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价格今年要松动
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寿险产品价格有望在今年出现较大变动。在中国保监会牵头下,寿险产品的费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起步。由于市场对今年加息的预期仍然高企,有业内人士认为,今年部分寿险产品价格可能下调,但保险专家表示,价格战爆发的可能性很小。
将告别价格管制?
“目前各家寿险公司已接到中国保监会下发的《关于征求“人身保险精算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保险公司内部人士表示。与此同时,由中国保监会牵头,多名国内保险知名精算师共同参与组成的“寿险费率市场化改革
课题组”目前已完成《关于我国费率市场化改革建议的报告》。
据了解,我国人寿保险1997年至今一直实行的是价格管制制度。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的《关于调整保险公司保费预定利率的紧急通知》,将人寿保险业务的保费预定利率上下限调整为年复利4%至6.5%;1999年,保监会颁布精算规定,我国人寿保险产品定价必须采用《中国生命表》,预定利率不能超过2.5%。
“在国内保险公司精算技术比较薄弱、内控能力不强的年代,价格管制使得保险公司在不成熟的市场环境中获得合理的利润,解决了保险行业在低利率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业内人士表示,“但随着我国保险业全面放开以及竞争加剧,在严格的价格管制下,人寿保险产品‘款式’雷同、价格单一,让不少潜在消费者却步。原有的价格管制已很难适应市场需求”。
《关于我国费率市场化改革建议的报告》为我国寿险市场化改革设计了三种模式:基于定价方法的费率市场化、基于定价原则的费率市场化和基于定价指导的费率市场化。保监会最终会选择哪一种模式虽然还是个悬念,但可以肯定的是,寿险产品的市场化定价是大势所趋,我国寿险产品价格有望迎来“百花齐放”。
右图:寿险产品价格下调将成为今年令人期待的一个亮点
寿险价格将下调?
随着寿险价格市场化的起步,有业内人士预测,今年国内寿险产品价格将下调。
持“下调”论的人士表示,这种判断主要基于两点。其一,目前我国寿险业务采取的2.5%的预定利率是根据银行利率1.98%设定的。央行去年加息后,保监会按兵不动,市场预计央行今年可能再次升息,且升息可能不止一次。如果央行多次加息,保监会必定相应调整预定收益率,届时投保人获得同样的保障确实有可能会比现在花费更少。其二,随着寿险费率市场化的推进,寿险业最终会走向各公司自主定价的时期。大公司可能会稳定费率,小公司为抢夺市场份额则有可能先行降价。
但也有保险公司对此持否定态度。安联大众人寿保险广州分公司总经理王宾贤表示:“费率市场化后,寿险产品价格下调可能不大。国外同一地区的同类寿险产品在价格上差异并不大。由于银行利率和生命周期表是各家保险公司定价的核心参照,这一点决定了即便费率实现市场化,各家寿险公司产品在价格上也不会出现太大差距”。
中山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申曙光教授亦表示,综合利率、汇率以及市场竞争主体增多等多种因素,寿险产品价格预计在今年会出现一定变动,但具体走高还是走低不能一概而论,要视具体险种分析。
不会爆发价格战
一旦各家公司可以对寿险产品自主定价,这种价格变动会不会引发寿险价格战? 对此,申曙光教授斩钉截铁,“寿险业不可能也不应该打价格战。”“保险市场和其他行业不同。这不像买菜,5毛钱的青菜和8毛钱的青菜看一看就一目了然。随着费率市场化的推进,每个寿险公司的产品保障范围和价格都会各有不同,投保人很难进行简单地价格对比”。此外,申曙光表示,“价格不是投保人投保时的惟一参照。很多时候,保险公司本身的服务、实力、理赔难易对投保人的投保行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申表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目前部分外资保险公司寿险产品价格普遍偏高,但仍然成为不少人的选择。
“不可能打价格战”,安联大众王宾贤也这么认为。“寿险公司目前的经营已经很透明,竞争要对股东负责,不可能发动价格战。即便保险公司业绩优良,相信更多地也是采用加厚红利、加大保障等非降价的手段来体现‘让利’,而非简单的价格下调”。王宾贤称,“这样保险公司才能保持更多的主动来应对市场可能发生的变化”。
会否引发退保潮?
伴随着市场可能迎来的寿险价格变动,会不会出现大批“退旧换新”的情况呢?
中国保险业协会寿险费率市场化改革课题组负责人之一刘开俊说,1997年前的保险产品费率很高,近几年客户大多买的是分红险,分红险本身有返还红利的功能,客户可以分享公司经营成果,因此,理性的客户不会选择退保。比较有风险的还是传统型产品,但这些产品中大多数对保险费率变化并不非常敏感,费率变化也不应该造成大批退保。
保险公司人士则进一步向记者表示,盲目退保并不一定划算。现金价值是客户能退到多少保费的关键。由于保险公司要承受各种管理成本,一些长期寿险险种第一年度的保单现金价值极少甚至为零,如果保户退保的话,有可能一分钱也拿不到。
本报记者 李青 通讯员 小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