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使中国经济面临巨大考验。 制图:张伟雄
回望2004之石油变局
3月、8月,广东省的汽车燃油价格两次调整,均上浮8%左右。
一切都关乎价格。油价高涨,在考验中国的经济。
12月23日,国际原油价格报收于每桶44.20美元,相比10月下旬创下的每桶55美元的高价,已经回落不少,但这一价格仍处于近20年来的高位。
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达到35%。根据摩根士丹利估算,国际原油价格每上涨1美元,中国GDP将损失0.06%。但事实上,在油价攀高至每桶55美元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并没有因此大幅下滑。
广东省的汽油、柴油8月均上浮8%左右,其中97号汽油从每升3.80元调整为4.05元,已经攀上了2000年国家实行汽油浮动价格以来的最高价位。但是,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了70%,而同期国内原油上涨50%,成品油价格仅上涨15%左右。
价格“防火墙”为国内减压
国内油品价格上涨,其程序需由两大石油集团向国家发改委递交通知,再由发改委批复,打一个时间差。而这段时间里,相关企业不得不承担起原油和成品油之间价格倒挂造成的成本负担。
除了没有参与国际原油定价,没有话语权外,这里面也考虑到石油作为一项基础性资源,其涨价可能会引发其他行业的连锁反应,进而加剧通货膨胀的压力。
因此,在今年以来国际油价频繁大幅波动下,国内油价相对稳定,实际上只体现为分三次调价。这样的调整,往往存在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滞后期,而滞后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着高油价的直接影响。
“防火墙”下,这15%价格上涨的附加成本,并不能解释油价高烧带来的真正影响。高油价带给中国经济更多的是通胀压力,以及各个行业领域不断累积的潜在风险。
企业扛下了的成本负担确实沉重:从8月到现在,国际油价每桶上涨了10多美元,但国内零售价格在严格控制下上涨有限,炼制进口原油的石化企业以利润下降来支付渐高的生产成本时,也必然会通过产业链向下传递这种压力,从而使柴油、汽油、橡胶、化纤等直接相关行业利润受到影响,间接相关的民航、公交等运输企业也会面临盈利空间逐步被挤压的风险。
市场预测,如果油价保持在目前价位,今年中国仅进口石油一项,就需多花70亿美元。
而中国2004年原油缺口已达1亿吨。
原油价格上涨不断通过价格传导,必将加剧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此外,物价上涨还会带动工资、利率、租金等上涨,引发产品价格全面上涨。今年7、8、9三个月,国内物价(CPI)上涨连续突破5%的警戒线,证实了这一点。
定价权缺失成为隐忧
目前国内原油交易价以及成品油零售的基准价均参照国际价格,但并不完全同步跟随。只在国际油品价格波动超过8%时,国内才会进行成品油调价。
但是,我国原油、成品油供应基本上处于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的垄断中,这使得国内石油价格并不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同时,在遵循国家调价的前提下,两大石油垄断系统对国际价格也只能被动地接受,其实也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在不久的将来,外商将入成品油分销市场,必将打破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公司专营成品油批发的局面。届时,这一石油价格的“防火墙”,不仅缓解不了油价大幅波动的直接冲击,还可能使市场陷入价格混乱的尴尬。
燃油期货面市规避风险
我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目前仍是以纽约、新加坡、鹿特丹三地成品油价格加权平均为重要依据,并权衡市场情况具体制定国内成品油批发价(即炼油厂出厂价)和零售价。专家建议,中国应该参与国际石油市场定价,争夺“话语权”。
这一点政府冀望石油期货市场。事实上,世界各国经济都面临石油价格上涨和剧烈波动的冲击,利用石油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熨平价格波动、规避风险,成为各国石油生产企业、用户和贸易商的主要工具。第二石油消费大国的影响力,必然会使我国在期货市场远期价格的确定中,起到积极作用。
8月25日,千呼万唤的燃油期货品种在上海问世,3个月后,上海燃料油价格已开始逐步影响世界价格。充分市场化的操作,是建立真正保护墙的前提。
悲情人物
陈久霖“好赌”成败一念间
“赌可能是人的天性,我经常会以某种‘赌’的精神,致力于公司的发展。”从接手一个21万元资产的小公司发展到数亿资产的上市公司,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陈久霖做到了,用两种精神:赌与《易经》。
“收购本身就是一种赌,但由于中国航油准备工作做得彻底,每次收购都使国有资产大幅增值,所以,中国航油的‘赌’都是有绝对把握的赌。”陈久霖出任中国航油CEO后进行了4次大收购,被戏称为四次“豪赌”——2002年获得西班牙CLH公司5%的股权;同年7月,收购了浦东机场航油公司33%的股权;去年12月,收购茂名水东油库80%的股权;今年1月,收购英国富地航油(香港)有限公司。
然而,陈久霖玩的是金融市场上风险最大的游戏——期货交易。今年3月28日,陈久霖于沽空期油上账面亏损了580万美元,6月亏损额扩至3500万美元。陈久霖不但不平仓离场,更将期权的合约展期至2005年之后。到了10月,中国航油持有的期权总交易量已上升至5200万桶,相等于实际进口量的3倍。10月10日以后,因为石油价格被挟高至每桶40美元之上,中国航油的亏损额飙升至1.8亿美元,身为集团副总裁的陈久霖无计可施,回母公司求助。
从亏损公司到明星公司,再从天堂打回地狱,陈久霖和中国航油只用了七年时间。陈久霖简历
1961年出生于湖北。
1982至198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东方学系,毕业后就职航空公司。
1997年,出任中国航油总裁。
2003年,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年度“亚洲经济新领袖”,并成为“新加坡最佳收入人士排名榜”的第四名。
2004年11月30日,被临时解除总裁职务。
12月8日早上,返回新加坡,旋即被警方扣留配合调查。同日下午,交纳保释金获释外出,至今尚未被检控。
中国航油“炒油”折戟沉沙
5.5亿美元的巨亏造成一个明星公司的陨落
11月17日,中国航油宣布,终止所有投机性的衍生商品交易活动,专注现货贸易业务。背后隐藏的是5.5亿美元的巨亏。
11月29日,中国航油向新加坡法院提出债务重组的申请。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已进驻中国航油,开始调查该公司亏损真相。
外界获知中国航油巨亏是在11月30日。是日,中国航油披露,国际油价今年10月猛涨,导致该公司必须为未平仓的衍生商品盘口注入庞大的按柜金。由于无法为一些投资性质的交易补仓,公司被迫在亏损的情况下结束部分交易盘口。
中国航油自2003年开始买卖石油衍生商品。除了对冲日常业务的风险之外,公司也从事投资性质的交易活动。
中国航油巨亏的消息至少被隐瞒了一个月。今年的10月10日,随着油价一路攀升,中国航油公司的衍生品交易亏损也不断上升,当天,中国航油在衍生品交易上的潜在亏损就扩大到了1.8亿美元。一份由中国航油提交给新加坡法院的文件显示,该公司必须为未平仓的衍生品部位追加8000万美元的保证金,以填补不断上升的亏损。自10月26日到29日,该公司的累计亏损是3.9亿美元,结束其他的交易盘口的潜在亏损大约为1.6亿美元,总计约为5.5亿美元。
目前该公司已接到7家金融机构的偿付要求,总额超过2.475亿美元。这7家机构包括高盛、巴克莱、标准银行和三井有限公司等。
与此同时,中国航油的透明度也备受质疑。10月22日,中国航油的母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将持有中国航油15%的股权出售给机构投资者。据《金融时报》报道,此次配售弥补了中国航油不断上升的衍生商品交易亏损,在接受新加坡商业事务调查局调查的陈久霖,给新加坡高等法院的一份宣誓声明中披露了这一点。配售所得的1.08亿美元已完全给中国航油用来补仓了。
中国航油11月30日发布的公告宣布,其母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和淡马锡控股将有意思参与中国航油的重组计划。可能以同等比例一起注资多达1亿美元,在重组后成为公司的主要股东。
让我们回忆一下中国航油曾有的辉煌:2001年,中航油在新加坡交易所成功上市筹资6000多万美元,这是中国首家海外中资企业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2003年,中航油的净资产已达1.28亿美元,暴涨761倍,被外界视为“七年奇迹”。其经营业绩和管理机制被列为新加坡国立大学MBA课程教学案例。
撰文/本报记者 李银 责任编辑:张克然 姚虹(来源: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