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2004年中国十大商业新闻揭晓(年终盘点)(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4日 12:44 人民网-市场报
  本报记者 王苏伊
2004年中国十大商业新闻揭晓(年终盘点)(图)
  2004年12月30日,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时代》、中国商业政策研究会、中国市场学会、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中国商业地产联盟、零点调查集团、首都商业记者俱乐部、联商网等单位发起,联合国内20余家主流媒体、行业组织及专家学者共同评选的“‘庄胜崇光杯’2004中国十大商业新闻暨年度人物”在北京揭晓。其中,中国零售业正式对外资全面开放以其对行业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当选十大商业新闻之首。国美电器集团总裁黄光裕当选中国商业“2004年度人物”。

  此次评选十大商业新闻的标准是一年来对全行业有重大影响或预示着发展趋势或变化走向的重大新闻事件。经充分讨论,严格评选,2004年十大商业新闻依次是:

  一、中国零售业12月11日起全面对外开放

  按照加入WTO从承诺,从2004年12月11日起,中国政府取消了对外商投资商业领域在股权、地域、店铺数量等方面的限制。这标志着中国零售业在经过3年过渡期后,正式对外资全面开放。事实上,早在2004年4月,商务部就出台了《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为全面开放作出政策性安排,明确规定对商业利用外资工作由试点转为正常开放。

  在这一背景下,外资零售企业加快在中国零售市场的扩张步伐。截止2004年底,全球最具影响的沃尔玛和家乐福在华开出的店铺总数分别已经达到54家和43家。

  二、“阜阳奶粉事件”催生食品安全体系建设

  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严重威胁和侵害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震惊与关注。2004年4月,商务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指导意见》。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也于10月份正式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超市经营环境卫生标准》等多部有关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案例流程法规的制订工作也正在加紧进行。构建销售终端安全体系迫在眉睫。

  三、商业设施盲目投资列入宏观调控

  2004年,全国兴起了一股购物中心、步行街、会展中心等大型商业设施建设热,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等问题,引起了中央重视并将其一并列入宏观调控范围,银监会、商务部、发改委、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部委联合清查其用地与融资等问题,并要求商务部着手起草《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管理条例》,将大型商业设施建设逐步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四、深圳银商之争引发全国“刷卡风波”

  2004年6月,由深圳零售商业行业协会牵头,深圳35家商业企业因不满深银联刷卡手续费过高而集体借故“罢刷”,深圳商银“刷卡风波”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并得到重庆、广东、上海、南京等地商家的声援与响应。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等先后向有关主管部门致函或发表声明,坚决维护行业权益。深圳银商之争凸显了不同行业如何在市场经济中协调相互利益关系的问题。而行业协会在此次“刷卡风波”中显示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组织协调、解决行业纠纷的作用。

  五、中国商品市场规模取得标志性突破

  2004年前11个月,我国对外贸易突破10,000亿美元大关,增长36.5%,全年对外贸易总额预计达到1.1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同时,国内市场总规模突破15万亿元。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到12月上旬已经突破5万亿元;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额前11个月达10.3万亿元,增长19.8%。以家用轿车、住房、通信产品为代表的消费热点商品销售额稳定增长。此外,物价上涨带动销售增长。今年以来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持续保持正增长。这充分表明国内市场空间巨大。

  六、外贸经营权提前向自然人开放

  长期以来,我国不允许自然人直接从事外贸经营业务,这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为此,2004年4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的修订草案,首次允许自然人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并直接简化为登记制。这一政策已从2004年6月1日起实行,这比我国入世承诺开放自然人从事外贸经营活动的时间表提前了半年。

  七、商务部确定一批重点扶持本土大型流通企业

  2004年7月,商务部确定了我国流通领域重点培育的全国20家大型企业集团名单,上海百联、国美电器、浙江物产等20家企业名列其中。政府承诺对入围企业予以政策扶持。此举表明中国政府在对外开放零售市场的同时,加快了培育本土零售航母的步伐。民营零售企业此次跻身重点扶持名单,显示了政府对民营企业的重视。

  八、外资零售企业首次以直接收购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2004年7月,Tesco公司以2.6亿美元的价格向顶新国际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顶超控股”收购了乐购超市50%的股份。全球第三大连锁企业、英国最大的连锁商业机构Tesco以直接收购的方式,迈出了进军中国零售市场的第一步。

  九、百联效应引发行政性重组热

  2004年8月,百联集团有限公司获国务院批准,通过股权行政划拨方式,收购第一百货、华联商厦、华联超市、友谊股份、物贸中心5家上市公司相关股权,并成为这5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百联效应引发了北京、重庆等一些地方政府大规模进行行政性商业企业重组。

  十、现代流通方式延伸农村市场

  2004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的增幅有望创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当年前3季度,农民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00多元人民币,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创近8年来最高。农资超市、连锁药店纷纷下乡,改善了农村的消费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目前,北京燕莎友谊商城正在举办“燕莎法国优质商品推广”活动,一系列质优物美的法国产品给前来购物的消费者带来一阵法国风,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图为一名顾客(左)在商城世纪金源店咨询有关法国化妆品的情况。

  新华社记者 王建华摄

  《市场报》 (2005年01月04日 第十八版)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