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将下属13家企事业单位划归广东省出版集团主管,正式实现管办分离。本报记者 吴伟洪 摄制图:张伟雄
2004,中国文化业步入产业快车道
外资巨头分羹内地文化业
回望2004之文化产业
毋庸置疑,2004年的文化行业开始步入产业化,而且以蓬勃之势四面出击。记得2003年,《文化产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正式在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纲领性文件。然而,那些零星的变革仿佛隔靴搔痒,文化领域真正产业化的大潮尚在酝酿之中。
2004年,暗自涌动的潮水在新政策与市场环境共同促动下展现出来。国有企业挪动庞大身躯,进行自身整改;而民营的聚合力量,直插任何可利用的缝隙;外资则虎视眈眈,侧耳倾听政策动向。
梳理本年度文化产业之脉象,恐怕难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下述8大事件和10大动向则基本勾勒出了这个多事之年的主要面貌。文化作为一种崭新的资源,正逐渐释放出诱人的魅力和无限的能量,各方资本结束了初期的投石问路,追逐之势已然呈现。随着2004年文化产业各种政策相继出台,“2005年必将是文化产业资本角逐白热化的一年。”已有业内人士做出果断预测。帷幕拉开,上演的大戏是否足够精彩,各看家自有决断。
零售业8大事件
广东出版集团整体改制
时间:9月6日
主角:广东省出版集团
事件回放:广东省出版集团召开整体改制和国资经营授权大会,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将下属的广东科技出版社等13家企事业单位划归广东省出版集团主管;将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国有股划归广东省出版集团,作为政府授权经营的国有资产,并由广东省出版集团对广东新华发行集团实行控股;将局用所得税返还款项投资于广东出版城的巨额建设费划归为广东省出版集团的国有资产。
重组后的省出版集团拥有27个成员单位,总资产34亿元,将着力构建一个编印发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大型出版产业集团。
省出版集团董事长黄尚立表示,将把集团公司及所属子公司的大部分具有市场竞争力和良好成长性的经营性资产剥离出来,引入大型战略投资者,在保证绝对控股的前提下成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待条件成熟后申请上市。
点评:政企分开、管办分离是2004年文化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的先决条件。此次广东出版集团整体改制之所以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最重要的原因是分得彻底干脆。
北青传媒挂牌港交所
时间:12月22日
主角:北青传媒
事件回放:被誉为内地传媒“第一股”的北青传媒在香港交易所挂牌,当天即逆市上扬,终盘报收22.7港元,较发行价18.95港元上涨20%,成交5.9亿港元,列当日成交额第4位。其针对个人投资者的公开发售部分获得超额422倍认购,针对机构投资者的国际发售部分也获得大幅超额认购。
北青传媒全球发售4700多万股H股,占总股本的25%,共集资9.05亿港元。继南非跨国媒体集团MIH旗下的Naspers公司入股9.9%之后,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延平表示,还希望引入其他投资者。
点评:北青传媒受到热捧,投资者主要是被其香港股市“内地传媒第一股”概念所吸引。北青上市具有里程碑意义,能否通过资本市场走出一条中国传媒业自己的发展之路,北青传媒受到了众多关注。
首家合资电影公司现身内地
时间:10月14日
主角:中影、华纳、横店
事件回放:华纳兄弟、中影集团和浙江的横店集团在商务部批准的第一时间,联合向外界发布了三家共同组建中国首家中外合资电影公司——中影华纳横店影视有限公司的消息。中影集团、华纳和横店集团分别以4∶3∶3的比例持股,涵盖了外资、国资和民资三种不同的资本形式。公司主要业务涉及投资、制作、发行和推广华语电影等。
新合资公司的人员安排受到关注,最终结果是由中影集团的杨步亭担任新公司首任董事长,副董事长由横店集团和华纳兄弟娱乐公司相关人员轮流担任。
点评:对华纳来说,中影华纳横店影视有限公司的成立意义非凡,进入中国8年却一直因投资领域的限制而无法成为主流,此次总算如愿以偿,也给中国电影业带来了大幅震荡。
绿地集团入股上海新华书店
时间:12月8日
主角:绿地集团、上海新华书店
事件回放:备受瞩目的上海新华发行集团股权争夺战在几番激烈的争夺后终于落下帷幕,房企大鳄上海绿地集团击败了TOM和宏普实业,一举获得上海新华书店49%的股权,业内估计交易金额在5亿元以上。据透露,绿地集团投标3.5亿元,而TOM则出资3亿元,5000万元的差价使得绿地以最高得分被确定为第一受让人,并获得出让方的确认。
绿地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玉良表示,新华发行集团的大量零售网点可与绿地的商业地产进行资源整合。
点评:这是全国文化单位通过市场竞价转让股权、实现混合所有制产权改革的首次尝试。房产企业对于渠道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将商业地产与新华书店的发行网点进行整合成为一种趋势。
美国高盛巨资投资分众
时间:11月16日
主角:高盛、分众传媒
事件回放:著名投资银行美国高盛联合欧洲最大的风险投资基金——英国3I公司,共同给2003年创立的分众传媒注资3000万美元,协助分众传媒开拓户外电视广告网络,创下国内十几年来新媒体领域融资的新纪录。
高盛直接投资部董事总经理科奈尔表示,高盛已对分众传媒进行详细而深入的研究,在一年多时间里,分众的网络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37个城市,包括上万栋楼宇,2004年度税后利润将超过1亿元,极具成长性。据悉,高盛公司新的筹资金额为10亿美元,将有3/4投资于中国市场,分众传媒仅是一个开端。
点评:楼宇视频传媒近来频受追捧,除了高盛,分众还获得了软银等公司的多笔投资,聚众也得到凯雷青睐。楼宇视频传媒之所以如此受推崇,市场潜力大是最根本的原因。
加拿大传媒巨头合资新华传媒
时间:4月26日
主角:新华传媒、加拿大罗加传媒
事件回放:香港新华集团旗下的新华传媒与加拿大最具规模的罗加传媒集团在广州成立新华罗加传播有限公司,各占50%股份,引起业界震动,成为外资在华投资传媒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的罗加传媒集团是北美洲最大的影视与出版集团之一,拥有电视台、电台,并经营DVD通信网络及杂志出版等业务。罗加传媒行政总裁苏利民表示,在影视上,该集团节目侧重于生活、时尚、旅游类,希望与内地广电局及电视台进行内容交流。
点评:境外传媒集团觊觎中国传媒业已久,只是碍于政策风险,其渗透策略大多选择从传媒边缘领域入手。国家广电总局逐步放宽了市场准入条件,因此罗加传媒的进军才显得颇为从容。
TOM集团收购华谊35%股权
时间:12月9日
主角:TOM、华谊兄弟
事件回放:在上海新华书店争夺战中落败的TOM集团马不停蹄,宣布以1000万美元收购内地影视业最大的民营企业——华谊兄弟35%的股权。其中27%的股权以500万美元现金收购,另以500万美元认购华谊兄弟可换股债券。
TOM方面明确表示,双方共同目标是在3年内让华谊上市,或引入一个好莱坞战略投资者。根据协议,TOM与其他投资者数年内可增持华谊股份至50%左右。
TOM集团与华谊的合作具有更广泛的内容,为其收购的华娱卫视在现有卫星平台上扩展了接触的层面,创造了更多的分销机会,并且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广告销售平台。
此外,华谊兄弟旗下还有10%的业务范围涉足影视经纪人业务领域,这也意味着TOM集团旗下的华娱电视能够接触到内地的人才及创作资源。
点评:TOM集团盈利最佳的是互联网及出版。涉足电影业是TOM集团欲谋求在中国影视制作领域领导地位的表现,这也成为11月28日新政策发布之后的首宗大型投资。
央视招标突破50亿
时间:11月18日
主角:中央电视台、宝洁
事件回放:经过10多个小时的激烈竞争,中央电视台2005年广告的362个标的物各归其主,招标总额高达52.48亿元,同比增长27.47%,创历史新高。而宝洁以3.8515亿元中标总额名列榜首,成为2005年度标王。
报名参加此次招标会的国际企业是去年的12倍,宝洁以1.0816亿元拿下了星夜剧场全年的黄金时段广告位;NEC手机也中了三个单元,总共6个月的标的;一汽丰田、NEC手机、肯德基都是首次参加央视招标。国际客户的投标额占总标额的15%。
点评:向来在央视投放广告较为理性的国际品牌之所以高调出击,最主要是由于本土企业销售的飞速增长对其产生了较大的刺激,使他们开始反思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战略。
撰文:本报记者 吕静莲 责任编辑:张克然 姚虹(来源: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