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的四个亚洲国家的能源部长,与来自包括沙特在内的八大产油国在新德里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石油圆桌会议”。
这是亚洲主要石油消费国和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首次举行石油峰会,以商讨各国乃至人类共同关心的能源安全等重大问题。石油输出国组织、国际能源机构和国际能源论坛的高级官员也出席了当天的会议。
据会议主办方介绍,这次会议的主旨是,亚洲主要石油消费国和生产国通过加强地区性合作,确保石油和天然气供应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达到促进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全球石油格局亚洲偏移
亚洲已经成为世界石油消费的重要地区,日均石油消费量占全球每日消费的8200万桶石油中的40%。亚洲石油消费的增长速度也快于全球平均速度,2004年比上一年增长5%,快于世界3.3%的平均增速。
会议的主办方印度希望,通过把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召集在一起开会,能促成各方达成长期性的原油供应合同,希望消费国和生产国能在石油上、下游产业上互相投资,集合彼此之力共同增强亚洲市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印度还在争取在各国间建立一套紧急回应机制,通过在需求量大的国家积累原油储备,以防止在供应链中断时出现石油短缺的情况。
伊朗石油部长赞加内在会上提出建议说,各国应该成立一个类似亚洲银行的金融机构,为彼此合作的能源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有了这个金融机构的资助,较之其他产油区,海湾地区产油国能以更为低廉的价格为亚洲消费国提供能源。与此同时,该机构也鼓励亚洲产油国把为本地区消费国生产石油作为一项经济先行政策。
赞加内强调,建立这样一个金融机构,可以在油价下跌时保护产油国的利益,而要实现亚洲石油经济的稳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各国之间相互理解,开展建设性的合作至关重要。
沙特阿拉伯石油和矿产资源大臣纳伊米保证沙特每天有150万至200万桶的剩余生产力,以备需求增高时之用。他还表示,亚洲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石油消费快速增长的地区,而亚洲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能源的支持。在可预见的未来,亚洲将继续依赖海湾地区的石油。因此,亚洲石油消费国与海湾国家在石油领域应继续发展“战略联盟”关系,发展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亚洲溢价”损害亚洲经济竞争力
从1992年开始,中东产油国向亚洲石油消费国收取的每桶原油价格高出向欧美国家出口价1至1.5美元。去年国际市场的原油价格一度抬升到创纪录的每桶55美元以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项研究发现,这样的价格上升很可能减少印度经济增长率1个百分点。同时,亚洲国家还发现,这种“亚洲溢价”正在向整个能源领域弥漫。
“亚洲溢价”严重损害了亚洲的经济竞争力,而且这种现象还存在于其他能源产品,而这些产品的价格与亚洲石油价格具有内在的关联。例如,日本的液化天然气进口价格就是根据该国原油进口平均到岸价计算出来的。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测算说,如果全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每桶平均上涨10美元,中国就要多掏70亿美元至80亿美元。
与“石油溢价”相对应的,是近十几年来,东北亚地区的能源需求总量在世界能源需求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能源需求占世界能源需求总量的比重已近1/5。其中,日本、中国大陆和韩国的能源需求占东北亚地区能源需求总量的98%以上。
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表明,2004年中国原油进口将突破亿吨大关,达到1.1亿吨。中国的进口原油也有一半以上来自中东地区。
作为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耗国的日本,石油产量仅占全国石油供给量的0.2%,日本日平均石油进口量在430万桶以上。中东一直是其最大的石油进口地,在日本的石油进口中占有88%份额。
韩国大韩石油协会日前公布的资料显示,去年韩国每天石油消费230.8万桶,排在美国、中国、日本、德国、俄罗斯之后第七位,同期原油进口居世界第四位,石油进口有70%以上来自中东地区。
据国际能源情报署(EIA)预计,未来15年印度的石油需求有可能增长一倍以上。而印度目前是全球第七大石油消费国,每天要消耗200多万桶,其中有70%的石油来自进口。
战略合作有助规避能源危机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印度几大石油公司正相继进军中东。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通过子公司ONGC维德希先后取得了俄罗斯萨哈林岛(库页岛)、苏丹和利比亚等地的油田开发权后,现在又和英国BP公司合作开发科威特北部大型油田。该公司还在和伊朗石油公司进行谈判,力图加入伊朗西南部亚达瓦兰油田的开发。印度国有的印度石油公司和伊朗石油公司子公司就伊朗南帕尔斯天然气田开发和天然气液化设备建设达成协议。
沙特阿拉伯石油和矿产资源大臣纳伊米5日在与东道主官员会谈时还提议,要与印度公司共建一家炼油厂。沙特还提议在印度建造一家合资炼油厂。印度一直在建造新的炼油厂,其炼油产能超过了每天200万桶,是其1998年产能水平的大约两倍。
沙特还可能单独或与印度和中国的石油公司合作,投资数十亿美元建设拥有脱硫设备的高级炼油厂,出口汽油和柴油等燃料。目前,沙特阿拉伯正与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合作,在中国建立一家大的炼油厂。
该报分析,印度是亚洲地区仅次于中国、日本的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其原油需求约70%依赖进口。印度距离中东较近,其国内炼油厂的设备也比较适于精炼中东原油,估计今后印度石油资本会进一步加速对中东的进军。
中国走上全球寻油之路
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5亿至6.1亿吨,而国内供应量却只有1.8亿至2亿吨,缺口达2.5亿至4.3亿吨。由于中国石油产量不可能大幅增长,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全部要依靠进口。到2020年前后,中国石油进口量有可能超过3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油品进口国。
中国对国际石油的严重依赖已成一个基本事实和趋势,中国已经不得不走上了全球寻油之路。
2004年12月25日,中国与委内瑞拉签署能源合作一揽子协议,委内瑞拉允许中国企业在其15个地区开采石油,该地区已探明储量达一亿桶。
此前,胡锦涛主席出访拉美四国,承诺十年内向拉美投资1000亿美元,重点投入到能源开发以及与此相关的基础设施;9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首访俄罗斯,俄罗斯承诺通过铁路增加输入中国的石油总量。
具有战略意义的输油管道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安大线十年波折尚没有明朗结果,好在中石油集团已经拥有中石油阿克纠宾股份公司85.42%的股份,2003年这一项目的原油产量为365万吨。
2004年9月28日,中哈石油管道开始铺设,一期工程耗资7亿美元,预计2005年完工,年设计输油能力1000万吨;二期工程计划于2011年完工,输油能力2000万吨;而远景供应量更高达5000万吨。
按照专家观点,铺设中哈石油管道实际上还暗含了“泛亚全球能源大陆桥”的战略构想,将修建的中哈管道与待修的哈伊(伊朗)管道串联后,将把石油供应国——中东、中亚国家和俄罗斯与亚洲的主要石油消费国——中国、日本、韩国连接起来。中国则恰好处在战略枢纽的位置。
和中哈石油管道相比,中国与加拿大的石油合作虽然没有那么引人瞩目,但其潜力不可低估。外电曾引述担任过加拿大产油区阿尔伯塔能源部门负责人默里.史密斯的话说,加拿大和中国的能源合作项目展开以后,加拿大每天300多万桶的石油出口中可能会有1/3到中国。中加能源合作项目将包括开采阿尔伯塔省北部的油田,然后运送到加拿大西部港口再通过油轮运往中国。沙特阿拉伯石油运输路线图
作者:综合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