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伊利高管被拘 > 正文
 

高管频频出事凸显公司治理危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3日 17:27 中国经济时报

  见习记者 范思立 实习生 李晓晔

  “伊利事件”爆出后,伊利方面反复强调:此事虽然对投资者信心有所打击,但鉴于伊利的品牌形象和稳定的消费群体,投资者的信心肯定会随着公司的业绩状况而重建。但北京证券分析师吕立新仍对伊利的股票表示了忧虑,他认为股价的震荡会持续一段时间。高管被拘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存在问题,可能会对经营业绩产生潜在的不利因素。对二级市场
的影响主要是在股民心理上,大家会对企业产生怀疑。尽管伊利一再表示此次事件与产品无关,但企业高层出了问题,毕竟说明体制上有漏洞。

  高管出事 治理结构不完善是根源

  从金正数码科技原董事长万平到创维数码董事局主席黄宏生,从中航油总裁陈久霖到而今被拘的伊利5名高管,我们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关注其事态的进一步发展,更应该关注的是,为什么频频发生公司高管出事——无论国内上市公司还是海外上市公司,无论是国有上市公司还是民营上市公司。

  “不能将伊利高管风波看作是个案,应该将近期连续发生的公司高管出事联系起来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李兆熙研究员,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一语点题。李兆熙说,伊利高管出事源于今年6月份独立董事俞伯伟质疑伊利股份违规进行国债投资,暴露出公司治理问题,引起证券市场的震荡,直接导致证监会的介入,随后证监会的核查小组进入伊利调查。他说,今年上市公司高管屡屡出事的现象发生,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目前股市的背景环境有关,说明我们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不到位和企业风险管理薄弱。

  公司治理结构不应成为空架子

  李兆熙认为,公司治理应该有一个框架。但许多股份公司缺乏健全的内设专门机构,或者是机构虽健全,作用却普遍缺失,使得公司治理结构成了一个空架子。当前,无论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想上市融资,但他们忘了最重要的一点,即一旦公司上市,无论原来是私营还有国有,都会变成公众公司,带有很大的社会性。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引入独立董事可以体现社会的监督作用。但是,现在我国很多公司的独立董事缺乏独立来源,与董事会有“说不清”的关系,造成独董作用缺失。像伊利股份独董那样站出来独立说话的,实数属罕见的个例。

  [1]  [2]  [下一页]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