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杰本报记者 吴杰摄
北京秀水市场因为“占路经营、占压管线、存在严重火灾隐患”等问题,在12月20日被宣布闭市。然而,由它引出的话题还远未结束。
商户利益谁来维护
对于突如其来的闭市,秀水市场商户们的普遍反映是“事先不知情,无法对话”。一位摊主无奈地告诉记者,“我们还是从报纸上知道今天贴闭市通知的,这让我们很失望”。另一商户表示,秀水市场是众多商户多年努力建设起来的,不能说拆就拆。他还表示,建外社区经济管理中心从来就没有与商户们就闭市问题正式沟通过,也从来没有拿出妥善的解决方案。
对于秀水商户们要求的沟通权利,建外社区经济管理中心新闻发言人殷晓波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们作为秀水市场的管理者,秀水市场是否关闭无须与商户商量决定。
是不是说商户们不享受知情权,他们也没有反映自己意愿和呼声的权利呢?“显然不是,他们的知情权和民意表达权显然是被有关方面给忽视了或者说剥夺了。”首都经贸大学蒋泽中教授郑重地告诉记者。
那么,商户的利益又该由谁来维护呢?北京理工大学刘平青博士认为:秀水是拆还是不拆,它折射出的问题其实是政府对业主———包括个体户和一些私营企业主权益的关注与保护问题,这是个大问题。秀水问题的直接参与者有三方,一是小商户,再是开发商,还有政府。与开发商相比,小商户无疑是弱势业主。政府公共决策的天平偏向,决定事态的发展方向。
北京商业企业学会秘书长高以道认为:个体私营经济业主是用自己的努力把市场品牌做起来的,而市场一旦成了型,一些不适当的干预就来了,许多市场因此瓦解。所以政府的决策一定要有商户们的参与,才能保护市场,保护品牌。
品牌归属权如何保护
在我们关注秀水事件的同时,应该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秀水的品牌到底是谁的?谁享有归属权和收益权?
首都经贸大学杨景越教授认为,“秀水的知名度就是秀水的无形资产。可以说,秀水品牌是民间个体工商业经营者(即秀水人)在长期的自发经营中所形成的”。
秀水品牌之争事件的起因来源于“秀水街”大楼的突然出现。商户们认为,秀水的品牌是商户们20年辛苦创立的国际品牌,是对北京传统商业文化的传承;综合楼擅自挂出“秀水街”的牌子,属侵权行为。
首都经贸大学袁家方教授同样认为,对于秀水市场这种著名市场的改造,由于其市场声誉已经成为一种“无形资产”,这就出现了这一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归属问题、价值评估及其拥有者享有的权益等问题,政府应该注意到这些问题。
应该重视谁的利益?
蒋泽中教授认为,“实际参与其中的利益各方和各自利益诉求可归纳如下:
房地产开发商投资的建设项目已经以秀水市场改造的名义立项,并对外以秀水街市场名义进行摊位拍卖,且在宣传报道上传递出秀水市场经营者进场的信息。其或接手秀水市场,独享秀水的品牌价值;或分享秀水的品牌效应,促进其商业楼盘的销售和其后的经营运作,其追求的利益目标是比较明确的。其他关联的企业方面,有注册了秀水市场商标的企业,也有注册了“秀水街”商标的企业。这些企业或参与了房地产开发商投资的以秀水市场改造名义立项的商业综合楼项目运作,或主张对“秀水”品牌拥有所有权,其实际诉求都在于借助“秀水”品牌的市场效应,分享“秀水”能够带来的商业利益。
某些似乎在此次“秀水”风波中有利益诉求的个人。从披露出的情况看,某些人既担任政府管理部门的职务,又有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的身份,还与此次房地产开发商主要投资的商业综合楼项目有经营方面的关联,集多重角色于一身,亦官亦商,在“秀水”风波中,他们到底实际发挥着什么样作用似乎还不完全清楚,但明显具有稳定获取利益的“优势”。
场内的经营商户。一直在秀水市场从事经营活动的个体工商户们,“秀水”的利益无疑就是他们的利益。在政府是否会决定“撤市”的问题上,感觉已经直接受到利益伤害的就是他们。
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政府在这里不应代表某企业或某部门的利益,它只应是公共利益的代表。保留和发扬秀水市场的品牌,应该是它的利益诉求。
可以看出,除去政府部门和场内的经营商户,其他方面是否具备追求秀水市场品牌利益的合法身份是值得商榷的。如果他们不能通过市场行为获得品牌创造者的许可,其所从事的行为和利益诉求就有可能对“秀水”品牌造成利益侵害。类似的行为不仅不该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还应追究其法律责任。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行为只有代表公共利益的诉求,才会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尊重。”
行政权力如何规范
蒋泽中教授认为政府行政权力太大,应该规范。“政府与市场经营主体、市场是一个什么关系,市场要建成什么样,一定是政府说了算。现在规划你(某个市场)没有,然后再建一个什么样的市场都是政府说了算,商户、经营者没有这个权利。这个关系是扭曲的。我们应该注意背后的利益问题,他们的动机何在?政府为什么不去考虑怎样改建秀水而是去把它撤掉呢?”
中国政法大学李程伟博士认为:政府现在是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的过程中,转变显得异常艰巨。政府习惯于从上到下的单一的管制形式。秀水市场的问题显现出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制度的薄弱。听证制度等问题如果不解决,矛盾将会永远出现。
纵览秀水闭市事件的全过程,有许多事情让我们不得不去思索:如何维护“秀水”的品牌?如何维护秀水商户的合法权益?保留特色市场是否与城市改造水火不容?在城市改造的车轮之下,秀水市场的未来如何?时间将会说明一切。
《市场报》 (2004年12月24日 第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