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杭州房价:一个猜不透的谜(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7日 10:37 经济参考报
  去岁年初,杭州的楼市越来越表现出娱乐化的特征。“房价猜猜猜”成为全民普遍参与的一档游戏。涨?还是跌?是一个永远令人产生乐趣的谜。

  开放商时有论坛、峰会,专家频频发言,机构举行研讨会,市民在网上畅所欲言,奇文迭出,高论不断。

  但是杭州楼市似乎并不为这些舆论所影响,依然以其自身的规律往前发展。

  供大于求,还是求大于供?

  是供大于求,还是求大于供?供求关系的变化,决定了房价的走向。

  住宅的供求关系,背后的主导因素是土地的供求关系。杭州实行了多年的“非饱和型供地”政策,实际从2003年起已经被突破。2003、2004两年一共投放8000亩商品房土地,创历史纪录。2005年杭州市计划再推4500亩商品房用地。

  如果按照这样的计划,杭州近三年的土地投放量达到了一个高峰。而且这批土地大都是五类以外地块,2至3年内将建成房产投放市场。此外,市政府还在丁桥等地建设占地达6平方公里的大型居住区。有不少专家认为,这批土地将直接改变杭州市住宅市场的供求关系。预计在2至3年的拉锯战之后,近郊五类地块的房产将呈现两个态势,一是同质化,距离中心城区距离差不多,楼盘品质也差不多;二是这批房产将拉平杭州房价,甚至使整个城市的房价走低。

  但是,最近的一条新闻给很多试图看清杭州房市的人,又蒙上了一头雾水。2004年杭州商品房土地供应并没有达到计划的4500亩,来自杭州市有关部门的消息称,2004年住宅用地总计投放了6679亩,比上年有所增长。除去拆迁安置房、经济适用房用地,商品房供地实际数字是2561亩。

  据杭州市国土局有关负责人分析,未能达到供地4500亩的原因主要是去年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控制土地,收紧银根,使得土地短缺,投放市场难度增大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杭州市调整了原先的指标。

  这是不是意味着,土地短缺带来的住宅短缺、房价高企还将持续?

  是快崩盘了,还是正逐步转向买方市场?

  关于杭州房价,一直处于一种数据多样、信息多源的状态,使得不同的人或机构得出的结论差异很大,时不时在市场上荡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最激烈的一场质疑是,去年底某财经媒体的一篇报道《杭州房价暴跌崩盘政府出击硬挤泡沫》,该文指出,“今年(指2004年)10月底,杭州商品房均价为5651元/平方米,而今年上半年均价为6613.9元/平方米,其间跌幅高达14.6%。1-10月,杭州市商品房销售额增长只有10.3%,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和上海分别低24.5和27.3个百分点,比浙江全省投资低26.1个百分点。”得出“杭州商品房开始由热销转为滞销”的结论,进而提出杭州楼市崩盘的忧虑。

  一些其他媒体立即作出回应,进行反驳。上海的《东方早报》以该文统计数据来源的前后不一为由提出了质疑。《理财周刊》则提出,该文中“上半年均价”是没有包括余杭、萧山的数据,下半年的所谓跌了14.6%的数据是包括了余杭、萧山的数据,所以不能作简单类比。

  但是,作为在高位运行的楼市,杭州的房价仍需如履薄冰,小心把握。在跨年度的(去年12月31日到今年1月3日)的浙江春季房交会上,杭州主城区的房源很少,大量的都是周边县市甚至湖州、嘉兴等地的楼盘,人流不多,和从前的火爆场面形成鲜明对比。

  记者观察到,近段时间,杭州的一手楼盘销售周期明显放长,二手楼盘可供挑选的也越来越多。尽管房价并没有降,但消费者挑挑拣拣的余地大了很多。很多品质好的二手房一放就是很长时间不见成交,和过去那种“转眼就没”的热况相比已有了很大改观。

  2004年,杭州楼市历经几番冷热,购房者理性程度大大提高,已不再轻易下单,开发商也不再盲目拿地开发。业界的共识是:开放商的暴利时代正逐渐远去,投资者的财富神话已不可能重演。

  富人和平民能混居在一个区域吗?

  房产不同于其他商品,除了经济属性,还有很强的社会属性。楼市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其社会效益也是不可忽视的。

  杭州市在去年推行“居者有其屋”政策之后,大力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着眼于解决大学生住房问题的大学毕业生人才公寓也已于最近开工。

  去年底,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指出:“今后在拆迁安置问题上,要实行就近安置原则,防止老城区的居民被驱赶,要让拆迁户安心,不准把主城区演变成富人区。”他尤其赞美了杭州一个经济适用房小区,这个地段如按商品房卖,可能达到8000元每平方米以上,但现在全部用来安置因城市建设、重大工程而拆迁的居民。

  王国平的这番言论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少人认为,一个城市的主城区建设不能成为富人把平民逐渐排挤出去的过程。富人和平民混居在一个区域有利于社会稳定。人为地划分一个城市的富人区和平民区只会加剧社会矛盾的对立。

  但是也有一些专家认为,这种思路虽值得肯定,但是操作起来很难。黄金地块的含金量就是比郊区的大。要从社会利益角度出发,打破这种价值规律在地块上的体现绝非易事。事实上,杭州市中心的经济适用房不是没有,但往往是归于政府机关,主城区能否打破富人或权力阶层的垄断,让平民挤进去?很多人的态度是“拭目以待”,关键是后面相关措施能否跟上。

  业内人士多认为,结合土地投放等诸多因素,杭州楼市比较大的可能还是会走向平稳,基本表现是房价稳步上升,涨幅趋缓,销售周期变长,中心区域等资源稀缺地块将持续坚挺,开发商之间市场竞争会比前些年加剧,从而带动建筑艺术、设计水平等房产品质以及营销策略水平的提升。
杭州房价:一个猜不透的谜(图)
  在刚刚结束的“2005浙江春季房交会”上,参展楼盘数和客流量都明显少于往年。

  本报记者 方益波 摄(来源:经济参考报)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