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享受寂寞 追求真谛(中国书画名苑)(组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3日 11:37 人民网-市场报
  昱熹
享受寂寞追求真谛(中国书画名苑)(组图)
唐代著名诗人徐寅诗

  近日,约了好久的张有清先生总算有了点空,遂前去登门拜访。

  原来张先生的忙跟那些“赶场”的艺术家的忙是不同的,用他的话说,就是“我在享受寂寞”。如何享受寂寞?答案还得到他的创作中去探询。

  初看张先生的作品就令人兴奋不已,好像对中国传统书法迷茫已久又企盼已久的作品终于出现了。曾几何时,我们不断问询,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瑰宝的书法艺术,何时才能走出象牙塔去触动千千万万普通人、现代人的心灵,让更多充满活力的传承者将它传播下去。当我们看到张先生的作品时,感到这个历史性的时刻真的扑面而来了。比如观其《昼耕夜诵》图,在一幅好似映着圆月及嵌满鹅卵石的“浅潭春水月夜图”上书写着“昼耕夜诵”几个字,真是别有一番韵味!不知不觉就好像回到那宁静而遥远的月夜……给人诸多的教益和无限的遐想。再读他的《敦煌》、《松韵泉声》,分别以敦煌壁画和松山瀑布的物像作背景图案,那朦胧神奇的敦煌绘画和巍峨沁心的松山景象仿佛就在眼前!还有《卧游五岳》的“卧”字,先生将它写成好像半睁睡眼状,加上似是而非的朵朵白云飘然而过的背景图案,观之赏之,谁能说这不是精心构思的佳作呢?这些书艺不再是抽象的了,而更像画龙点睛。那些不同的字义景象会召唤读者驾驭着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的隧道,飘向一种又一种幻境。这就是自90年代初期,张先生逐渐探索出“书画合一”的表现手法(先生称之为“我的梦想2+1”———中西绘画色彩的融合+中国传统书法于一体),即给“素底白字”的写模式增设色彩万千的机理图像,再把汉字笔墨置于图像背景中,使字义、书艺、音乐韵律与背景图像浑然一体。张先生酷爱把玩、细琢汉字结构的万千造型,每得奇趣。如他拿汉《礼器碑》中的“舅”字(还有“好”字、“秋”字等约定俗成的偏旁与基字的位置交换)作比,变上(中)下结构为左右结构,再把“男”字一撇夸张弯曲加长,形成“环抱”趋势,便会趣从中来。就像他说:汉《石门》摩崖石刻,笔致含蓄凝练,点画、横竖、撇捺粗细近乎一致,且结构大小变换生动、内涵丰富、妙趣横生。其中“命”、“升”等字,下垂之笔特别长,为汉隶其它石刻所罕见,长枪大戟的长竖,显现出奔放心意。汉《乙瑛》波磔分明、体态动人,主次笔画舒展自如,“故”、“遇”之捺伸,“鲁”字撇伸,“释”字蚕头燕尾,有伸有缩,“报”字的捺取敛势,求不平正中之平正。汉《礼器》瘦劲如铁,却一字一奇,全碑多数字平正而不呆板,合理地巧用点画的伸缩、粗细,创造空间美,其“粮”字左拉右拽互为依靠,“磬”字上伸下缩,上开下合,应用左缩右伸参差错落,使其体态优美,顾盼有情,奇正相生,于笔里毫间将书者的灵动才情跃然纸上。这也正是张先生博览碑帖和纵观生活所总结的著名的“扁担论”———他在登黄山、泰山、华山时发现了挑夫的高超挑技:挑夫根据两端货物轻重、倾斜度的不同而不断调整人物间距,把握平衡,从不跌跤。就好像书法结构中的布白(即计白当墨),生动有趣。

  张有清先生之所以对“字”有如此丰富的感觉,源于他对生活各个层面养分的汲取及细心观察所致。他经常云游四海,不仅遍赏名碑石刻,还有着一双善于从平凡中发现美的眼睛,喜观日出日落、树木花草、宠物争斗、建筑造型等,直摄人间百态、世间万物之美融于书艺,他也因此常在痴迷中被人撞倒反而向他人道歉。

  无论是尝试书画合一还是探索字体变换,抑或是观察生活,张先生都是在为寻找易于被现代人接受、有益于推广中国书法艺术的表现方法而探索创新。他要找到一种更加完美的艺术表达,并终其全部精力去完成这一使命。他无愧于自幼习练绘画、而后沉醉翰墨三十余年,无愧于“书法家”这个称号。他这种综合表达不仅能融合西方油画和中国传统书画,更能借助色彩和绘画的力量来调动更多、尤其是新一代年轻人的审美潜能。因此说张先生为书艺立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并不为过。

  当然,并非符合现代审美趋向的都是违反传统的。事实上张先生恰恰属于“传统功力派”的典型代表。他认为“在书法艺术上1+9所得不是10,而可能是0.1、甚至0.01。因为中国书法犹如河流小溪汇成的浩瀚大海,博大精深,如果不知过去的先贤们创造过什么,淘汰过什么,就必然会错把沼泽当湖泊,误认小井为潜滩”。因此,他对书艺创作的信条是“继承、继承、再继承、创新、创新、再创新”。

  显然,张先生是位勤奋而敏思、积极而健康,热爱生活、胸襟开阔的书法艺术家,他在构筑一个不只是为他个人陶醉的极乐世界。当他试图给予更多人美的享受时,这个时代的普通人也开始向他挥手致敬了。因为他在不断消除审美隔膜———让书法艺术成为人们情感沟通的共同语言,他会让普通人惊呼:原来书法艺术就在我们生活中间!因而独处对张先生来说,永远都是充满活力的美好时刻。因为他把“寂寞”当作是一种享受,而非苦涩。

  《市场报》 (2004年12月03日 第二十四版)
享受寂寞追求真谛(中国书画名苑)(组图)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