长虹和TCL在平板电视市场起步晚了1年左右。

  王宁表示,平板电视时代能够带给新兴企业机遇主要由于平板电视采用的显示模式种类繁多,除了目前在国内市场上的液晶和等离子两种模式,东芝、佳能等推出的SED、OLED、DLP等显示模式都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上参与竞争。

  中国企业失语技术标准之争

  尽管从目前情况看,国内彩电市场上仍是国产品牌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但是由于国内企业并不掌握两类平板电视的核心技术,因此能否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胜出还是悬念。

  平版面电视主要包括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两大类,两类技术究竟哪个才是将来市场的主宰,在业内一直存在争论。而在争论中,国内企业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所以成为了局外人。

  不久前,平版电视产业内关于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谁是未来发展趋势的争论再次升温。被传言撤离等离子市场的索尼和东芝表示,他们将把发展重点转向液晶电视,因为等离子电视不是未来发展方向,将会被淘汰。而在日本先锋与国内音响企业CAV结盟新闻发布会上,先锋电子(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法月利彦介绍,全球能生产等离子屏的企业只有6家,除先锋外,还有松下、先锋、富士通日立、LG和三星5家企业能生产等离子屏。索尼、东芝并不具备等离子技术,所以一直从上述企业购买等离子屏,但这样无法获得成本优势。“自己没有核心技术撤离这个市场是可以理解,但这种恶意诽谤竞争对手的做法是很不应该的,其目的是通过诋毁PDP来达到宣扬自己企业和产品的目的。”

  细心的人士发现,在这场关乎平板电视未来发展方向的争论中,国内企业却集体失语。业内人士指出,其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企业在哪一种上都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与国外企业对两类平板电视技术各自的明显倾向不同,国内企业一直采取的是骑墙战略,等离子和液晶彩电哪一种都不敢放弃,哪一种都生产。

  “在平板电视产业链的整合上出现一个怪现象,那就是上游产品,即电视屏幕,成为了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而我国家电企业作为终端制造企业几乎不掌握核心技术。”王宁忧虑地表示,如果终端制造企业不在屏的研发和生产等方面下功夫,“屏为王”的平板电视产业将被屏幕生产厂家所主导,甚至是被控制。

  在喧闹的平板电视炒作背后,真实的情况是,由于根本无力自行生产平板电视显示屏和控制芯片,国内的家电企业又一次站在产业价值链的末端,甚至连组装者角色扮演起来也受制于人。价格的实际控制者是三星、LG这些韩国、日本的上游屏幕供应商。中国平板电视和国际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可能是在5至10年内都难以逾越的。

  专注产业分工还是谋求技术突破

  尽管我国大部分企业并不掌握平板电视的核心技术,但是在新的市场上我国企业并非没有一点机会。

  信息产业部经济运行司黄建忠处长认为,产业分工的细化并不会影响产业的有序发展,彩电终端制造企业的附加价值体现在其对于整个产品的设计、提供的各种服务和品牌价值上,而不在于对整个产业链的覆盖程度。终端企业在屏生产上是否将具有比较优势和规模效应,在众多技术标准中选择哪种进行跟进,都是企业在介入产业链上游前应当事先考虑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虽然国内电视企业并不掌握核心技术,但是在平板电视的销售上并不比国外品牌差。从赛诺公司2004年1至11月份对全国主要城市平板电视销售情况的调查数据可以发现,从8月份开始,以厦华、康佳、海信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在液晶电视销售上已经超越此前一直领先的洋品牌,并将这一优势持续至今,其中,厦华液晶电视已连续四个月国内市场销量保持第一。在等离子电视方面,以厦华、海信、SVA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同样在市场上占据了重要位置。同时,海关数据表明,2004年中国彩电企业在20英寸以上的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方面出口实现突破,中国生产的平板电视已经实现批量出口,全年出口量超过300万台。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所有平板电视显示技术都存在不完善、成熟的地方,与以前CRT显示模式的传统电视不同,国内企业如今有望追踪和掌握这些平板显示技术,领先国际趋势。”长期从事彩电检测工作的信息产业部电子三所教授安永成说,目前国内外平板显示市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个显示器件生产企业都在宣传自己产品的优势,但没有一种技术是全面的;这样的产业环境与已经发展成熟、我国企业无法掌握核心技术的传统电视机产业相比,显然更有利于我国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领先国际市场。国内电视企业应该抓紧时间,突破技术壁垒。
平板电视发动新一轮彩电战(图)
家电卖场里,平板电视已经成为企业的主推产品

  本报记者 刘昱莲 摄(来源:经济参考报)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