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秀奥运场馆的开工建设预示着奥运保险市场的激烈角逐正式开始了。
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为各行各业摆好擂台,巨大的利润驱动着国内外的商业巨头奋勇拼杀。在六个不同行业的勇者摘得合作伙伴的桂冠之后,一直在暗中酝酿的保险业也即将粉墨登场。据有关方面透露,包括人保、太保、平安在内的几家国内较大的保险公司除了争夺北京奥运合作伙伴的头衔外,还将目光瞄准了奥运会本身带来的巨大保单。
那么2008年北京奥运会究竟有多少风险,保单又有多大呢?
3亿元奥运保费并不准确
保险是风险转移的最有效途径,作为全球性的体育盛事,奥运会在赛事组织、新闻传播、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的规划和安排所涉及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付出是惊人的,其所承担的风险也是可想而知的。近几届奥运会组织者都把购买体育保险,作为保证奥运会顺利举行的重要手段之一,北京自然也不会例外。
有关专家根据《北京奥运行动规划》估算,北京筹备和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会带来近3000亿元的保险需求,由此产生的保险费将达3亿元。而且这3亿元仅仅是奥运会的体育赛事方面带来的保费收入。但是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教授却认为,这个数字并不准确,确切数字要到2007-2008年才能知晓。
至于2008年奥运会到底会有多大风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产品开发中心副主任王和也表示,目前无法用数字描述北京奥运的风险,因为奥运会的风险从数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以电视转播权为载体的运作情况;二是北京奥组委的风险管理运作模式。
“此外,外围也有许多风险,比如北京2800亿元的奥运建筑项目,虽然不是奥组委直接投资的,但是与奥运会相关。”王和说。
都能分走奥运保险几杯羹
虽然保单数目目前并不确切,但奥运保险市场之大却是不容置疑的。按照国际惯例,奥运保险多由举办国实力最强的保险公司承保,而国外公司则以强大的实力和优越的品牌参与竞争。可是面对3000多亿元的巨额保险标的,国内外任何一家保险公司都不敢独自承保。因此,北京奥组委要进行分包招标,这也让保险市场蛋糕成为多家共享。
前不久,北京奥组委面向保险经纪业内排名靠前的数十家公司进行了2008年北京奥运保险采购方案的正式招标,但由于北京奥运主场馆“鸟巢”的停工,所有计划随之延迟。至于目前的进度,由于涉及保密协议,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保险采购方案招投标的保险经纪公司、专家、官员都对媒体一直三缄其口,不肯透露。
奥组委有关人士表示,虽然美国恒康人寿保险公司是国际奥委会的TOP伙伴,享有寿险领域的排他权,但是奥运保险的招标是全方位的,并不会因此而把寿险公司排除在外。曾参与奥运保险采购方案的正式招标,并一举拿下北京奥运会的重要比赛场馆———国家游泳中心的北京江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志安透露,奥运保险中的寿险部分一般多为保险公司赞助,而财险才是保险公司争夺的重要阵地。
实力比拼更要积极主动
正在进行的奥运场馆和其他设施的保险招标揭开了北京奥运保险争夺战的序幕。在这次实力大比拼中,中资企业近水楼台,抢占先机,收获颇丰。江泰保险牵手国家游泳中心;中保则继“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监理人责任险”后,又将“国家游泳中心建工险”收入了囊中。在此之前,华泰保险北京分公司和平安保险早已涉足其他设施的奥运相关工程的保险。
据郝演苏教授介绍,奥运保险的招标是根据奥运会项目的安排来进行的。此次场馆及其它设施的招标仅是第一步,而在最初的较量中,外资企业似乎优势不大,据江泰保险经纪内部人士透露,与国际保险巨头相比,场馆投资人更愿意与国内保险公司合作。
“第一,国内保险公司更了解中国的国情和民情;第二,国外企业很多在北京没有办事处,不方便及时沟通。所以国内的保险公司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奥运保险项目中来。”这位人士说。
奥运保险变数难定,那么风险多少自然也无法估量。张志安认为,风险的大小取决于管理。管理的措施越严密,发生风险的概率就越小。
一些中外人士纷纷向北京奥组委建言献策: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风险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和体系,规范各种招标、采购、特许经营、TOP计划、电视转播、票务、赞助以及协作活动中的风险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各种风险转移技术降低人力可以控制的风险。
《市场报》 (2004年12月10日 第二十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