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前沿观察:未来石油谁主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 12:38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罗斌

  中国跨入WTO后过渡期的分水年2004年,亦是中国能源紧缺年。中国的石油供给问题上升到国家石油安全的高度,而兑现入世承诺压力渐紧。在能源紧缺和市场完全放开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石油化工企业仓促“走出去”的脚印凌乱而真实。

  中国对石油安全的考量,建立在供应数量与价格能否满足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从地缘安全角度看,通过内陆石油管道的运送,改变六成以上石油输入倚重马六甲海峡运送的现状,才能够保证中国未来的战略优势。中俄间的安大线,因其占中国进口原油1/4的供应量,在去年里占尽朝野视线,这条中俄间酝酿了10年的石油管道计划,在最后时刻改变线路。至于曾被热炒的中缅管道和泰国克拉运河方案,更止于坊间谈资。

  而如何长期安全地获得稳定原油资源,则成为国家石油“走出去”战略的核心内容。开发海外油气资源,只能对中国的海外石油供应结构稍作微调,而比起难以大幅提高的石油产能,石油运输的安全性,则是中国石油问题的真正命门。

  根据入世承诺,今年12月11日起,中国将对外资放开成品油零售市场,这意味着油品市场的管制开始松动。但恰相反的是,在开放前夜,外资公司在上游油气资源领域开始撤退。这至少说明,去年的中国石油行业,市场化程度仍无多大改观。对外资企业而言,它们将与怨声不断的中国民营企业一道,艰难适应中国复杂的保护性石油市场。

  石油归根到底是大佬的游戏,未来中国石油市场上的竞争主角,是“托拉斯”式的外资公司。英国BP、埃克森、壳牌石油作为全球500强排名前五位的公司,年营业收入均超过了2000亿美元,高出中国石油业全行业收入近2倍,任何一家均有实力将中石油和中石化一口吃掉。随着市场的完全开放,跨国公司迅速购买中国工业的大门将被打开,留给业界最大的猜想是,国内三寡头的石油化工结构,能否承受得住国际石油大鳄们的冲击?

  (日京/编制)(来源:金羊网)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