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软件产业进步显著,目前已初具规模。据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统计,2003年我国软件销售收入为1600亿元,占全球软件产业总额的2.58%,比2002年增长45.45%。软件产业的骨干企业初步形成,市场竞争能力有所提高。
但是,我国软件产业的现状与国际水平和现代化建设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产业发展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如何更快地与世界水平接轨、有效克服发展瓶颈,增强中国自主软件的研发实力,成为当前软件产业面临的核心问题。
目前,国内软件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要突破关键技术,把重点产品的市场做大做强,如果没有政府对公共技术、应用技术研发的支持,仅靠少数企业的自身力量,形不成配套应用环境,市场将很难做大。针对国内软件企业工程化能力问题,由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支持,北京市科委组织建设了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北京软件产业基地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公共技术支撑体系主要从软件工程思路来解决目前软件企业遇到的障碍和瓶颈,向软件企业提供构件、质量保证体系(过程保证),强调质量测试,核心目标是提升北京软件产业的工程化水平,提升软件企业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
该体系为“863”关键技术的转化、传播和产品化提供环境;为北京软件产业基地的软件园、孵化器及中小软件企业获取新技术、提升创新能力,改善管理水平,降低创业风险,提供现金、配套、快捷、方便的专业技术服务,加速提高区域的软件产业竞争力。建设单位包括北京软件产业促进中心、中国科学院软件技术研究所、北京大学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创开源软件联盟。运行管理单位为北京软件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
迄今为止,在全国真正形成规模和服务、具有良好社会经济效益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仅只北京软件产业基地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资源最丰富、服务面最广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公共技术支撑体系运作模式并不能简单复制。如果本区域内软件力量不强,企业不多,需求不够,将很难获得成功。公共技术支撑体系既符合北京软件产业发展现状,也符合北京软件企业的需求。它是扎根中关村软件产业发展20年基础之上,针对北京软件市场强大需求提供的有效公共服务,因此能够成功。
东联华兴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平,对利用北京软件开发公共技术平台,提升公司开发外包软件的国际竞争力深有体会。东联华兴公司是由6个留学生创办的小软件公司联合组成,目前90%的工作是外接日本日立等几家大公司的工程管理软件外包开发,每年大约有200万美元以上的规模,并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据介绍,不断有日本客户来到软件园考察公司的开发实力,看到孵化园技术平台拥有如此多的国际品牌的专业检测设备和工具,甚至日本客户本身都不具备这样良好的开发条件,因此,对于外包给东联华兴公司的业务十分放心,开发软件的层次也不断升级。王经理坦言,过去公司在普通的写字楼,条件很一般,周边环境很差。现在进入软件园,背靠政府支持的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公司的形象和国际竞争力都有很大提高。像他们这样以留学人员创办的小软件公司,初创阶段缺乏竞争力,有的项目根本无力独立承担。中国的公司只有几十人,而印度的软件公司多在上千人以上,因此,只有走联合之路,形成一定的规模,才可以充分利用国内的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才能增强国际竞争力。
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器的工作模式和“东联软件基地”模式的积极成果,是推动软件园产业发展的成功模式,依靠政府的技术支持,在人才、资金、市场和政策等方面得到支持,中小软件企业可以实现超常规发展,就可以实现1+1大于2的快速发展,就有可能形成有规模、有实力的软件产业化集团。
当然,软件产业化并非一蹴而就,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丰富经验。另外,软件工程理论的发展一日千里,公共技术支撑体系也要适应这一理论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北京市科委信息技术处姜广智处长认为:建立公共技术支撑体系,是中国作为一个软件产业后发展的国家,采取的非常有效的措施。它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帮助一大批国内软件企业通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生产理念迅速成长起来。这是我国作为软件后展发国家的重要追赶型战略和措施。
《市场报》 (2004年12月10日 第十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