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用卡如何更有效地使用资金?怎样才算合理合规地使用信用卡?相信每个持卡人都会有一番感受。最近,记者碰到一个案例很能说明问题。
案例:三张卡完成透支大计
白领阶层的Jason,前阵子遇到一件麻烦事儿,由于供楼压力较大,临时又有不少资金用度,竟然在装修时怎么算都差1万元。想要靠自己力量解决问题的他想出了一条“妙计”。
Jason平素的工作经常能接触到不少经济领域的精英,虽然不是金融科班出身,但耳濡目染,俨然已是半个理财专家。经过一番精打细算,Jason将目光投向了信用卡。“我注意到,银行的信用卡都有一个记账日和还款日,但不同银行的这两个日期又有差别。如果打好一个时间差,我就完全可以拥有3倍透支额度的资金。但只要始终有其中一笔能够让我周转,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做好计划后,Jason托朋友以最快的速度在三家银行分别办了信用卡,开始实施他的“透支大计”。
他先挑了其中一张还款日最远的卡去建材超市刷了9000多元,购买了装修所需的一些原材料。随后,找到近期需要进行大宗购物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去购物,用自己另外两张信用卡为朋友透支付费,然后收取朋友的现金。等到还款日最近的那张卡到期时,便用替别人刷卡得来的现金还款,第二天接着透支,便又能获得最长55天的免息还款期。如此循环往复,Jason终于在3个月后搞掂了自家装修,而手中的资金又回笼了,一笔就还清了三家银行的透支额。由于计算精准,他没有一张卡逾期还款,于是,不用支付任何利息,Jason便度过了自己经济最为紧张的时期,还因为按时还款获得了银行给予的信用加分,甚至有一家银行还提高了他的透支额度。
“要说这样做有什么困难之处,就是要不断找到需要大金额购物的人。幸亏我有几个朋友因工作需要可以提供这方面的便利。”Jason说起自己的那段日子,仍有不少感慨,“要说不麻烦肯定是假的,但如果逼到这份上,再麻烦都得让它变得容易。” 观点:信用风险高不宜提倡
Jason的这种理财精神和理财“创意”不由得让人佩服。然而,这种做法是否合规合理,又会不会给银行带来坏账风险呢?记者就此采访了广东发展银行信用卡中心的一位资深人士。
“从信用卡的功能本身来说,持卡人因一时之需通过透支获取资金,只要是进行合法交易和保证按时还款(全额还款或分期付款都可),银行对持卡人怎么使用是不会作出限制的。但不可否认,Jason的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个人信用风险,不应该提倡。”该人士表示,除去Jason这样做对金融知识和水准以及操作条件有较高要求,不是人人都可效仿外,对于普通的一个持卡人来说,在短期内进行大额透支会骤然增加个人债务负担,如不能在消费免息期内全额还款,不仅要照常支付较高的透支利息,还可能因未按时缴还最低还款额而支付日息万分之五的滞纳金,这样不但达不到省钱的目的,反而增加了自己的债务成本;从银行角度来说,每个持卡人都有其能合理承受的信用额度,如一名持卡人在多家银行办信用卡并同时透支,超出了他的偿还能力,银行可能会把该持卡人列入风险名单中,保持格外关注。
那么,银行是如何对有风险的持卡消费进行监控的呢?“在境外信用卡行业发展较为完善的地区,像在台湾,如果一个人已经持有六张信用卡,银行便不会再接纳其新的申请。国内发卡银行之间类似这样的风险控制机制正在逐步建设当中。”该人士指出,虽然目前我国总体控制手段比较有限,银行主要是通过对出现大额透支账户的监控来控制风险,但随着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年内的建成运行,这种情况将会得到很大改观。
“到时只要出现不良信用记录,上了一家银行的黑名单,就可能被多家银行共享信息,从而在办理银行业务时遭遇重重障碍。随着个人信用体系在我国的不断完善,信用不好的人很可能在整个社会中都寸步难行。”他建议,持卡人在大额透支前,要充分考虑个人财务状况和偿还能力后再作决定,否则,一旦还款出现问题,将会带来得不偿失的后果。
本报记者 刘薇 通讯员 朱焱
(观宇/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