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首届青年华商峰会 > 正文
 

中国和印度工商界人士作客新浪谈龙象结盟实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9日 18:10 新浪财经

  

中国和印度工商界人士作客新浪谈龙象结盟实录

自左至右依次为:中电赛龙通信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CEO和董事李晓波、印度工商会联合会驻中国办事处执行董事阿都尔、北京太极楼印度餐厅的总经理麦赫诺.帕斯塔卡亚、青年华商峰会组委会执委会执行秘书长、国际EMBA俱乐部创始人刘新华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在首届青年华商峰会召开前夕,新浪财经荣幸的邀请到印度工商会联合会(FICCI)驻中国办事处执行董事 阿都尔(Atul Dalakoti)、中电赛龙通信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CEC WirelessCEO和董事Bob Li以及首届“青年华商峰会”组委会执委会执行秘书长、国际EMBA俱乐部创始人刘新华于11月29日下午17:00-18:00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与网友一起讨论中印“龙象结盟”问题。以下为聊天实录:

  主持人:新浪网的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你们光临新浪嘉宾聊天室,5点到6点钟这个时间段我们请来的嘉宾谈论关于经济的话题,欢迎大家积极参与。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今天到场的嘉宾,他们是印度工商联合会驻中国办事处执行董事阿都尔先生,欢迎非常你。坐在他身边是一位印度的同胞,是北京太极楼印度餐厅的总经理麦赫诺.帕斯塔卡亚,这个名字好长,非常欢迎您,我是怎么称呼您合适呢?

  麦赫诺.帕斯塔卡亚:麦赫诺就可以。

  主持人:坐在两边是两位中国人,给大家介绍一下,在左边这位是中电赛龙通信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您的英文姓名叫Bob Li,中文名叫李晓波,李博士非常欢迎您。另外是首届“青年华商峰会”组委会执委会执行秘书长、国际EMBA俱乐部创始人刘新华,刘先生。

  请四位来,大家一看两位印度人,两位中国人,大家都知道我们今天谈的话题是跟中印有很密切的关系。最近要召开首届青年华商峰会,马上就要召开了,我们新浪财经特意邀请四位嘉宾来,首先谈一谈峰会,谈一谈我们这个主题,就是中国和印度经济贸易的关系,我们所说的龙象结盟。关于这个话题可能很多网友并不是特别熟悉,我想关心经济的网友可能会想的多一些,我们先请阿都尔先生给我们说一说,你作为印度工商联合会驻中国办公室的执行董事,你怎么看待现在中印的贸易现状?

  阿都尔:我首先非常感谢你给我们主持这样的一个活动,我觉得现在二十一世纪是亚洲的世纪,这个我们都知道,最主要是在亚洲的大国家,一个是中国,第二个是印度,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在这几年是相当快的,虽然中国经济发展的消息知道的人可能多一点,因为我们在中国。但是如果你真正看这几年印度的经济发展也是相当快的,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题目,做这样一个活动,是在二十一世纪这个时间里面,中国和印度在哪些方面可以有更多的合作。中国是一个硬件非常发达的国家,印度是在软件里面很发达。从这个角度我觉得两个国家有很多地方可以能一起合作。

  如果你从一个历史的概念看中印的贸易额,九十年代初就是两亿美元为一个小的基础,今年要超过一百个亿。我们工商会的判断是到2008年,我们要超过200个亿的贸易额。从这个角度能看出来,中印两个国家的经济合作现在是以非常快的速度发展。

  主持人:现在的现状是发展非常迅速,但是我们看到这个数据比起中国和其它一些大国的经济贸易水平来说,经贸额来说,还是比较少。

  刚才提到“青年华商峰会”,给大家说明一下是2005年1月7-9号在北京将要召开,请刘先生给我们谈一下,为什么说到中印,我们说到龙象结盟会提到这个峰会,峰会对于我们所说中印的经贸关系有一个特别的设定吗?有这样一个话题要讨论是吗?

  刘新华:是这样,我想澄清一下,为什么我们会和新浪这样的媒体会组织中印论坛,中新论坛等一系列讨论?首先我们现在组织的“青年华商峰会”是由全国青联主办,全国青联中华青年交流中心、国际EMBA俱乐部共同组织承办的全球新华商和商业领袖的年度盛典。我们的峰会不是一次简单的会议,从长期来讲,我们希望搭建以华商领袖为主的顶级商业社区,这个商业社区汇聚全球主流商圈的商业领袖。为什么要构建这样的社区呢,因为中国企业的下一个大趋势就是要整体走出去,形成一批世界级的企业。这样社区的形成有利于协助中国企业家更便捷地进行全球整合,更好地配置资源。

  进行全球整合,与全球主流商圈对接,就需要了解未来的竞争环境和未来的主流商圈。就像阿都尔刚才说的,未来世界的中心一定在亚洲,而支撑亚洲两大重要的支柱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印度。

  遗憾的是虽然这两个大国都有相近的文化,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又是邻邦,但是彼此间经贸往来并不是很充分,可谓虽近犹远。我们看到随着亚洲经济的崛起,二者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产业结构出现高度互补。所以我们觉得对于中国企业家当他走出去的时候,作为他战略选择一个重要的一环,应该考虑印度。另外从产业的依存度来讲中国是世界的制造中心,而印度又是世界软件业、服务业最大的外包提供商,二者存在着高度互补。我们在这一两年,特别在科技产业和软件产业中,已经看到当印度象和中国龙彼此互动的时候产生巨大的价值效应。比如像中国的华为,通过在印度建立软件的研发中心,它整体的软件开发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其实在提升。我们已经看到印度四大软件厂商,已经纷纷进入中国,将中国作为全球一个软件外包的基地。

  我们看到这种趋势也在其它产业中蔓延和延续,两个国家高度互补的比较优势协同效应正日益凸现。我们“青年华商峰会”本身就是要为有志于走出去的企业家搭建的商业社区,我们这次峰会也有有一个话题叫走出去-中国的全球整合,其中整合之一我想就是跟印度的这种整合,找到双方优势互补。所以这里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能够预先进行这方面的探讨,因为我们这是一个社区,我们所有讨论的话题不仅局限在峰会上,在之前和之后我们都会对一些重大的议题跟我们一些重要的媒体合作伙伴来进行探讨。

  主持人:一个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我想问另外两位嘉宾,一位是李博士,另外一位是在中国经营餐饮业的麦赫诺先生,麦赫诺肯定不用说在中国有他自己的餐馆,您创办这个餐馆有多长时间?

  麦赫诺.帕斯塔卡亚:我来到中国一年的时候,98年自己在国贸中心开了店,2001年我们开了第二个店,在丽都饭店。

  网友:请问两位印度的客人,据你们了解,像你们这样能说流利中文的印度人能有多少?

  麦赫诺.帕斯塔卡亚:不太多,但是还是有一部分。

  主持人:其实从语言交流上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印度朋友,或者说印度的企业家,经济方面的人士对中国很了解,大家用英文交流可能更方便了,因为印度的官方语言就是英文,中国现在英语水平提高很快,从语言方面沟通应该没有问题。问一下李晓波先生,您的公司或者您的业务跟印度有关系吗?

  李晓波:首先非常感谢主持人,另外也感谢新浪网和“青年华商峰会”组织这次活动,首先表示感谢。

  在我回答主持人的问题之前,我想先谈一下基本的有关中印双方的基本关系。说实在的,我觉得这次活动是很重要,我首先非常同意阿都尔先生跟刘先生关于中印一些基本关系的论述,亚洲在未来可预见的十年到二十年,毫无疑问是世界发展的一个中心。无论从科技、生产、制造以及市场各个方面来说都是一个中心,而在这里起领头作用的毫无疑问也将落在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大国身上。

  所以今天做这个讨论我觉得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中印这两个国家之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第一个,它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国家,这是它的一个很相似的地方。

  第二个,文化上它也有很长久的渊源,佛教文化在印度,后来又传到中国来,跟中国的孔子,或者孔教文化形成中国独特的文化,这两个文化中间有很大的相似性,这是第二个相似的地方。

  第三个相似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这两个市场都是待开发的市场,尽管这个市场我们都说人多力量大是一方面,但人多市场也大,它的消耗、需求也高,但是这两个市场一直没有真正把它开发起来,只是最近几年才开始慢慢已经感觉到它需求到了。我是做无线终端生产或者手机设计行业,理解更深刻,因为是做消费类产品。

  第四点相似的地方,这两个国家都是传统上重视教育的两个国家,一直是家里再穷,也要把自己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这一点对于我们中印,或者亚洲成为今后的金融、科技发展的中心,是有很大意义的,因为说实在的成为中心首先一点就是教育,使得这两个国家今后发展的后劲越来越大,教育意味着人才。

  但是另外一方面,从最近几年发展来说,我看可能这两个国家在发展上也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因为这可能涉及到生活方式,因为文化它有相同相似的地方,它也有它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最近几年整个发展来看,中国整个在制造业、硬件这方面的发展确实是非常快的。

  印度也确实在软件行业发展很快,成为世界上软件行业、服务业(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业)最大的外包商,大家都知道OEM这个软件,OEM硬件大家都很清楚,但是OEM金融、财会的外包产业还不是很清楚,其实这几年印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欧美很多财务公司,银行系统,把做帐都转到印度去给他们做帐,这也是另外一个。但这两个方面可以说各有各的优势。

  关于贸易额度来说,我想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因素造成,这个确实不相称的,我们这两个大国,互相之间的贸易额不到一百个亿美元,而跟其它国家都是多少千亿美元的关系发展,确实对我们两个大国来说是不相称的。但另外一方面也说明,由于起始阶段,我们都希望通过资金原始积累,主要是跟先进国家,像美国、欧洲贸易会更多一些,也是很自然的。现在已经发展到今天,我个人认为是可以考虑怎样去促进相似的贸易发展的问题,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现在世界上的发展,没有说哪个国家可以关起门来只做自己的事情。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企业也是这样,都是国际化,现在世界越来越小,大家感觉到,特别是无线通信,世界越来越小了,一定要合作,我觉得这方面印度和中国有很多相互互补的关系。

  其实我在九十年代末期曾经访问过印度,孟买这些地方去过一趟,我2002年又去了一趟,因为我是从1999年成立我自己这家公司,跟其他几个人一起创建公司以后,主要就是集中在无线通信终端产品手机这个设计方面,我2002年也去了印度,也看到发展是非常快的。我最近也在考虑什么时候还要到印度去访问一次,因为最近我已经跟印度一些其他的企业家有一些接触,感觉到发展非常快。

  刚才主持人提的问题,作为我来说跟印度有没有什么业务关系,是的,告诉大家,我有很多的业务关系,其实我现在也利用印度的,我们在印度目前来说没有成立合资企业,但是我们跟印度好几家公司也有业务合作关系,我们软件有一部分请他们外包,我们从合同软件工程师来说,等于有将近60个印度工程师跟我们一起工作。

  主持人:而且这种情况应该是会越来越多的。

  李晓波:所以说我这次要去印度。我们作为设计公司,不但在中国有比较大的团队,有几百人的团队,我们其实在法国、美国都有我们的研发团队,我想这次准备到印度看看,有没有机会一起合作。因为印度,特别是无线终端产品,手机市场可以说才真正开始发展起来,这一年多的发展,就我所知,不知道这个数据对不对,但是我的朋友是一位印度的运营商告诉我,去年印度手机总共用户数不到一千万个用户,到今天10月份为止已经达到3800万用户,预计明年用户数会达到八千多万,这就跟中国当初2001、2002年的增长速度真是一模一样。我敢说,到了后年这个时候,我觉得在1.5-2个亿是没有什么不可能的,现在中国整个用户已经达到3个亿了。所以对我来说要重视印度是很理所当然的。(笑)

  主持人:李先生是瞅准印度市场了,而且对前景看好。

  阿都尔:我也非常高兴听到李先生与印度的关系,这也能够关系到中印两个国家经济关系的发展。我也非常赞成他的一些数字,他刚才说了手机市场的发展,是相当快的,因为印度很多地方是农村,本来就固定电话都没有,所以厂家固定电话的费用有的时候比发展手机电话还多,投资更大,所以从这个角度我觉得是非常好的项目,我也希望李先生到印度去,不仅仅是一个办事处,有一些合作,也有一些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印度现在投资环境也是跟中国八十年代中的投资环境的感觉,很多新的开发区,很多特区,虽然中国现在没有这些东西,但是我希望你们到印度去,印度有这样的可能性,非常欢迎你们到印度投资。

  李晓波:插一句,印度那个环境跟硅谷没有什么区别,非常好,软件也特别发达。

  阿都尔:第二他说的教育,教育是我们的基础,印度人会说中文吗?有多少?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可以说中文,因为印度人接受新的思想能力很强,包括语言,我觉得印度人,不是因为我是印度人,我觉得整个世界现在都认为印度人和中国人是最聪明的两个,这个基础是什么?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基础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能做到的事情,需要15、20年的一个事情。所以我认为在软件教育方面,我觉得印度公司有一个很大的市场在中国,我希望跟一些好的中国公司一起把市场做得更好一点,这是我们的希望。

  网友:我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为什么中印经贸水平发展到现在的程度,和其它国家的水平差距还是很大的。我想问两位嘉宾,一位是阿都尔先生和刘先生,你们分别回答一下,你们觉得中印现在这个状况造成的原因是什么?现在困难是什么?

  主持人:他不是想听将来美好设想,而是想听现在问题是什么?

  阿都尔:我本身在北京大学学历史,非常喜欢从历史观点分析一些问题。又回到李先生刚才讲的一些事情里面,他说了,我们两个国家有很长的历史、文化、宗教,所以这就是我们的历史。印度和中国两个国家在历史上是非常友好的国家,但是有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一些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印度派了一个团,是医生的团,包括柯棣华,包括爱德华,几个大夫,抗日战争的时候来帮助中国共产党,所以从历史上你看印度和中国的关系是相当好的关系。

  但是六十年代我们有一些矛盾,是国际上的一些问题,有很多因素,我今天就不愿意谈那些东西了,以后我们关系就稍微冷淡一点。七十年代政治关系恢复,你们能理解恢复一个政治关系需要一段时间,这个是一个背景。

  但是现在给他回答这个问题,他问的问题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第一我不认为是印度和中国现在的贸易额是一个小贸易额,中国与加拿大的贸易额也是这个水平,你不能跟美国比这个东西,当然你跟美国比就是很少了。你要研究的话,这个就是很小的基础,两个国家,中国13亿人口,我们十多个亿,快要11亿人口,一共24个亿人口,是整个世界的40%,在我们这两个市场,李先生说了是很大的两个市场,发展很快的两个市场,所以虽然我们现在的贸易额是比较小,但是将来会很大。

  主要问题是什么?我们的主要贸易额是原料为主的贸易额,我们必须要把双方的贸易从原料为主的贸易到产品为主的贸易,到品牌为主的生意,这个是第三段,所以我们现在是从第一段到第二段的过程当中,但是以后我们到了第二段,再增加有一些附加值的产品,有真正一些名牌产品进来,我们产品不是一百亿、两百亿的问题。

  所以我们工商会希望,最起码有十个印度名牌产品在中国能进来,还有十个中国名牌产品能到印度能进去,这个是我们的希望。从中国来说我可以告诉你,比如说海尔、TCL等几个公司已经开始进入到印度的市场,印度的市场电子化产品里面本来是美国的市场,有日本产品挤出去美国产品,有韩国产品挤出去日本产品,现在是中国产品主要是跟韩国产品在印度竞争,这个贸易额肯定会非常快的发展,这个是一个过渡时间的问题,所以你看出来好像是小一点。

  主持人:想继续追问阿都尔先生,在政策上有什么障碍吗?

  阿都尔:政治障碍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了,中国也是WTO的成员国,印度也是,所以李先生说了国际化,在这样国际化的情况下,我觉得将来这些都不存在,存在也是一个初步的存在,过一段时间不会有压力,所以我们非常欢迎中国企业到印度去投资,利用印度的软件,把自己的硬件产品做得更好,中国是一个硬件大国,但是一个硬件大国必须需要一些软件的帮助,为了做更好,在这个方面我觉得我们有很大的前途。但是潜在200亿美元的贸易额里面,1%的因素也没有,这个也是发展前途。

  李晓波:我插一句,刚才这位朋友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印这么两个大国到现在为止它的贸易额,数字还并不是那么大,我完全同意阿都尔先生刚才说的原因,你看相对比较,你要跟美国比,跟欧洲比当然是小,但是跟很多国家比已经是很大的数字了,但是这样还是并不能说明我们这两个国家就应该只能这么大。

  我觉得刚才阿都尔先生也谈了关于历史上的原因,这个确实是的,历史上的原因我想两个国家以前一直很友好的,曾经有一段时间关系不是太友好,这里面涉及到很多问题,交流的问题,我想我们国家,我在印度也知道,有些印度人也知道中国发展,有些人并不知道。在中国我们有些人也知道印度发展那么好了,那么快了,他们无法想像,觉得印度某些地方是不是很穷?交流是一个很大的原因,使得大家相互之间不大了解,由于不了解这个生意很难做,做生意建立在关系之上,这个关系通过交流才可以获得的,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我觉得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的阶段,因为刚才我已经说了,我们中印之间的共同点,文化、人口、市场、教育这都是它的共同地方。另外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这两个国家说实话到现在为止还是属于不太发达的国家,不太发达国家一个开始的阶段,由于市场这么大,我们曾经在中国大家都知道以市场换技术,换什么,为了经济的发展,你必须是在开始的初级阶段以廉价的劳动力代工厂,印度也是这样,软件代工、服务代工,你看国外很多地方中国制造、印度制造东西特别多。这种贸易毫无疑问,印度和中国都是同那些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使得国家可以发展起来。

  现在的阶段我觉得数据那么小并不可怕,现在才是刚刚开始,只是现在到这个阶段,中国已经开始慢慢成为一个制造业的国家,制造工厂,各个公司开始意识到这个重要性,已经开始慢慢补上。印度同样有软件带动其它的产业一步步发展起来,这是我们两个之间的互补性,贸易发展将来会越来越多。经济发展的目前阶段导致它的目前贸易额不是很大,这是原因之一。

  主持人:刘先生听了两位的说法,你怎么看?现在中国企业或者中国企业家,如果想跟印度企业做生意,现在最大的困难在哪里?

  刘新华:李先生也讲了,现在最大的挑战我想第一是彼此相互的了解。我们注意到当时由于历史,发生大家在战略上有不同的选择。从社会文化的选择来说,中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在走,而印度更多受西方意识形态所影响。另外,彼此产业政策也是沿着不同的路径在发展。中国基本上以制造业作为自己主要产业发展策略,而印度主要侧重在软件和服务业。另外,中国经济腾飞很好地借助了外力,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的助推器。印度则更多着眼于国内,产业开放的程度并不是很大。中国的改革比印度的改革要早,大概中国78、79年开始做,迄今已经有25年,而印度一开始处于一种观望状态,印度真正改革是1991年,中国的改革相对更超前了。另外,这两个国家都是处于经济的起飞阶段,从策略来讲,都是为欧美的主流产业集群配套。

  这些历史沿革、社会制度、产业策略和改革节奏的不同导致了双方都一度将对方作为一个战略盲点,没能太多的关注。可是这两个经济体已经变得非常强大,在全球供应链中变得越发举足轻重之时,双方贸易依存度和相互互补性凸现出来。

  很遗憾的是,关于中印的讨论并不是很多。印度的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中国的企业家了解并不是很多。关于中印的经济学比较研究,直到这一两三年才刚刚开始,还没有成为一种真正主流经济学和管理学关注的话题,也没有成为主流媒体关注的热点,这种必要商业信息的缺乏导致了许多中国企业家没有真正意识到彼此商机到底有多大。

  刚才李先生讲到手机业一个巨大商机。其实印度等于重演中国的奇迹,换在五六年前谁也没想到中国将来会赶超美国成为移动终端第一大国,印度这一年的发展正在复制中国的奇迹,由于两者发展的时间差,恰好中国手机产业出现高库存和饱和的时候,印度是一个很好能和中国结合的市场。

  另外拿手机制造业来讲,未来降低成本和提升功能主要考靠软件了。我知道现在印度卖的低成本手机非常便宜,从硬件角度来讲基本没有太多可以解决降低成本的问题。未来新产生的机会一定靠软件。另一方面中国移动制造业许多发展和成本管理经验都可以被印度复制。相反如果你看银行业,很多行业改革,需要跟国际化接轨,需要走向国际化,客观上你需要像印度的国际化外包服务。而印度很多产业工人,教育背景很好,又懂国际化,英语也好,这些都是天然可以成为中国企业合作的伙伴。

  所以我想最大的障碍的确是缺乏相互的了解,双方没有更多展开这方面的交流。我想一旦这种瓶颈突破,这种很多内在的互补性就会迸发出来,这是两个非常大的富矿,双方有太多的机会可以产生。

  主持人:就像刚才三位说的一样,尤其我们谈到无线这一块,手机这块市场那么大。我们知道可以展望未来,将来的路怎么走,大家都在讨论这个未来,未来的路很广。但同样我们知道会有摩擦和壁垒出现,这样的壁垒和摩擦我们可预见的是什么?能不能谈一谈这个问题?

  阿都尔:关于摩擦,我举一个例子,一个资本家的家里面如果有两个孩子,他们也有摩擦,不能因为有摩擦,所以两个人都没有发展前途。你所说的摩擦,是发展前途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我们有这个摩擦,我们有发展,所以我是非常客观的看这个竞争,所以从明年开始,纺织行业里面就没有配额,配额取消了会怎样?很多人认为整个市场会发生大的变化,别人不行了,很多人没有工作了。但真正你看明年最后结果出来,肯定是比较好的结果。

  所以我们工商会是非常重点的看这些摩擦,因为这也是发展因素,所以必须好好研究,哪一些地方我们能有竞争,但是我觉得整个世界市场,第三国市场是非常大的市场,很多地方是中国非常强,很多地方是印度非常强,因为历史原因,或者别的一些因素,所以在这样的市场里面,中国人和印度人能在一起开发这些市场,我觉得肯定会有好的结果。

  李晓波:刚才阿都尔先生讲的,我非常同意他的评价,但同时我也非常同意刘先生刚才已经谈到这个问题。今后阻挠我们中印市场贸易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还是个交流的问题,互相之间不了解。怎样建立这种交流机制和互相的了解你才能建立信任,只有建立信任以后你才有更多的贸易往来。现在目前来说这一点我觉得还是没有彻底建立起来。原来在硅谷,因为我从硅谷过来,硅谷那边两个团队是最厉害的,每个公司里面基本上20%是印度人加20%中国人,这两个团体是最大的两个团体。

  刘新华:跟世界人口的比例是一样的,在硅谷很多团队都是这样,你要去非常清楚。

  李晓波:但是另外你说阻挠这个问题,其它都不是了,其它正当的竞争,正当的摩擦是不可避免,任何商务贸易,即使朋友之间,兄弟之间还要打架,夫妻两个人还要吵架。只有竞争才能促进发展,这种是不可怕的,可以通过各种商务的关系,国际一些条例把它建立起来,商务标准把它慢慢做起来,关键还是相互之间的信任,刚才刘先生说的那样,中国、印度这么两个大国,我们中国人有一点点夜郎自大的,我们知道我们比美国、比欧洲之类确实是差很多,但是觉得我们赶赶,以为好像我们赶的差不多了,其实印度我跟你说,因为我去过两次,再去变化真是很大,我跟很多人谈过,印度已经很厉害了,很多人是不了解的。

  所以这样的关系,这么大国家发展如此之快,世界上都已经开始注意了,我们自己相互之间的比较、研究为什么不做一做?我想“青年华商峰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印度商会,工商联合会都是很好的机制,我们增进互相了解、互相学习,通过这次峰会使大家可以建立互信,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阿都尔:我希望我的同事也可以讲讲,他有很多经验,自己有一个企业在中国,印度人在中国做生意,在哪些方面要注意,我想听他在这方面的经验。

  麦赫诺.帕斯塔卡亚:我只能讲,刚才刘先生说的交流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因为两个国家,印度人不知道中国怎么样,中国人不知道印度怎么样。我们不能只看大的城市,真正看,60%是农村的地方,农村的地方没有人知道。手机,农村的人如果给他手机根本用不了,必须用本地的固定电话。

  刚才我感觉最近两年之间,从北京到孟买以后,北京到新德里,如果要去一个国家到第二个国家要用一天,没有直飞的航班,这个也是问题。现在也很不方便,从北京到新德里还不是直飞的航班。

  主持人:没有北京到新德里的直飞航班?

  麦赫诺.帕斯塔卡亚:没有,在上海,一个星期两次,做生意人如果去那边,不能快点回来,这些都是问题。

  主持人:您刚才说的交通,还有一些是否了解对方市场的情况。想听听麦赫诺先生说说,您在中国生活这么多年两国之间文化差异在经贸上有没有造成影响?

  麦赫诺.帕斯塔卡亚:两个国家的文化是特别古老,好几千年。

  主持人:差异在哪?你做生意方面,性格方面,可能带来行为方式不同。

  麦赫诺.帕斯塔卡亚:最大的问题是文化,语言,现在我们聊天的时候有些东西我不是很明白,还是不怎么方便。如果新来的商人要做生意,语言是一个特别大的很重要的问题。

  主持人:语言如果能沟通之后。

  麦赫诺.帕斯塔卡亚:会很方便。

  刘新华:印度的政治体系跟中国还是不一样,印度是一种选举体制,印度国内这种经济改革,未必像中国那么有效果,中国在很多大的项目中相对来说更有效率,印度这种选举体制,相对来说国内产业政策有可能也会多变,很多时候能受到很多产业和利益集团的影响,这些我觉得未来也是一种潜在的不确定性。这是一种隐性成本,还是一种障碍。

  但我觉得刚才正像李先生、阿都尔所倡导那样,最大问题是建立沟通机制,建立这样一种平台能够帮助双方更好沟通。阿都尔本身也是特别顾问,也是我们“青年华商峰会”执行委员会的委员,他也是印度最大的商会董事,其实“青年华商峰会”目的之一就是能够帮助全球的主流商圈进行对接,能够帮助中国企业家,有志于走向国际的企业家能够与全球的商机对接。这是我们的使命之一,也是跟阿都尔,包括跟很多人想法不谋而合。未来我们希望在这样的平台中能够建立这样一种机制,能够更多推动中印双方的了解,这也是解决目前存在障碍的解决方法之一。

  阿都尔:我想补充一些东西,我们跟EMBA俱乐部明年1月份搞一个代表团到印度去,在那专门开一个会,让他们多了解印度的情况。

  第二我们希望明年也有代表团从印度到中国来,专门跟EMBA俱乐部一起谈一些关于中印贸易方面的一些问题。今天我们讲了很多关于中国和印度,但是可能看这些资料的人认为,好像是中国发展非常快,第二是印度发展非常快,好像别人的理解是中国发展快,印度发展稍微慢一点,但是很快。但是如果我们好好分析这个东西,两个国家本身的发展是不同的,中国是什么一个发展,是国外投资领导的一个发展,中国现在一年国外直接投资是500亿美元。印度10年都拿不到那么多投资,中国在基本建设里面,花的非常多的时间、能力、钱做这个事情做好,这个也帮助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但是印度模式完全不一样,印度是一个保护市场,为什么印度开放比中国以前慢一点,因为印度是比较保护的市场。

  李先生两次到印度去,他可能去的时候都没有看见外国的汽车,大部分汽车都是印度汽车。他到一些酒店里面住的时候,管理人员都是印度人,到银行去,国际银行去,也是印度的人,所以我们模式,我们方法是不一样的。

  但是现在印度完全不一样了,有一些特区,有基本建设是最关键的事情,有两个东西必须要说,第一铺路,高速公路,快速公路,印度是刚刚开始,这个东西是相当大的,几万公里都要去,也有国外大公司来帮助印度做这个事情。第二个把印度大的企业都要联合起来,但是我们农业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事情,因为我们两个国家还是农业为主的两个大国,所以在这个方面我觉得印度将来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我跟我的中国朋友说,印度是一个方向,你要走出去你必须要考虑印度。

  李晓波:完全同意。

  主持人:您觉得作为一个普通的市民,可能未必是一个企业家,也并非是经济界的人士,您说的关注从哪几方面能体现出来?

  比如我不是一个经济界的人士,我也不是一个企业家,印度这个国家可能我也不太了解,阿都尔先生觉得在将来几年内两国经贸关系或者交往会对我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阿都尔:这是非常好的一个问题,回答也是不容易的。但是我觉得印度的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发展,对我们老百姓的好处是相当大的。有的时候听我们讲话,好像我们很快就赶上美国了,但是这个路是很长的,李先生自己都说了不是那么容易,我们通信市场是比美国大了,但是完全两码事,它的一个用户花多少钱,我们的一个用户花多少钱,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它的人口是多少,我们的人口是多少,是不一样的概念。

  所以我觉得最主要为了老百姓,经济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我们的政府要做很多好的工作。但是我们发展不是因为政府一些政策,我觉得这是一个历史的改变,因为每个国家要上去,可能要下来,又要上去,我们现在是在又要上去的过程当中,中国和印度,我觉得经济发展,我们整个世界的40%人口的两个大国家,越多的经济来往,帮助我们的老百姓,把他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我们的教育能做更好,为了将来更可靠的发展。

  李晓波:我再加两句,我觉得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从中印之间今后互补、合作肯定在经济上获得好处。我可以总结,主要在两个方面可以获得好处:

  第一从现在整个科技和发展的角度,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目前市场是很大的,我们很多东西,涉及到高级的软件在中国来说我们还是从欧美国家来得比较多,如果这两个国家之间互相这方面配合,软件价格下去了,我们老百姓就可以直接获得好处,我们印度老百姓也同样有这个好处,我们现在目前制造大部分在这边,今后我们可以从印度制造,这个好处直接就来了,我们产品就会有更多竞争性。

  第二点,如果这两个国家都发展起来了,中国和印度都是两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有很多很好的旅游资源,这两个国家人口旅游就产生多少收入,老百姓有好处的,这两个国家可以看看怎么样,旅游相对来说比较低的地方,也比较容易实现。

  我想这两点至少我们可以看到由此带来的直接好处,其实好处很多,方方面面,因为经济和生产的互补性,不能说我们做什么今后一定要做,因为世界是一个联合的,有些东西那边做得好我就互相的合作,印度同样也是,我们做得好他就来合作,没有必要再重新开始,建设很多东西是可以互补的,可以重新直接就做了,不需要通过欧美,我的意思是说这种互补好处是方方面面的,不但是对工商企业界有好处,对老百姓是直接受益的。

  刘新华:世界的未来在亚洲,而亚洲的未来在于中国和印度,这两大经济体如果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家来讲,对任何一个有志于进行全球整合的企业家来讲,如果不能了解这两大经济实体的崛起给全球经济环境带来的变化,就很难在未来的全球化的竞争中取得领先的竞争优势。

  所以,我们“青年华商峰会”也是希望能够提供一个全球主流商圈对话和对接的平台,能够帮助企业家了解未来全球竞争中的关键变数,帮助企业家更好的把握商机,凸现其竞争优势。

  主持人:中国和印度之间的经贸关系和发展是很大的话题,我们现在时间到了,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可能我们没有办法在这一个时间内让我们专家和网友交流特别透彻,我们知道“青年华商峰会”马上召开了,在峰会上面中国和印度工商业的专家,包括在座的专家都会在中印论坛上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各位关心中印经济的网友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峰会。非常感谢我们的网友,非常感谢四位嘉宾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我们这次访谈就到这里,各位网友下次再见。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龙象结盟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